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企业发展史,王健林所缔造的万达集团就是一个奇迹。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敏锐的商业嗅觉、异于常人的判断力,一次次将万达从困境中拉出来,成功转型,走上越来越宽的道路。万达的每一次转型,都与时代的节奏非常合拍。 本书以生动流畅的叙述方式,深刻剖析了王健林的商业胆识、企业目标、智慧决策、执行力度、速度优势、创新理念、产品开发、人才战略、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理念,旨在为正在经营企业或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人们提供一种借鉴与参考,帮助人们拿到经营管理的金钥匙,掌握企业经营之道。 作者简介: 张岩 管理学硕士,经济管理畅销书作家,长期致力于财经人物和企业案例研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曾出版多部有影响力的财经类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以豁出去的心态闯天下 第1节无中想有,敢想别人所未想 第2节只要不覆灭,就会去尝试 第3节凭着一股“敢劲”闯天下 第4节“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第5节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 第6节冒险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第二章企业愿景是走向卓越的基石 第1节愿景领导有力又有利 第2节以愿景激发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3节企业目标照亮企业成功之路 第4节任何时候都不要偏离轨道 第5节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目标 第6节制定出具体的可分解的目标第一章以豁出去的心态闯天下 第1节无中想有,敢想别人所未想 第2节只要不覆灭,就会去尝试 第3节凭着一股“敢劲”闯天下 第4节“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第5节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 第6节冒险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第二章企业愿景是走向卓越的基石 第1节愿景领导有力又有利 第2节以愿景激发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3节企业目标照亮企业成功之路 第4节任何时候都不要偏离轨道 第5节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目标 第6节制定出具体的可分解的目标 第7节长期、中长期、短期目标明晰 第8节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三章让智慧决策跑在问题的前头 第1节掌控企业前行的航盘 第2节开拓商业地产价值链 第3节砸钱玩足球名声远扬 第4节昂首阔步进军奢侈品行业 第5节做开设酒店的操牌高手 第6节建造世界级的万达文化旅游城 第7节跨国并购AMC公司 第四章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能量块 第1节一手抓愿景,一手抓执行 第2节执行力就等于战斗力 第3节不找借口,找执行方法 第4节执行在于细节,力求尽善尽美 第5节学习借鉴高效的管控模式 第6节后来者居上:院线捆绑地产 第7节拣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第8节做一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第五章用速度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第1节实现公司内部的快速复制能力 第2节“快半拍”成就万达速度 第3节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投入大产出 第4节快是战略问题,必须要快 第5节意识超前,抢先一步赢时机 第6节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第7节果断出击,有速度才会有优势 第六章不走寻常路,以创新决定格局 第1节把“冷门”变成“热门” 第2节打破常规,跨越“障碍高度” 第3节以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竞争力 第4节进行自我淘汰,实现自主创新 第5节不断升级创新,保持持续领先 第6节产品开发,赢在创新 第7节“三驾马车”疾驰创新之道 第七章打通了商业与地产的任督二脉 第1节悬崖勒马:在住宅地产面前止步 第2节顺势而为: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3节全国首创“订单地产”模式 第4节从“傍大款”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 第5节做对程序:先租后建避免麻烦 第6节突破困境:以售养租平衡现金流 第7节以雁阵模式带动周围商业片区 第八章多途径开展人才圈地运动 第1节穿一串闪耀的人才珍珠项链 第2节不惜下血本,构建人才梯队 第3节不惧飞短流长,将高薪挖人进行到底 第4节通过第三方渠道找到合适的人 第5节建立万达学院,直接培养人才 第6节带着“五要”,寻找“五力”人才 第九章对内军事化管理,不行就“抽鞭子” 第1节上任伊始,树立威信不手软 第2节纪律严明,差一点都不行 第3节有奖有罚,界限分明 第4节量化考核,防止主观臆断 第5节内部审计,剔除害群之马 第6节实行“令行禁止”的军事化管理 第7节一切按制度办,没有情面可讲 第十章构建独特且难以模仿的文化体系 第1节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灵魂 第2节形成健全的文化体系 第3节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更新 第4节打造独特的企业核心理念 第5节为了诚信不惜做“傻事” 第6节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 第7节以身作则,增强企业凝聚力 第十一章秉承坚持到底的咬牙精神 第1节部队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第2节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第3节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第4节失败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第5节做一个勇敢的坚定主义者 第6节坚持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第十二章顺势而为,绽放人性光辉 第1节把握尺度,妥善处理政商关系 第2节势必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第3节绿色建筑的目标始终不会变" 前言他曾是中国的首富,三年内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地产大亨,被奉为商业地产教父和领军人物;他是不惜重金砸千万足球的冒险家,曾与马云对赌一个亿;他更是一名美名远扬的慈善家,并承诺“企业规模越大,捐助额越多”。