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回首大决战


作者:(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整理日期:2021-12-26 05:26:16


  谢谢各位。
  感谢巴特·彼德森市长的热情相助,我才得以以杰出人士的身份站在各位的面前。为此我祈愿上帝保佑他。
  如果这还不算一桩美事,还有何美事可言。
  请大家试想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在三年时间里,我从列兵晋升到了下士,那是拿破仑和阿道夫·希特勒都曾拥有过的军衔。
  事实上我是小库尔特·冯内古特。我的孩子们,现在都已经像我一样步入中年晚期,在背后谈论我的时候依然是这样叫我的:“小库尔特这个,小库尔特那个。”
  但是每当你们看到子午线南街和华盛顿街交叉十字路口的埃尔斯大钟①,请记住此钟的设计人,我的父亲老库尔特·冯内古特。说到这里还可以提一下,他和他的父亲,伯纳德·冯内古特,设计了整座该死的大楼。他还是果园学校和儿童博物馆的创建人。
  他的父亲,我的祖父,建筑师伯纳德·冯内古特,设计的诸多建筑中还包括雅典娜俱乐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被称作“德国人之家①”。我无法想象他们为什么要把名字改成“雅典娜俱乐部”,除非是为了讨好那一帮子希腊裔美国人。
  我猜想你们都知道我正在起诉“Pall Mall”香烟制造商,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把我害死,我现在八十四岁了。听我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我们打赢的最后一场战争之后,我曾在芝加哥大学读人类学。给我们讲课的有一位专门研究几千年前人类头骨的物理人类学家,他说按理我们只能活到三十五岁左右,因为如果没有现代牙医技术,三十五年就是我们的牙齿能够维持的年限。
  多么值得留恋的往昔时光:活上三十五年,我们就从这里消失。还说什么上帝的智慧设计!现在所有看得起牙医、买得起医疗保险的二战后生育高峰中出生的可怜的混蛋们,都要活到一百岁了!
  也许我们应该立法禁止牙科医疗。也许医生们应该拒绝治疗肺炎,这种病从前被称为“老年之友”。
  但是我今天最不愿意让大家心灰意冷。于是我想了些今晚我们都能做的事,绝对令人愉快。尽管我们的国家正在遭遇如此不幸、如此剧烈的分裂,我想我们还是能够找出一个所有美国人都能认同的话题,不管他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者。
  我想到的第一个全体美国人共有的情感是:“糖是甜的”。
  当然,美国遭遇如此不幸、如此剧烈的分裂,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尤其在我的出生地印第安纳州更是如此。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三K党”的全国总部就设在这个州的地界之内,梅森一狄克森线①以北对非裔美国人处以私刑的最后地点也在这里,我记得是一个叫马里恩的地方。
  但这里也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劳工领袖尤金·德布兹的出生地和家乡。那是在特雷霍里,该地现在以拥有注射处死这一门国家艺术的设备而自豪。德布兹生活在一八五五至一九二六年之间,领导了全国范围的铁路大罢工。由于反对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一度锒铛入狱。
  他曾好几次代表社会党参加总统竞选,演讲中慷慨陈词:“只要还有下层阶级,我就是其中一员;只要还有犯罪分子,我就是其中一人;只要还有人蹲在监狱,我就未获自由。”
  德布兹几乎剽窃了耶稣基督的话。但原创异常困难。说个例子给我听听!
  但没关系,全体美国人都能认同的话题是什么?“糖是甜的,”当然了。但是既然我们现在身处在一所大学的地界上,我们肯定能够想出些更带文化品味的东西。我的提议是:“蒙娜丽莎,挂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名作,是一幅十全十美的绘画。”P15-18
  我与作家冯内古特似乎略有渊源。三十年前的一九七九年,文革动乱刚刚结束不久,全国拨乱反正,高校开始研究生培养,我有幸加入这一行列,在美国文学学者秦小孟教授布置的阅读书单中,发现了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位不同凡响的美国作家。书不厚,同以前读过的所有作品完全不一样,颠覆了我头脑中原有的长篇小说的概念。当时我似懂非懂地看完小说,对作家全新的叙事方式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困惑。二十年前的一九八九年,我在英国的东英格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由我导师负责的阿瑟·米勒研究会。研究会邀请冯内古特前来做讲座,我第一次见到作家本人,同他一起喝咖啡交谈,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并得到了他的两本签名赠书,保存至今。十年前的一九九九年,我接到现已是译林出版社总编的刘锋先生的邀请,翻译被冯内古特自称为“封笔之作”的《时震》,开始逐字逐句细细摆弄他的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继续熟悉、了解和品味这位作家。《时震》是较早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的后现代小说之一。二○○七年冯内古特不幸去世时,我正在翻译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此书的中译本二○○八年已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回首大决战》是我翻译的第三部冯内古特的作品,我依然战战兢兢,不敢懈怠。能把这位作家更多地介绍给我国的读者,承担这样的任务我深感荣幸。
