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收集德国好时光--小镇生活风物记


作者:(德)洪莉     整理日期:2021-12-20 02:57:01


  蓝天白云之下,遍地排列整齐的一捆捆麦秆圆卷,映射着耀眼的金辉。
  下莱茵河地区水草丰盛,河溪遍布。利用溪流带动木转轮磨面,或利用风力带动风车磨面,最早就是在这里兴起的。风车磨面是古代人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发明创造,将人们从抱碾子推磨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原始“机械化”生产。在中世纪,有磨坊的地方可算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磨坊主都算“土豪”。
  德国人特别珍爱古老传统的东西。现在下莱茵河地区到处都保留有古老的风车磨坊,有的作为当地的历史文物景点,有的作为私家住宅,也有的地方甚至还在利用风车磨面,并用传统石炉烤制面包。这种地道的散发着淳厚香味的面包,比现代电烤炉烤出的面包更让德国人钟情。更多的地方是将风车改建为当地的小民俗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怀旧。
  我们小镇的山坡上也有一座矗立了两百多年的风车磨坊,现在是青少年野外郊游宿营的一个据点。在古老的风车磨坊里过夜,相信会让孩子们振奋神往。磨坊最顶层那问所有角度都有窗户的“全景房间”,被政府作为结婚登记处使用。有愿意在这个别致的地方注册结婚的可以事先预约并少付费用,届时政府官员会带着文件和公章来这里履行登记程序,宣布婚姻生效。我和我先生就是在这个磨坊顶层的“全景房间”里进行官方登记结婚的。这么童话般浪漫的事,我们当然不会错过。
  金苹果与八角鹿头之地
  我们这个小城镇叫Rheurdt,这个地名不是地道的德语,很多德国人都念不准,我搬来后念了很久才念对,翻译成中文更难了,中文发不出这个音来,且就叫“霍尔特”吧。霍尔特不大,却和德国其他城镇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于1294年开阜,历史上曾隶属于格尔德恩公国,也曾被普鲁士王国及法国占领过。德国城镇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徽标,徽标世代传承,不会因政府迭替而改变,更不会被取消。霍尔特地方徽标是蓝天下一只鹿角问插着金十字的银雄八角鹿头,上方有三个金苹果。地方旗帜是蓝色中镶着金色,它源自古格尔德恩公国。徽标旗帜在这里随处可见,市政厅旗杆上、小城报刊首封上、各种民间庆祝活动上……比比皆是,它是让小城人民自豪的“品牌商标”。当然,进入了网络时代,小城也有了自己的官方网页,浓郁的深绿色主色调,两个可爱的红苹果,野菊花摇曳,一股清香的田野气息扑面而来。
  霍尔特城镇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现有居民六千六百多人,距荷兰边界才20公里,因而这里的方言和荷兰语类似,民间习俗也有相近之处。霍尔特是由两个镇和外围几个小村组成的,大镇叫霍尔特,小镇叫Schaephuysen,我就住在这个小镇里。我给小镇译了一个田园味十足的中文名,叫“莎蒲森”,平常我更乐意称它“村儿”。据说,霍尔特城徽标上插着金十字的银雄八角鹿头,就是取自于莎蒲森守护神圣胡贝图斯的传说。
  莎蒲森的历史比“市府”霍尔特更悠久。早在日耳曼人查理大帝灭了占领西欧大片疆域的西罗马帝国,于公元768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就有日耳曼民族的萨和森人迁移到这里定居。小镇地名Schaephuysen,其实是方言“萨和森人的家园”的意思。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5-9)
  美好的生话仍在继续
  洪莉
  25年的异国生活阅历,像浪花飞溅、叮咚奔涌的泉溪,让我滔滔不绝,倾诉不尽。书,画上了句号,莎蒲森小镇的美好日子,仍在继续……53年岁月留下花香依旧
