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与日本》内容简介:在20世纪初世界历史和东亚格局急剧变动的背景下,现代中国最优秀的“兄弟作家”——鲁迅和周作人,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他们兄弟俩日后对日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日本及其文化之于周氏兄弟的意义,也迥然不同。鲁迅的留学经历,留下的是屈辱的仙台记忆和寂寞的东京印象,他一生中很少谈及对于日本的观感。但是,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却得到了二战前后几代日本知识分子的真挚热爱和深刻理解。战后日本六十余年鲁迅研究的辉煌成就,记录了“鲁迅在日本”被接受的过程,显示了他的思想文学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另一种独特价值。周作人的留日经验,使他此后与这个岛国文化发生了既深且广的关联。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未能挣脱挑起侵华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而最终“落水”。柳田国男及其民俗学、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的文学,还有明治维新以来泛亚洲主义的思潮等,都在周作人的思想文学乃至其日本文化观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迹,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 赵京华,1957年生,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1997年获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自2004年起,曾先后在日本埼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等担任客座研究员。著有《寻找精神家园——周作人文化思想与审美追求》、《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等专著,另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北京苦住庵记》、《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等译著。
目录: 上编 鲁迅在日本 作为民族自我反省和思想抵抗的鲁迅像 ——竹内好与丸山升的鲁迅观 向纵深发展的战后日本鲁迅研究 ——以木山英雄和伊藤虎丸为例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日本鲁迅像的转变(上) ——北冈正子、丸尾常喜之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日本鲁迅像的转变(下) ——藤井省三、代田智明及其他 【附录】记忆的政治学 ——竹内好“亚洲的抵抗”话语与日本昭和意识形态 下编 周作人与日本 以固有信仰为中心的学问与文化保守主义 ——周作人与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思想 反俗、传统回归与东洋人的悲哀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周作人日本文化观的形成 ——与日本泛亚洲主义和东洋学复兴思潮的关联 周作人日本文化观的别一面 ——以1920年代对大陆浪人和支那通的批判为例 动荡时代的生活史与心灵记录 ——周作人与松枝茂夫的往来书信 【附录】 国家、战争与个人的命运 ——木山英雄的中日战争时期周作人研究 跋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