本書包含了兩個「熱門」題目:一是關於「六七暴動」,另一則是有關「左派」工會。葉健民所寫的「六七暴動的罪與罰」,乃以收藏於香港及倫敦的檔案文件為研究材料,重新瞭解當年抗爭的暴力程度,並反思殖民政府那種寧枉勿縱的處理手法。 梁寶霖和梁寶龍寫「愛國工會:香港工會聯合會」,是從社會政治生態的環境來看工聯會的發展歷程。 在這兩個較為「熱門」的題目以外,我們選取了幾個較少人研究的界別和團體。這很大程度上是呼應前文所提到「左派」作為一個社會系統的觀點。在體育界,趙永佳、呂大樂和梁懿剛以愉園足球會為例以說明,這類社會團體在香港戰後歷史扮演的角色。在文學界,張詠梅以《文匯報》中一個「長壽」小說專欄《港Q正傳》來勾畫「左派」如何「想像」戰後香港的殖民與資本主義。而李少恩更以「南國粵劇團」和「左派」工人的業餘劇團運動來描述文藝活動對戰後「左派」運動開展、團結群眾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趙永佳,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興趣為東亞社會比較研究、社會分層、社會運動及全球化與發展社會學。 呂大樂,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近著包括《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家長焦慮症》、《中產心事》、《四代香港人》等。 容世誠,廣東中山人,現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晚明戲曲、粵曲社會史、香港戲曲史、五十年代香港文學與電影文化等。出版專著《尋覓粵劇聲影:從紅船到水銀燈》、《戲曲人類學初探》、《粵韻留聲:唱片工業與廣東曲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