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到底爱不爱一个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特别是当你还身处其中的时候。直到这段感情结束,你抽身离开去反观的时候,才能看清楚当时的很多事、很多情感的真相。 24岁的女研究生海瑟自以为爱上了过气的老作家席勒。她从少女时代就因为阅读席勒的书而把这个作家视为自己的生命导师。读着席勒的文字,她感觉就像他把自己的灵魂直接灌注到了海瑟的灵魂里,合而为一。他自以为她爱上了席勒。 席勒在她精神世界里的重要地位,使她在24岁研究生毕业时决定把席勒及其作品列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当海瑟与席勒见面之后,两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开始猛烈地震荡。 海瑟的好奇心过于炽烈,她将老男人席勒本人设为了考察和追逐的目标。她坐在老男人写作的书桌前,闭上眼睛陶醉和喘息;她偷走他年轻时的照片,以为照片中那个英俊的男人果真与自己发生着什么联系;她犀利刺探老男人的隐私;鲁莽界定他的作品;大胆占用他严格的写作时间;介入他的社交圈;还在他家里脱去鞋子爬上他的大床,把自己奉献给老人。她妄图以一个入侵者的姿态抢攻他的内心场域,也设法打入他生活的内部。——这从头到尾的放肆,却意外换来老男人劈面一个凌厉的耳光。 年轻女孩主动接近一个年龄足以做父亲的男人,动机中有一点崇拜、一点虚荣、一点企图心、却被她包装得活似份真实的爱情,但由于她打出那么正当的理由,一度也曾催眠了自己。她没有在他面前表现出应有的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相反总显得过于直来直去、胸有成竹。 出于逆反,席勒也曾努力挣扎,警惕自己变成女孩囊中之物。然而,她如女战神一般,一路驰骋而来的姿态,过于强悍勇猛,她无法抵挡。然而,她倒在大床上宽衣解带的做法也太大方了些,倒让老人品味出被施舍的难堪。像是在藐视他所剩无多的残年,使他的权威变得无所支撑。老人对面前横陈的玉体,屏住呼吸,他在做最后拼却全力的自尊与自救。其实他何尝不明白所谓的艳遇或者激情,其实不过是刀口舐蜜。她是来提醒他的老、见证他的老、催促他更老的。对女孩,他有的只是轻微嫉妒,轻微爱怜,轻微容忍,轻微默许,最终也轻微松动了防线。他殷勤地为女学生打了一把钥匙,留出一间客房、推荐她值得去读的好书,深夜批改她半生不熟的论文,却没想到,这次有些一厢情愿的变成是他自己…… 故事前后半部两人关系中求、取、予、受的微妙转变,堪以寻味。 女孩最后被耳光打懵也打醒的一刻,或许能使她明白老人想假此告诉她的:尊严不该挑逗,而有些东西不能用来交换。 作者简介: 布莱恩•莫顿(BrianMorton),1955年生于美国纽约市,毕业于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LawrenceCollege)。曾任编辑,现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和莎拉•劳伦斯学院。曾于1999年入围度福克纳笔会奖。曾获得古根汉奖学金、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研究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Letters)文学奖。著有《河对岸的窗》(AWindowAcrosstheRiver)、《迪兰主义者》(TheDylanist)、《易碎的你》(BreakableYou)等。“一位艺术家的挣扎,一位作家的生命故事;生命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勇气在书中俯拾皆是,这样的生命也因之成为一种艺术。” ——《今日美国报》 “本书以锐利又带着哀伤的画面呈现出文学生命的变幻无常……精炼却又苦涩的场景……明确剖析了鼓动文学生命的渴望与狂乱。” ——《柯克斯书评》 “温柔优雅的文字……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述说了坚定的意志与深刻的怜悯。” ——《出版人周刊》重点评论 1 海瑟觉得今天自己穿错衣服了。早上她还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穿着这件黑色紧身小礼服,镜子里的她看上去风情万种。但现在,她认为还是应该穿得庄重些,穿着这身去见心目中睿智的英雄实在是太傻了。 海瑟在咖啡店等着重要的人到来,心里七上八下。她不禁开始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而且在知道这人很可能不像他在自己书里那么有趣的时候,还大老远跑来跟这个人见面。她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逃掉,想随便写张道歉的纸条交给服务生,再一口气开车回普洛维登斯。但她最后还是待在原地。她很紧张,有点害怕,但是还忍耐得住。在她的想法里,对于承诺的畏惧,通常就是去履行承诺的原因。 门打开了,一个男人从外面的天寒地冻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巨大的外套,像栋房子一样;头上戴着一顶皮毛片缀成的大帽子。他把帽子脱下,在收银机前面站了一会儿,拍掉身上的雪,脚上是一双高统橡皮靴。 他们从来没见过面,但是他立刻认出海瑟,向海瑟走过来,脸上带着微笑。年老,肥胖,秃头,艰难地拄着拐杖。这就是她梦中的那个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