他不是别人,他就是商业时代的机遇猎手——王健林。 在商业丛林中,王健林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他披荆斩棘于商海之中,开拓创新于各个领域。他出身行伍,却能在商业领域游刃有余。如今,他的产业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文化行业、旅游行业等,在这些产业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经营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大有一种“气吞山河,唯我独尊”的架势。 在住宅开发领域,王健林打破常规,进行跨区域发展,是个敢于冒险的猎手。 万达成立之初,因得不到计划指标和土地,被迫以旧城改造方式获得土地。因此成为全国首个进行城市旧区改造开发的企业,开创了城市旧区改造的发展模式。后来,万达年房屋销售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在大连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但王健林不满足于此,他要实行跨区域发展,让万达走出去。 1993年5月,万达赴广州番禺开发侨宫苑小区,成为全国首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1998年开始,万达到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开发,迈出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步伐。后来,万达的身影遍及除西藏、青海、贵州之外的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在商业地产领域,王健林敢为天下先,首创“订单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商业模式,是个敢于颠覆的猎手。他曾是中国的首富,三年内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地产大亨,被奉为商业地产教父和领军人物;他是不惜重金砸千万足球的冒险家,曾与马云对赌一个亿;他更是一名美名远扬的慈善家,并承诺“企业规模越大,捐助额越多”。他不是别人,他就是商业时代的机遇猎手——王健林。 在商业丛林中,王健林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他披荆斩棘于商海之中,开拓创新于各个领域。他出身行伍,却能在商业领域游刃有余。如今,他的产业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文化行业、旅游行业等,在这些产业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经营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大有一种“气吞山河,唯我独尊”的架势。 在住宅开发领域,王健林打破常规,进行跨区域发展,是个敢于冒险的猎手。 万达成立之初,因得不到计划指标和土地,被迫以旧城改造方式获得土地。因此成为全国首个进行城市旧区改造开发的企业,开创了城市旧区改造的发展模式。后来,万达年房屋销售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在大连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但王健林不满足于此,他要实行跨区域发展,让万达走出去。 1993年5月,万达赴广州番禺开发侨宫苑小区,成为全国首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1998年开始,万达到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开发,迈出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步伐。后来,万达的身影遍及除西藏、青海、贵州之外的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在商业地产领域,王健林敢为天下先,首创“订单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商业模式,是个敢于颠覆的猎手。 为了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王健林带领着万达主动转型,向商业地产进军,在全国首创“订单地产”和“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打通了商业与地产的“任督二脉”,让企业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也使得万达广场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第一品牌。如今,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业八十多个万达广场、五十多家五星级酒店,持有物业面积近两千万平方米,是世界排名第二的不动产企业。 在文化旅游领域,王健林不惜投入重金,打造万达支柱产业,是个敢于舍得出孩子去套狼的猎手。 2012年,万达集团成立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该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文化企业,注册资金50亿元。目前,该集团已经进入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影视产业园区、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主题公园、连锁娱乐、报刊传媒、字画收藏、文化旅游区等多个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假如说王健林的经营哲学是一个谜,那么,本书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金钥匙。本书以生动流畅的叙述方式,深刻剖析了王健林的商业理念,旨在为正在经营企业或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人们提供一种借鉴与参考,帮助人们拿到经营管理的金钥匙,掌握企业经营之道。 " 第一章以豁出去的心态闯天下 第1节无中想有,敢想别人所未想 想是行动的先导,但凡成就事业的人,都敢于大胆设想,充满激情畅想,脑海里一刻不偷闲地浮想联翩。