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封写给不具名的“作家先生”的信中,72岁的成功商人兼畅销书作家特奥·沙特讲述起自己遭遇唯一的挚友背叛和公司一夜之间破产的经历。绝望之际,特奥登录互联网上的自杀论坛,诉说自己寻找死亡念头的“不可逆转”;而与此同时,特奥在妻子的探戈舞商品店认识了西娜,被西娜的光芒击中;他疯狂地爱上西娜,并打算放弃一切,投奔爱情。然而西娜和他的背叛者之间却存在着出乎意料的复杂关系…… 马丁·瓦尔泽耄耋之年创作的《寻找死亡的男人(精)》这部小说,从主人公寻找死亡开始,最终却没有以死亡结束,所有的叙述似乎都通向一种启示:“没有什么事情是超越美的。” 马丁·瓦尔泽(1927—),德国战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南部与瑞士和奥地利交界的瓦塞堡,11岁时父亲去世,很小的时候便在母亲的餐馆里帮工。1944年应征入伍,1946—1951年在雷根斯堡和蒂宾根大学攻读文学、历史和哲学,获博士学位。他曾是作家团体“四七社”的成员,1957年成为职业作家,定居在博登湖畔的努斯多夫,他的许多作品均以这里的生活为背景。 瓦尔泽是国际笔会德国中心理事、柏林艺术科学院院士、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院士,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如四七社奖、黑塞奖、霍普特曼奖、席勒促进奖、毕希纳奖、荷尔德林奖、德国书业和平奖、阿勒曼尼文学奖、坎佩奖、科尼讷文学奖等。 瓦尔泽迄今已出版《菲利普斯堡的婚事》(1957)、《独角兽》(1966)、《惊马奔逃》(1978)、《激浪》(1985)、《进涌的流泉》(1998)、《批评家之死》(2002)、《恋爱中的男人》(2008)等二十多部长篇和中篇小说。 瓦尔泽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学创作应该参与推进社会的进步。他的创作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同时吸取现代派的手法和技巧。他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通过人物的自省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