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倾情推荐从经济学角度,以现代思维,全新解读《水浒传》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封为“第五才子书”。一部大书就是当时社会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有文戏,有武斗;有智取,有豪抢;有儿女情长,有棍棒刀枪;有村夫无赖,有帝王将相。从国家元首(皇帝)到诸级政府公务人员(如宋江、呼延灼)、再到行商走贩,出场人物多达千人,无不惟妙惟肖。本书即是站在经济学角度,以现代的思维解读《水浒传》。从另外一个侧面透露出宋朝的财政税收、房地产、物价等多个领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时,可以看出《水浒传》中蕴含着很多现代经济学理论,当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再度注视这本小说时,会看到一个被理性思维和数字逻辑充斥着的全新世界。 作者简介: 王法争,1977年生,山东聊城人,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财经作家,经济新闻报道者与评论员。曾在大众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任职,现为《山东商报》副总编辑。主编有《鲁商——山东商帮财富之道》等书。 目录: 序言人人都爱读轻松的经济学书 出版者的话别开生面的“《水浒》经济学” 第一章职场圣经:山上山下的上班经济学 高俅升官密码:边际效用最大化 王伦命丧“帕累托最优” 一位宋朝审判长的劣币驱逐良币难题 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考量 摩擦性失业者董超、薛霸再上岗 第二章从商之道:跟着水浒人物学做生意 “贸易”让英雄的生活更美好 十字坡商业模式的路径依赖陷阱 “锁眼现象”视角下的王婆茶坊转型之路 吴用高价卦与吉芬现象 快活林商圈的零和博弈游戏序言人人都爱读轻松的经济学书出版者的话别开生面的“《水浒》经济学”第一章职场圣经:山上山下的上班经济学高俅升官密码:边际效用最大化王伦命丧“帕累托最优”一位宋朝审判长的劣币驱逐良币难题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考量摩擦性失业者董超、薛霸再上岗 第二章从商之道:跟着水浒人物学做生意“贸易”让英雄的生活更美好十字坡商业模式的路径依赖陷阱“锁眼现象”视角下的王婆茶坊转型之路吴用高价卦与吉芬现象快活林商圈的零和博弈游戏第三章营销秘笈:梁山好汉天生会做买卖两把宝刀背后的营销学演义浔阳楼的奢侈品营销策略报告梁山规模经济引黄门山四杰入伙饮马川整建制加盟梁山与集聚效应最优反应成收编芒砀山法宝 第四章管理艺术:能管好山寨就能管好企业宋江“一号命令”的“鲶鱼效应”深意靠马太效应组建起宋家军朱仝上梁山背后的“买方垄断”花招智取华州城的成本最小化之道吴用“搭便车”智取大名府 第五章官场法则:看看宋朝人是怎么当官的权力寻租害死了镇关西鲁智深上任终止“共有地悲剧”柴氏誓书铁券失效与“权力悖论”“内卷化”效应葬送了祝家庄前程失败的呼延灼与奥卡姆剃刀定律第六章圈里圈外:谁的朋友谁的敌人棘轮效应逼反阮氏三雄武松与孔氏兄弟的“凡勃伦”缘分李逵、张顺“互殴”背后的比较优势原理杨雄、石秀性命押注囚徒困境“沉没成本”理论说服李云上梁山 第七章社会棋局:抓住“看不见的手”投名状背后的契约精神缺失 卢俊义命运转折与不虞效应“分工”把梁山送入扩张快车道边际效用递减铸成“杀人机器”武松黄信落草背后的羊群效应 第八章快乐生活:幸福的经济学论证利他主义者宋江的幸福生活协和谬误造就打虎英雄品牌魅力:姓名就是宋江的免死金牌“互补品理论”把汤隆送上梁山雷横上梁山的成本与收益第九章赢家输家:解码新博弈论正和博弈捧红杨志、索超宋卢争雄带来正的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撬开白胜之口洪教头错失非零和博弈红利晁盖遗言里的效率理论 第十章经济通识:学术名词里的人生智慧黄泥岗事件与阿罗不可能定理占优策略下的“刀下留人”期望理论与梁山创始人之死卢俊义上梁山和他的晕轮效应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与灯塔效应 后记水浒·故乡·经济学序言人人都爱读轻松的经济学书 梁小民 我原来是以经济学为专业的,但这些年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自1994年从美国回来后我就不敢言经济学了,只能以经济学的“票友”自居。其实无论是做专家也好,“票友”也好,都有一个专与博的问题。记得上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要在专业上有造诣,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话正合乎我喜欢杂乱无章地读书的想法,于是就奉其为圭臬,只要有兴趣,就什么书都看。至今也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读书中,我也体会到,这种学法恐怕是攀不上经济学顶峰、拿诺奖的。但对一个“才不过中人”的人来说,这种学法的确受益无穷。当然,一个人的兴趣无论多杂,总是有主线的。我读书围绕的主线还离不了经济学。学经济学应该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读好的教科书。当年初入经济学门的时候,我读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如今常读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后两本书的中文本是我译的,读得当然甚为仔细。读教科书让初学者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读好了终身受益无穷。一些人讲话、写文章犯常识性错误,还是教科书没读好。教科书只是入门的,要学好还必须读经典。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经典,没有几本经典垫底,做学问就底气不足。