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中古英语头韵复兴运动中的翘楚诗人“珍珠”的全部作品仅有一份手稿存世(大英图书馆柯顿·尼禄A.x手稿)。包慧怡著的这本《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立足于对《珍珠》手稿中三首基于经文的长诗(《清洁》《坚忍》《珍珠》)之中古英语原文的训诂和细读,研究“珍珠”诗人对神性的理解,并探讨诗人对中世纪感官文化及相关思想史背景的反刍。 无论在理论或实践层面,感官及对感官认知的态度在中世纪人道德、宗教、情感模式的形成中都扮演关键的角色,深入研究感官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文学作品。本书每一章节聚焦《珍珠》手稿的一部作品,研究其中示例人物如何通过规范自己的感官经验,将“抑肉扬灵”的古典感官论中被贬抑的“身体感官”转化为一种通往救赎的路径。本书还将通过探讨“内感官”“精神感官”“神秘感官”等概念在文本中的呈现,比较中世纪感官论与现代感官论的关键差异。作者在语文学—文学解读的基础上,同时考察8-15世纪手抄本中对感官的图像学表述,试图梳理并书写一种形成于图文互动过程中的文学感官史。 包慧怡,都柏林大学中古英语文学博士,现执教于复旦大学英文系,研究中世纪诗歌与彩绘手抄本。出版毕肖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普拉斯《爱丽尔》、阿特伍德《好骨头》等译著十种。著有诗集《我坐在火山的边缘》及随笔集《翡翠岛编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