敢想的人总是喜欢“无中想有”,王健林就是这样的人。 从部队转业后,王健林被任命为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同事们就纷纷到外面去吃饭。这让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事们不去食堂吃饭。后来他才弄清楚,原来单位里根本就没有食堂,所以每到中午,同事们就要去外面饭馆吃饭。 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就想,堂堂区政府,为什么不建一个食堂呢?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建立食堂并不是难事,难的是通不了煤气。他通过了解得知,通不了煤气是因为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本就没办理煤气使用手续。他认为,没有手续办理手续就是了,只要按照液化气站的规定去做,办理使用煤气的手续应该不难。经过多方联系,他最终和负责安装煤气的一位工程师联系上了,但是这位工程师得知他是西岗区政府的人后,就不再理他。 接连碰了几次壁,他纳闷,为什么这个工程师一听说是西岗区政府的就摆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架势呢? 原来,在区政府刚刚建立的时候,一位政府办事人员把这位工程师给得罪了。当时,区政府办事人员与这位工程师谈煤气的事,但是工程师手上正忙着其他的事情,在态度上怠慢了区政府办事人员。结果办事的人是个直脾气,居然发起火来,甚至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由此,工程师对西岗区政府有了非常糟糕的印象。 后来,西岗区政府又派其他的办事人员来和这位工程师谈煤气的事,但是来者多是带着“高姿态”而来,工程师也是很有个性的人,所以,双方扯来扯去,始终谈不拢。最后,这位工程师一气之下,拒绝见西岗区政府的人。 在王健林还不知道工程师与西岗区政府这段“恩怨”期间,只要有时间就往这位工程师的单位跑,哪怕对方态度很傲慢,他也笑脸诉说,哪怕对方转身就离开,他也没有放弃。 他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这位工程师的住址。登门拜访的时候,工程师一见是他,二话不说就关上了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番两次的拜访之后,这位工程师脸上挂着的“寒霜”慢慢融化了,还对王健林解释了为什么自己一见到西岗区政府的人就那样的态度。 就这样,西岗区政府迟迟办不下来的煤气使用手续,让王健林办成了。 王健林来后不久,西岗区政府便有了自己的食堂。在他的精打细算之下,很快人们就知道在西岗区政府有一个花钱少但能吃得好的食堂。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当初王健林“无中想有”的那个念头。 这只是一个开始,从万达的发展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无中想有”一直是王健林的典型特点之一。比如,万达是第一家做旧城改造的公司,万达是第一家实行工程质量奖励制度改革的公司,万达是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公司,万达是第一家开发商业地产的企业,万达率先成立了奢华酒店管理公司。这么多的“第一”,都是他“无中想有”的结果。 敢想,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潜在力量。要想做成事,没点敢想精神怎么能行?提到创业,有人还没想到要在哪个领域创业,首先就想到了风险,然后在风险面前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这样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风险和时机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努力追求这种机会;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因而,只有少数人能把握住最大、最多的好时机。教师下海、官员下海、文人下海……,下海的人不胜枚举,但是只有少数人能在商海中脱颖而出。 市场经济充满竞争,也充满机遇,观念就是效益,思维就是出路。他明白,不论是开发产品,还是拓展市场,如果亦步亦趋、拘泥于旧有的思想,将十分被动,而应该具有“敢想别人所未想”的思维,善于从市场中寻求空当,从信息中捕捉商机,从观察中启迪灵感,敢于以“无中想有”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这样才能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主动,在竞争中获益。 第2节只要不覆灭,就会去尝试 别人都看好的事,王健林不会去做,别人不敢冒的险他敢冒。他说这一辈子做过的失败的事情很多,但只要不会让万达全军覆没,都会去尝试。 万达集团达到现在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万达集团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点。第一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7年。 1988年,万达集团前身——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成立时间不久,总经理出了经济问题,公司负债好几百万元,濒临破产。区政府提出,谁有本事把公司救活,把欠款还上,这个公司就给谁。这无疑是一件让人棘手的事儿,除了王健林没有人主动上前。当时,他是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他觉得接管这样一个烂摊子,的确很冒险,但也是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决定试一试。 第一次尝试,就让王健林尝到了甜头,旧城项目让他赚了1000多万元。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最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人。决策者首先应该是个冒险家,敢于冒险对于决策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做到这一点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要敢于去做不赚钱的买卖。 当时没有人愿意接手西岗住宅开发公司,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甜头可赚。大连市政府南面的“棚屋区”改造,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根本没钱可赚,难怪没有人愿意接手。但是,他没有那么想,一开始想的也不是赚钱,而是找到一条路。没想到最后不仅路找到了,而且还赚了钱。 