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乱世书写


作者:[美]黄心村     整理日期:2017-01-01 10:09:22


  乱世佳人斯佳丽·奥哈拉姗姗降临一九四〇年炮火隆隆的上海,由一位典型的美国南方佳人摇身一变成为战时上海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公众偶像。这一跨国传奇的成功转型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中层文化的韧性与弹性,而上海完全沦陷后为这一文化持续注入崭新的生命力的恰是刚开始写作生涯的一代年轻女作者。年仅二十出头的张爱玲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才华盖世如张爱玲,她在沦陷上海的出现并非偶然,她的成名也不是什么奇迹。她的周围是一群与她一样在战争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女性作家,她们显然不以民族自救的代言者自封,时代的号召仿佛离她们很遥远,然而她们笔下记录的却是穿越战争与占领的个人旅程。在政治高压环境里巧妙地占据了一席空间之后,她们巩固并发展了一个中层读者群,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也维护了上海这座饱受战争蹂躏的大都市中的文化生活。
  《乱世书写》不仅重点论述张爱玲,更将视野投向同时期的苏青、潘柳黛、施济美等女性作家,第一次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这批女性作家如何以各自的书写穿越战争与占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乱世书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沦陷时期上海文 学及通俗文化的细腻体认,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黄心村,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旅美留学,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随后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起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文学终身教授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学术论著涉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及视听文化研究。
  译者胡静,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要翻译作品有:亚历山大?罗伯逊《贪婪:本能,成长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多米尼克?亚历山大《魔法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影像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7)。

目录
  编辑缘起“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总序中文版序原版序引言 郝思嘉游记第一章 战争·女性·家庭性 战争叙事 家庭性定位 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第二章 打造公共知识分子:女性出版文化的诞生 女性文化人的大舞台 女性出版文化的主题构造 人物画廊第三章 形象工作室:女性杂志的艺术 《女声》的声音政治 田村俊子其人其事 关露其人其事 新知识的(旧)渊源 旧知识的新包装 封面女郎与女性杂志的视觉效应第四章 她的名字写在水上:张爱玲与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的性别政治 “黄昏的阳台”:一种关于阈界的审美学 雕筑一种新型散文语言 现代散文与战时通俗文化第五章 战乱年代的民族志:苏青与潘柳黛的自传体小说 苏青其人其事 潘柳黛其人其事 一种关于姘居的话语 潘光旦与民族志叙述 民族志·小说·历史第六章 废墟花园:施济美的闺秀小说 闺秀体的重新定位 孩童:创伤经验的代言人 凤仪园:废墟中的日常生活结语张爱玲游记译后记
  编辑缘起“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总序中文版序原版序引言 郝思嘉游记第一章 战争·女性·家庭性 战争叙事 家庭性定位 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第二章 打造公共知识分子:女性出版文化的诞生 女性文化人的大舞台 女性出版文化的主题构造 人物画廊第三章 形象工作室:女性杂志的艺术 《女声》的声音政治 田村俊子其人其事 关露其人其事 新知识的(旧)渊源 旧知识的新包装 封面女郎与女性杂志的视觉效应第四章 她的名字写在水上:张爱玲与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的性别政治 “黄昏的阳台”:一种关于阈界的审美学 雕筑一种新型散文语言 现代散文与战时通俗文化第五章 战乱年代的民族志:苏青与潘柳黛的自传体小说 苏青其人其事 潘柳黛其人其事 一种关于姘居的话语 潘光旦与民族志叙述 民族志·小说·历史第六章 废墟花园:施济美的闺秀小说 闺秀体的重新定位 孩童:创伤经验的代言人 凤仪园:废墟中的日常生活结语张爱玲游记译后记





上一本:张爱玲的广告世界 下一本:張愛玲學校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乱世书写的作者是[美]黄心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