我一直放在桌上经常读的经济学经典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前一段还在读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经典是一个学科里程碑式的著作,常读常新,总会给你以启发。从大学到现在,《国富论》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仍觉得没读够,经济学的经典也不少,我曾选出了50本,每个人全认真读过不容易,但总应该选几本读。我敢以经济学“票友”自居,靠的还是读过几本经典。在我刚入经济学门时,读的都是一些严肃的著作,读得人“满脸旧社会”。以后读过一些大师写的通俗经济学读物,方知原来经济学还可以这样写、这样讲。最早读的这类读物是张五常先生的《卖桔者言》。书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又蕴含了经济学的道理,真让人爱不释手。国外的这类学者我喜欢弗里德曼、贝克尔和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贝克尔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都是我常读的。在华人经济学家中,香港地区的林行止、台湾地区的熊秉元、澳大利亚的黄有光、内地周其仁的经济散文、随笔也写得极为出色。他们的书,我都买,也都读。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学着写经济学散文、随笔类的文章,好不好要由读者说了算,对我则是寓工作于享受之中。这几年我给企业家上课较多,也读了一些企业管理类的书。其实企业管理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它可以加深对一些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并把经济学学活。我给一些学校的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讲授管理经济学,说起来这是一门经济学的课,但没有企业管理知识也讲不好。我读的企业管理类书帮助我把原本严肃的管理经济学讲活了。这类书包括《基业长青》、《差距》,包括《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这样的传记,也包括成君忆先生《水煮三国》这样的畅销书,当然,理论性强的《竞争策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这三本迈克尔·波特的书更是必读的。这类书现在相当多,我得到了就先泛读一下,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好的再精读,有时也靠书评和朋友的介绍选书。年轻时我也是文学青年,写过不成功的小说和诗。以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当作家的梦没了,但留下了爱读文学书的习惯。无论是名著、畅销书,有争议的还是挨批的,只要能找到就读。进了经济学这行以后,又自觉不自觉地戴上经济学的有色眼镜去读这些书,偶尔也从经济学角度评小说。文学与经济学是相通的。文学是人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思想。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左拉的《金钱》、高阳的《胡雪岩》、唐浩明的《张之洞》等都值得经济学“发烧友”一读。我还从《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得到不少经济学启示。古人云:开卷有益。只要有心,读什么书都可以帮助学经济学。前一段读了一本中国陶瓷史的书,我从官窑出精品联想到计划经济,还写过一篇小文。读中国国画的历史,总感到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别看那些现代美术流派你不理解,其实那是在创新,创新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马克思曾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还是一种享受。在这一点上我达到了共产主义:读书、讲书、写书是我的谋生手段,也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我曾经在《瞭望东方周刊》开设过一个专栏——《寓言中的经济学》,就是用各种各样的精妙寓言来讲述经济学的道理,诠释经济学的现象。这本《〈水浒传〉里的经济学》与我那个专栏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经济学用的是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的是人类,无论在小说《水浒传》中,还是经济学中,人性是相通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通的。《水浒传》用通俗文学的方式表现了当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致的方式诠释了古代小说里的那些简单道理。它们都来自现实生活,《水浒传》的故事生动有趣,经济学也可以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是为序。[作者为中国著名大众经济学家,译有《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迈克尔·帕金)等名著,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谈市场》、《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等] 出版者的话 别开生面的“《水浒》经济学”《水浒传》是中国街知巷闻的小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这本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读法。