  冯内古特被认为是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五号屠场》已是公认的当代经典。小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扫除了所有的浪漫色彩,表现战争的疯狂、恐怖和巨大的摧毁力量,也表现士兵承受的不堪承受的压力,以及压力下扭曲变形的病态心理。这本书成了负面表现战争的先驱之作,成为新战争小说的一种“范本”。作家的批判态度成为从此往后美国战争小说的基调:没有英雄,只有受害者。在冯内古特的小说中,敌方我方的阵线变得模糊,正义非正义的界定也常常被置之一边,但作家把焦距对准卷入战争的小人物,捕捉和放大他们的生存困境。作家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把被政治、军事力量玩弄于股掌的士兵的命运表现得栩栩如生。《回首大决战》在主题上与《五号屠场》一脉相承,风格上继续沿用‘‘冷幽默”,重现战争的疯狂,回首不堪回首之往事,表达对人类的前途、文明的未来和理性的地位的无比关注。
  冯内古特本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欧洲战场不久后在一次战役中被德军俘虏,然后被送到德累斯顿当劳工,在那里亲历了英美空军对这座不设防古城的狂轰滥炸。他的战争体验主要是在战俘营里和那场大轰炸中获得的。尽管如此,他仍然看够了不想看到的那一切:战争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践踏,对道德的挑战,对常规的嘲弄。他把战争看作一幕荒诞剧,看成涤荡文明、摧折理智的自残。他无法将耳闻目睹的一切从记忆中抹除,一直有话要说。他的这两部小说出版时间相隔四十年,但两者之问的呼应显而易见:不管是发表于美国人民反越战运动高潮中的《五号屠场》,还是身后出版的《回首大决战》,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压迫力量的强烈愤怒,也充满对普通人的深情的人文关怀。
  中国读者相对熟悉冯内古特的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别具风味但同样精彩。《回首大决战》中的前三篇不属于小说门类,但具有文献的价值:一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年轻的冯内古特从欧洲写回的家信,其中丝毫没有表现出战争幸存者的欢欣,但在文字间流露出一种以后弥漫在他小说中的态度:潜藏在冷峻、俏皮、玩世不恭背后的无奈和愤怒;一篇是为他家乡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冯内古特年”启动仪式准备的演讲稿,但他在演讲之前突然不幸去世:《满城哀号》则是对德累斯顿轰炸的回顾,类似的谴责与声讨在《五号屠场》和其他作品中出现过多次,是来自作家心灵伤口的滴血,他舐了又舐,说了还说,非说不可。其余都是短篇小说,大多都与战争有关。
  《回首大决战》收录了十篇冯内古特此前从未发表过的短篇小说。《世界末日》将时间设定在未来,虚拟战争替代了真实战争,但战场依然是疯子表演的舞台。《先大棒后黄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战俘营为背景,描写饥饿的战俘通过回忆各种美食食谱,“画饼充饥”,想象战争结束后的美好生活。《生日快乐,一九五一》讲述延续到和平时代的战争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个无辜的六岁战争孤儿的扭曲心灵中反射出来。《想开点》的故事仍然发生在战俘营,战争颠倒了原来认同的道德标准:战前积极向上的青年举步维艰,曾经游手好闲的二混子则左右逢源。《独角兽陷阱》回到“征服者威廉”占领英伦时期的历史的过去,讲述小人物反抗强权和暴力的故事。表现同样主题的还有《司令的办公桌》,故事发生在一个相继被纳粹占领、被俄国和美国“解放”的东欧小国,尽管“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压迫犹在,反抗犹在。《无名战士》在一场荒唐的竞赛与过去的战争之间建立起了联想。《战利品》和《就咱俩,山姆》的故事都发生在战争刚刚结束时的一片混乱之中,前者通过一件小事反映战胜军给战败国民众带来的伤害,并表达了普通士兵内心深深的忏悔;后者是卷入战争的两名德裔美国青年在硝烟散去时的不同遭遇。几乎每篇小说都与战争有染,惟有末篇《回首大决战》偏偏是个例外。这是一则半闹剧、半寓言式的道德故事,讽刺异常犀利。篇名所指是《圣经》中提到的将发生于世界末日的善恶大决战。
  集子中每一篇小说都“以人为本”,聚焦于人的行为和人的感受,而避开直接描写战争。读者看不到腥风血雨的作战场面,听不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但却能跟随作家走进阴云笼罩、浊浪翻滚的灾难世界,身临其境去体验悲剧,去接近那些被他们无法理解的势力抛上抛下的身不由己的小人物。冯内古特用文学的镜头捕捉了他们挣扎求生的瞬间,展示他们无奈而又无助、滑稽而又可怜的众生相。文学作品的力量在于,它可以让人从个别联想到普遍,从具体推演出概念,悟识到故事背后人类生存提供的经验与警示。冯内古特的作品是一种批判文学,也是警世文学。《回首大决战》展现的是作家一贯的态度与风格:批判犀利,洞察敏锐,文笔幽默;洋溢着一位人文主义者不甘于沉默、不屈于权势的正义之声。冯内古特一直是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希望这部小说集的翻译出版,可以让我们更多地领略这位大家的风采。





上一本:等待倾听--阿曼达·诺克斯回忆录 下一本:银枝禁果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回首大决战的作者是(美)库尔特·冯内古特,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