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对书着迷,长大以后重读旧书常常会感到失望,这是个问题。 这样说来,难道旧书重读就注定成为失望、幻灭、损失的先导吗?当然不是。 暇书重读有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为了自己;它帮助你回忆自己过去是什么模样。你打开一本平装旧书,书页边上爬满了笔迹,那是你早年写下的,如今已经不这样写字了。回忆就会猛然跳出来,就像你打开旧目的日记一样。这些书籍引起的回忆,好像衣柜里的挂钩一般,我们可以随意挂上或取下想像的事物,我们最喜爱的纪念品,我们最愉快时刻的记录,也许是最伤心时刻的记录……旧书重读迫使你紧密贴近过去的自己,和那个诚挚的、急迫的、装模作样的、令人尴尬的过去的自己度过一段时间。你原来以为已经把他抛到后面了,实际上他还一直活在你的身上。 如果说,一本年轻时读的书是情侣,许多年后重读这本书,它便成为朋友。 当我们再次重读时,一书还是同一本书吗?读者是同一个读者吗? 这部睿智犀利散文集里17位作家一致回答:不会的。 安妮·法迪曼选的作家包括:Sven Birkerts、Allegra Goodman、Vivian Gornick、Patricia Hampl、Philip Lopate、Luc Sante等人,他们关注的文学主题范围从《傲慢与偏见》到植物学的植物性药材的田野指南。每个人选一本书、一个故事或一首诗,从而触动他们青春敏感的心弦,重温旧梦,看它在这间歇中如何改变。(当然真正改变的是读者了)这些散文与生活经验深深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最初邂逅的纯真狂喜,更显得稍纵即逝,一去不返,尽管重读的行动打开了回忆的闸门。从这种情形来看,这些读者坚信爱书人都会懂得的道理:没有什么比爱书更能改变人生历程的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