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纪从未想过,表明宇宙中存在外星人的确切证据竟是如此宏伟而悲壮。 水星的地表物质突然被有规律地抛射到宇宙空间,在太阳周围形成一个直径数千万公里的圆环,仿佛一枚熠熠生辉的戒指。可是,随着宽度不断增加,圆环竟夺走了本应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使人类文明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是谁建造了圆环?它们是为篡夺太阳而来的吗? 亚纪毅然决定加入调查队,亲自登上圆环,解开谜团。 但亚纪不知道,一场人类与太阳篡夺者之间的战斗已经打响,而她将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甚至更多…… 作者简介: 野尻抱介,日本当代著名“硬科幻”作家,1961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早年从事过程序员和游戏设计师等职业。自1992年投身科幻以来,创作了大量场面宏大、构思精巧的宇宙题材科幻小说,广受好评。曾获“星云赏”最佳短篇奖四次、最佳长篇奖两次,是日本近年获“星云赏”最多的科幻作家。 《太阳篡夺者》堪称野尻抱介最具代表性的“硬科幻”作品。此作原为短篇小说,2000年获“星云赏”最佳短篇奖,后扩写为长篇,再获2003年“星云赏”最佳长篇奖。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太阳篡夺者 第二部 直接接触 尾声 解说 “长出天线的水星!”“水星里的巨大建筑?”…… 诸如此类的耸动性标题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每家天文台的电话都响个不停。平日对水星漠不关心的民众,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天文台整天都在忙于应付,工作严重超负荷。 担任天文部部长的亚纪也被卷入了这场全民天文热潮中。 一直以来,亚纪都不是那种特别出色的学生,虽说成绩也算过得去,但还不到拔尖的地步。班里的同学若是想找人抄作业的话,候选人名单里她要排到第三或第四位去了。 身为目击者,亚纪自然成为老师和同学追问的对象。每当这种时候,亚纪都会据实以告——看见了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加入臆测的内容。 “真的是外星人搞的鬼吗?” “现在还没有结论。” “你认为是外星人要来征服地球了么?” “还不能断定那是人工建造的,必须要做进一步观测。” “就连屋顶上的望远镜都看见了那玩意儿,如果使用更大更好的望远镜的话,是不是就会看得更真切呢?” 亚纪否定了这一推测,并做出了细致的解答。 水星距太阳很近,一天之中,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后的短暂时间才能进行观测。不过,即便在靠近地平线的地方捕捉到水星的身影,如果大气折射十分严重的话,也无法准确观测。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使用主动光学技术,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观测到水星的轮廓而已。白天,水星的高度会升高,虽然此时也有方法观测到,但由于距离太阳实在太近,对比度的状况相当糟糕。 大半的同学听到一半就离开了,但亚纪还是很快就被大家奉为天文专家。她本来内向怕生,但就在向那些陌生的同学一一解说的过程中,她克服了交流障碍。在向老师做说明的时候,她甚至旁敲侧击地游说起来:“如果我们能像别的学校一样配备摄影器材,就能得出更加科学的观测结果。” 短短几天内,亚纪就发现,在为别人解疑答惑的同时,自己也增加了知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她提了很多问题,为了能立即回答这些疑问,她努力收集水星的物理数据,了解轨道共振和潮汐力的原理,甚至还重新学习了地外文明搜索的历史。 在图书馆找到水星照片集时,亚纪心潮澎湃。市面上时常能够看见“旅行者”探测器拍摄的彩色行星照片,但人类迄今为止只对水星进行过一次近距离探测,相关出版物更是凤毛麟角。 执行那次水星探测任务的“水手”十号,在1973年到1974年间,曾三度飞越水星,拍摄了4165张照片。水星的直径大概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外表看上去跟月球差不多,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但类似月海的暗斑不多,只是一颗满布陨石坑的无趣行星。虽说“水手”号的拍摄覆盖面不超过水星总面积的45%,但如果那时水星上已有那座巨大建筑的话,无疑会被发现。 也就是说,至少到1973年,水星上都没有出现异变。上一次水星凌日发生在2003年5月,那时候也没有报告说发现异常。这么一来,就只有一个结论了:那个物体是最近三年半之内出现的。 水星凌日后一个月,NASA终于下定决心,准备使用太空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造价高昂,原则上是绝对不能对准太阳附近区域的。