  今年5月下旬的小镇周刊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小镇花店店主玛蕾讷·堪德斯(Marlene Kandens)女士的充满深情厚谊的优美诗文:
  在美丽的紫藤花掩映了53年的莎蒲森小花店。
  女店主玛蕾讷,为鲜花事业忙碌一生,也顺便成为了倾听顾客聊天的好伙伴。
  这漫长而又充实的花仙子生涯,至5月31日止,玛蕾讷将告老还家。
  从此,她将在自家花园里继续侍弄花草,与丈夫汉斯和孙儿提姆以及朋友们厮守,颐养天年。
  玛蕾讷要对每一位顾客说,感谢你们的信任!当然也想表达,离开你们的伤感。
  贝蒂娜·朱丽谢女士将接手继续经营小花店。祝愿她和小花店一切顺利!祝福大家!
  七十多岁的小花店店主玛蕾讷退休了,5月31日是她在花店上班的最后一天。那天,好多村民自发来到小花店,与玛蕾讷辞别。小花店里温情洋溢,香槟交盏,话语绵绵,从50年前一直述说到今天。
  下班的时间到了,村民们拉出了事先装饰好鲜花的木头拉车,请玛蕾讷上车入座,前面拉绳,后面簇拥,热热闹闹地穿街过巷。小镇人将为小镇花店默默奉献了一生的玛蕾讷,像对待女王般地护送回家。
  经过两周简单布置,小花店重新开张了。新店主是位中年女性,叫贝蒂娜·朱丽谢(Bettina Juelicher)。原本温馨自然的小花店,经过贝蒂娜的巧手装点,又平添了几许优雅的艺术格调。尤其,一个本该丢掉的朴实老旧的农庄木衣柜,被随意涂抹几下淡淡的浅色油漆,然后被搬来立在窗边充作花架,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惊艳无比。
  新主人贝蒂娜正忙碌地招待前来贺喜的客人,我就和来帮忙的她的先生聊起来。他说,贝蒂娜非常喜欢花草,一生的理想职业就是开家花店。很多年前他们路过这里时,贝蒂娜立刻被挂满紫藤花穗的小花店迷住了,惊喜地说,这就是她梦中的小花店!她顾不上矜持,向老店主表达意愿,询问接手这家小花店的可能性并进行商榷。等了几年,老店主终于将“蓝雨点”小花店移交给她,成全了她的梦想。
  德国人管紫藤花叫“蓝雨点”,亦紫亦蓝的紫藤花盛开时,纷纷洒洒,垂垂挂挂,就像窗外纷纷飘下大雨点儿。贝蒂娜将梦中的小花店注入了浪漫、雅致、艺术的气息。温馨的“蓝雨点”,将继续为小镇人慢悠悠的恬静生活装点美丽。
  土豆小木屋鸟枪换炮
  村外哈斯曼农庄的日子,依然不紧不慢,但农庄的土豆小木屋却与时俱进,鸟枪换炮了。一栋敦实的瓦顶砖墙小石屋诞生了,替代小木屋,成了本农庄自家土豆、鸡蛋的新自取售货屋。
  比起小木屋,小石屋更高大结实,里面也略宽敞。但售货方式依旧,木架子上放着一袋袋新鲜土豆,品种、价格写在小黑板上。门边的墙上依然贴着那张“食物拎走,钱扔进去”的说明牌。小木屋墙上贴着的拎着土豆的中国四美女图,还有那些赞誉留言条,当然也都全体被搬到了小石屋的墙上。
  今年7月我们去农庄买土豆时,巧遇了农庄少庄主。略带腼腆的少庄主跟老沃聊了好一会儿,关于这个老农庄,关于土豆,还回答了我和朋友的各种好奇问题。
  退休了的红色小木屋并没有被拆除,它将迎来新的使命。少庄主说,他母亲准备在小木屋里安置一套小小的煮咖啡设备及杯具,并放上蛋糕甜点。路过的骑车郊游客,或来买土豆的客人,如果有闲情逸致,可以自取咖啡和蛋糕,坐在摆在田边的小桌椅上,欣赏田园,悠然小歇。小咖啡屋的经营方式依然是无人、自助,“咖啡端走,钱扔进去”。
  我们听了无比惊喜,这该是多么美妙多么浪漫的咖啡小木屋啊!坐在苗青麦黄的田边,啜着香气四溢的咖啡,顾盼四季原野风情,画在眼里,人在画中。
  憧憬着那幅童话情景,想象着那份恬静惬意,我已经迫不及待……
  到我家的朋友,我一定带你来这里品小木屋自助咖啡。即使你到过高大上的七星级咖啡馆,你又哪里能享受到咖啡小木屋那份草香扑鼻,清风柔面,风景如画,放松自在呢?
  2016年7月于莱茵河西岸莎蒲森小镇





上一本:收集德国好时光--认识德国骨子里的气质 下一本:中国中篇小说卷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收集德国好时光--小镇生活风物记的作者是(德)洪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