世界“假日酒店之父”威尔逊在创业初期,全部家当是一台价值50美元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便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当时干这一行的人很少,因为战争,致使很多人都很穷,因而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并不多,地皮的价格一直都很低。 威尔逊的一些朋友听说他要干这种不赚钱的买卖,都好心劝阻。但是富于冒险精神的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虽然战争使美国的经济衰退,但美国是战胜国,经济很快就会复苏,地皮的价格一定会上涨,赚钱是肯定的。 当时,在市郊有一块很大的地皮,由于地势低洼,既不适宜耕种,也不适宜盖房子,所以一直无人问津,然而威尔逊却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买下了这块地。 威尔逊的这一行为,连很少过问生意的母亲和妻子都站出来反对。可是威尔逊却始终坚持己见,相信这块地皮一定会成为“黄金宝地”。 事实证明,正如威尔逊所料,三年后,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马路一直修到了威尔逊买的那块地的边上。去到那里的人们突然发现,那里风景迷人,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从它的旁边蜿蜒而过,河的两岸,杨柳成荫,真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于是,这块地皮身价倍增。商人们争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并不急于脱手。 威尔逊很清楚这块地皮的身价,不过他看得更远一些。这么好的地方,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如果自己在这里开个酒店,岂不是更赚钱?于是,威尔逊毅然决定筹集资金开酒店。不久,威尔逊便盖起了一座“假日酒店”。由于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酒店开业后,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从此以后,威尔逊的假日酒店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与世界的其他地方,这位高瞻远瞩的冒险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王健林的成功和威尔逊何其相似,他们都是高明的棋手,能看出后面的五六步甚至更多。胆大、心细、有远见,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切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达到决胜于千里的目的。 第二,要敢于相信自己的商业直觉和眼光。 王健林的成功,与其商业直觉和眼光是分不开的。他曾对自己的下属说:“一块土地是不是适合做商业?做什么商业?做多大面积?哪几个主力店?步行街朝哪个地方开口?住宅要配多大面积?要不要配酒店?配哪些业态?这些判断能力,不客气地说,万达集团除了我之外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全具备。” 若想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认为首先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唯有如此,才可做出正确的决策。把握不了市场的变化,看不出行情的发展趋势,做出的决策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万达今日的辉煌,从王健林的敢于冒险开始。别人都看好的事,他不会去做,别人不敢冒的险他敢冒。他说这一辈子做过的失败的事情很多,但只要不会让万达全军覆没,就都会去尝试。 他说万达的发展史,就是“敢闯敢试、敢想敢干”。他甚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光有梦想不够,还要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他曾经这样说:“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现在我也告诉你,自己敢闯,因为机会是闯出来的,哪有算出来的,你首先要敢闯敢试。” 第3节凭着一股“敢劲”闯天下 想是关键,试是探测,干是落实。干和想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光想不干是空想,光干不想是蛮干。王健林不仅敢想而且敢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一点。 王健林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去当兵之前,去爬一棵树,那棵树没有人敢爬上去,但是他坚持要爬上去,但是每次都啪的一声掉下来,甚至胳膊都摔骨折了。 还有一次,面对一个栏杆,比他大两三岁的人都跳了过去,跟他一样大没有敢跳的,但是他想跳,而且敢跳,结果一下子被绊倒了,摔了下去,胳膊又被摔骨折了。 在尝试的路上,王健林遭遇过失败、挫折,但是“敢干”之精神,丝毫没有被打压下去。 当年他响应国家“百万大裁军”的号召,从部队转业来到西岗区政府不到一年,已经闲得“发慌”了。于是,他想要去濒临破产的西岗住宅开发公司,去那里干出一番事业。 虽然接管了西岗住宅开发公司,但是他半年前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很陌生。但是这个“门外汉”不仅敢想而且敢干。很快他就选择了一个同行和前辈都不屑的项目——旧城改造。旧城改造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王健林看到了南下的商机,当时万达占大连房地产市场25%的份额。当时的政策不支持民营企业到外地发展,然而,他认为“看准了就要去干,留在大连虽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永远都是一家地方性企业”。 1993年,万达走出大连,到广州去开发。当时全国流行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但是广东人看北方人都是乡巴佬。北方企业能去广州做项目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能做得好更是不容易。万达不仅去了,而且建了一个有着几千套房子的小区。该小区的房子建成后销售一空,获得跨区域发展的宝贵经验。 1992年年底,《沈阳日报》出现了一则“沈阳市土地房屋开发集团正式面世了”的公告。之后,各商家浩浩荡荡地进驻太原街,但是很快,这些商铺纷纷撤离了太原街,让那些盼望着太原街能够焕然一新的人们唏嘘不已。 10年后,王健林来到太原街,无心浏览风景,有心改变现状。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王健林的大脑迅速运转——历史、文化、现实交织在一起,机遇就在这里,万达不能错过太原街嘉阳广场! 既然发现了潜在的商机,他当机立断,决定大干一场。