但NASA解释说,这次的情况是特例。 拍到的照片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那景象跟黄石公园的喷泉类似,但规模却超出黄石公园喷泉的十万倍。在地表附近,“喷泉”看起来是一根柱子,但不久就分散为无数的颗粒,融入太空之中。 水星的磁场只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火山活动已经终止了。但相同的“喷泉”现象在木卫一上也曾经出现过,所以并不算独特。 不过,令大家惊愕的是水星地貌的变化——它的地表上覆盖着无数的线条。 水星赤道上有一条明显的直线,“喷泉”沿着赤道的切线方向喷人空中。从赤道这条主干开始,延伸出无数条南北走向的线条。这些线条仿佛江河的支流一样,不断分岔,最后形成毛细血管般纵横交错的网络,布满整个星球。 遇到陨石坑和山脉时,这些纹路也不让路,径直延伸开去。它们附近的土壤都变成了明亮的灰白色,看起来就像是琼脂培养基中的菌群。 “喷泉”应该是某种物质投射器。赤道上的粗线条就是线性马达的轨道,宽达五十千米,所经之处,就连陨石坑边缘的峭壁都被尽数削平。 因为水星上没有大气,在轨道上将物资加速后释放,就可以将其投射进太空。在人类未来开拓宇宙的进程中,这是将地面资源送入太空的最有效方法。 质量投射是不间断进行的,多数物质投射器都独立运行,其工程量之庞大令人咋舌。但投射的是什么物资,投射的目的地在哪里,这些都无从得知。物资沿着水星公转轨道的切线方向投射到轨道后方。根据轨道力学推算,物资正在朝太阳方向飞去。不过,它们应该会停留在水星和太阳之间的空间里,而不会落入太阳。 “水星人的露天采掘场?!” 报纸上赫然出现了这样的标题。 太空望远镜的解析力只能精确到千米级,它发回来的照片中并没有发现状如交通工具或生物住所的东西。自称具有通灵能力或者曾被UFO劫持的人趁机兴风作浪,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们与水星人的遭遇,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有识之士并不相信水星土著人的存在,但他们并不否认太阳系外智慧生命降临水星的可能,并对此假设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即便最保守的科学家也认为,虽然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现在事实摆在眼前,也只有这么解释才能勉强说得通。 至于外星人选择水星的理由,显然是看中了那里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太阳能资源。水星靠近太阳系重力井底部,重元素密集,地壳下方很浅的地方便是铁核,太阳辐射将近地球的七倍,是进行那种大工程最理想的场所。 在距离地球仅一亿千米的地方就有智慧生命存在,人类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为了能第一次与地球外生命进行外交沟通,联合国开始着手制定解决方案,但来自各领域的专家面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全都束手无策。这时候,有人提起了二十年前的一份文件:PDP。 PDP是国际宇航协会和SETI协会共同起草的,规定了发现地外文明之后的应对之策,其宗旨是:“反复核实之后确认地外文明的存在”、“通报以联合国为首的相关机构和媒体”、“公开观测结果”、“保护能够接收外星信号的区域”、“不随意发送回复”。 回复的内容应该由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共同拟定,然后提交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 可以想象,利用PDP解决眼下的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姑且不论宗教方面的异议,当今世界还远没有成熟到对地球外文明达成一致见解的程度。 无奈之下,PDP只好增添了一项附加条款,规定回复内容只限于“彼此承认对方是智慧生命”。 换言之,人类与异星文明的对话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我们是智慧生命,你们也是吧?”为了实现通信,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ETI研究所制作了通信“文字”:开头是一组表示单纯素数数列的电脉冲,正文则用记号表明该信号的发送地是太阳系的第三行星。因为自然界并不存在素数数列,所以这是证明自己是智慧生命的最佳证据。 回复信号由阿雷西波天文台和NASA遍布世界各地的深空网发送。 为了避免信号干扰,世界范围内的电波使用都受到了限制。所有可能的频带都开始向水星发射信号。随着地球的自转,发射信号的地点也会相应改换。 可是,等了好几天都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如此庞大的工程,照理说怎么也应该有点儿工作通信,但地球方面没能监听到这样的信号。 P1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