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本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第二年,作者与其爱妻双双自杀,共赴黄泉。这段长达六十年的爱情故事的结局,让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直线上升。 写书的人大概没有料到,这纯粹记述两人感情经历的爱情告白,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以往写过的任何一部著作,给读者、甚至是严肃的思想界的同行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书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形象光辉,盖过了他以往的任何一种身份。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这个“丈夫”形象,才长久地留在世人心中,成为永恒。也是这个形象,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安德烈·高兹 (AndréGorz,1923-2007)。 《致D》是高兹写给她妻子多莉娜(Dorine,1924-2007)的“情书”,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爱情的墓志铭。法国哲学家高兹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向多莉娜回溯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那时,他已经知道身患绝症的多莉娜医治无望,很有可能会先他而去。面对缠绵病榻、体重只剩四十五公斤、身高缩短了六厘米、在他眼里“依然美丽、依然优雅、魅力无穷”的妻子,他感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爱,以致抑制不住要给她写信的狂热欲望。他要告诉她自己是多么爱她,多么后悔没有更多地向她诉说自己的无限深情,没有更早地表白人世间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爱,他说要用这封信重新组构爱情的历史,为的是把握它的全部意义。他所以要写这封信,还是为着理解他经历过的、也就是和妻子共同经历过的一切…… 高兹和多莉娜最后双双弃世的决定是最自然不过的结果。高兹,已经看到爱人灵柩的男人,终于作出了最终的抉择:“我们都不希望我们两人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死后继续活着。”高兹最后选择的不是哲学家的选择,他说为爱而死是唯一不能用哲学解释的观念,当爱成为两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发生共鸣的方式时,就已经超越了哲学。(摘自杜小真《哲学不能解释之爱》)
作者简介: 安德烈?高兹 出身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商人家庭,原名为霍斯特,父亲是皈依天主教的犹太人。反犹运动兴起后,他于1939年来到中立国瑞士洛桑读书学习,学习化学。1946年,他结识了来这里举办讲座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让·保罗·萨特。1949年他与女友多莉娜结婚并定居巴黎。他曾以米歇尔·博斯凯的笔名活跃在巴黎知识界。1955年开始以戈尔兹为名发表作品。高兹先是在《巴黎快报》工作,后在1961年进入《现代》杂志编委会,是主要策划者之一,直到 1983年。他还是《新观察家》创办者之一,主持经济栏目。他发表的第一本书《叛徒》是自传体论著,由萨特写序。他的主要著作有《历史道德》(1959)、《困难的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告别》、《劳动的变革》(1988)、《现时的贫困,可能的财富》(1997)等等。 袁筱一,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主要译作有《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卢梭著)、《外面的世界》(杜拉斯著)、《流浪的星星》(勒克莱齐奥著)、《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著)、《法兰西组曲》(伊莱娜?内米诺夫斯基著)等,著有《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我目光下的你》、《最难的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