他找到沈阳市和平区时任区长李继安,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李区长说那里是黄金宝地,而王健林说那里是钻石之地。 于是,2002年,王健林携万达集团来到了已经被冷落了十年之久的太原街。 万达广场在太原街建成后,销售出大约350个商铺。由于万达做商业地产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这些卖出去的商铺人气不旺,商铺经营出现问题。已经销售出去了,完全可以不管,但是他为了商业地产的长远发展,也为了对投资者负责,下决心回购重建。2008年太原街万达广场拆除重建,2009年重新开业,开业后生意兴旺。 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王健林已成为世界级不动产大佬,自持物业面积达到903万平方米,2014年将达到2300万平方米,位列世界第四;到2015年,万达将成为排名世界第一的不动产企业。 从1992年在广州注册公司进行全国范围的住宅项目建设开始,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万达的项目已遍布全国90个城市。 王健林就是凭着一股“敢干”精神,使万达成为发展迅速的万达帝国。 在北京万达广场的总部电梯中,人们经常会看到“欢迎某某领导莅临指导”的标语,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到万达,试图说服王健林到当地投资建设万达广场,但是谨慎起见,万达只会在这些项目中选择三分之一去执行。 在他看来,万达现在要做的,不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而是那些少数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儿。继续做商业地产项目,万达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稳定营收且无风险,但是万达转型做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意图十分明显。他说:“未来5—8年,万达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旅游。” 第4节“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有时候,偏执指的就是那种敢闯敢试,永不妥协的精神。 对于成为“第一”,王健林一直偏执地追求着。在很多场合,王健林公开表示:“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做世界第一。”看似偏执的言辞,其实透露着王健林忠于自我,勇于挑战的信心。 他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人只会记住两个品牌——第一名和第二名。而第一名的品牌影响力要远远大于第二名的品牌影响力。只有做到行业里的第一,才能实现品牌的延展性,随之而来的不是简单的现金流和账面利润,还会产生边际效益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只要是万达进入的产业,通过努力都做到了中国行业里的第一,并且追求着行业世界第一。王健林带着勇追第一的信心在商业领域昂首阔步。 2014年,武汉中央文化区的两个文化项目开业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街”,说“世界第一街”并不为过,全世界也找不出一条能像汉街这样有着丰富内容的街。 不论是做商业地产还是经营院线,王健林都在用一串串数据证明他“成为第一”的决心和实力。谈到企业持有的物业面积,王健林说,2014年估计能达到2300万平方米,会成为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2020年原定计划是5000万平方米,但是估计到那个时候会达到6000万平方米。 提及企业资产规模和收入,他说,原定目标是2015年2500亿的收入,3500亿的资产,200亿的净利润,到2020年万达资产规模将会达到6000亿。 如今,王健林又为它的商业帝国贴上了“文化产业”的标签,这艘刚起航不久的“文化航母”是否能创造新的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未来继续发力的文化旅游行业,王健林更是满怀信心,他认为,任何商业都有天花板,唯独文化产业没有,因为除了获得明显的收益,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更大。 他说,“我现在做文化、做旅游,都不是为了顺应一时半会儿的形势调整,是为万达今后20年储备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做事情只看这一年两年,好了就猛做,不好就瞎做,这个企业一定不能成为行业龙头。” 他认为做企业永远要有自己储备的核心竞争力,要比别人领先一步。他曾公开表示:“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就做世界第一。” 王健林就是这样一个有非常个性甚至是有些另类的企业家。虽然王健林所受的是正统的教育,但他在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却一直贯穿着这种“偏执”。 偏执给了王健林一种力量,一种令那些缺乏信心不敢坚持自己想法的人感受到强烈心理震撼的巨大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一切困难都不能与之抗衡,只有节节退让,转而乖乖地支持偏执者。 偏执的王健林对看好的目标总是坚定不移,有如此毅力则基于对目标的信任,换言之,就是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才会有坚持的动力。在这种动力之下,迎面而来的困难只会是昙花一现。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的偏执可能会成为人们冷眼和嘲笑的对象,因为他的目标与其实现目标的资源和手段严重不对称。但是,随着时日延展、环境变化,这种不对称会慢慢转化为均衡格局。均衡格局的出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或者“运气”来了。 偏执者都善于等待,偏执等待机会的人,才会在关键时刻等到机会的垂青。 追求目标的决心越坚定,就越有耐力克服阻碍。真正有耐心的人,会以一种几乎是不可理喻的执着投入到既定目标之中,耐心等待机会,最终取得成功。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那些所谓规范的经营管理原则之外,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非常个人化的、有时候甚至是一些“讲不通道理”的所作所为,而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可能更多的就是依赖于这些“个人信仰”,而不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化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