2015年已经来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与新常态等概念流行的时代,这本《〈水浒传〉里的经济学》结集推出,可谓当时得令。本书作者笔下的经济学,是活经济学的范畴,包括了宏观角度,也有微观解剖,还有梁山企业组织运营分析以及大宋帝国的管理制度阐述,内容相当丰富,有许多精彩洞见。 例如,在作者眼中,如果把梁山泊看作一个公司的话,其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企业史,有着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特点鲜明的阶段划分。就像通用汽车可以分为“斯隆掌舵前”“斯隆掌舵后”,通用电气(GE)可以分为“韦尔奇上任前”和“韦尔奇上任后”,IBM的历史可以分为“沃森掌权前”“沃森掌权后”一样,宋江到来前后“梁山泊公司”在组织管理上也俨然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确实,对于梁山集团来说,如果宋江和那些后来的新头领一上山就定好了位次,不管先来者还是后来者,大家就不再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因为他们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而在取消排名制之后,就相当于在战将如云的梁山泊里放入了一条鲶鱼——待日后出力多寡,另行定夺(座次)——每个人都会想着为自己未来的山寨地位建功立业。这一全新的考核激励体系不但优于“11位头领平均分肥”的梁山旧体制,更是远远强于黑白颠倒的大宋官方晋升机制,必然极大地释放出每一位梁山英雄的内在潜力。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激励机制的确带来了强大的战斗力,后来在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等战役中梁山泊每次都大捷。 更为有趣的是,作者还能在近千年之前发生的故事案例之中抽丝剥茧,找到合乎逻辑的经济学思维,很见功力。例如经典篇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段故事的精彩描写,恐怕没有一个人有异议。而只要是在中学时代读过这篇文字的人,几乎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印下两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鲁提辖和欺男霸女、恶贯满盈的镇关西。自号“镇关西”的郑屠,毙于鲁智深铁拳之下,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这个“恶棍”罪有应得。可是,当我们再往深处细究时,就会发现“郑屠案”根本的制度原因——权力寻租的必然结果。当然,施耐庵并没有正面描写郑屠与权力之间的交易,但字里行间却有透露。金老汉对提辖鲁达介绍情况时谈到: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老种经略相公的儿子)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由此可见,这个卖肉的郑屠并非一般的街头混混,他之所以能够在当地如此强势,因为官府里有人罩着他,那就是小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是何许人也?正是西北当地最高的军事长官之一,鲁智深的大老板。根据前后文的叙述,大致可知道鲁智深的从政之路:始投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因渭州小种经略相公处无人帮护,就拨他过来做了个提辖。正是因为“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处于三教九流底层的郑屠才得以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估计能够垄断整个渭州的猪肉市场。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A.克鲁格的论述,像郑屠、王天伦之流凭借某些当权者的保护而进行的财富转移的活动,就是寻租。寻租的主要特征是,某些当权者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的竞争,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可以说,权力寻租才是害死郑屠的元凶。他在靠着权力的魔杖攫取超额利润的同时,个人欲望也急剧膨胀,并且不受约束的作为也滋生其他恶果,最终被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打死。《水浒传》并无提及郑屠和小种经略相公的钱权交易,但是粗中有细的鲁智深似乎知道一些,在发觉郑屠被打死之后,施耐庵如此描写鲁智深的心理活动:“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看官们需注意,在这里鲁智深并不把“杀人偿命”的法则放在心上,而仅仅是担心“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可见,他是知道,即使被抓住,自己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原因何在?因为他知道小种经略相公在此处理亏,肯定不想将“郑屠案”搞得动静很大,大事化小也在情理之中。其实,鲁智深的顺利逃脱,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官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书中,作者还对个人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例如,城府颇深的宋江对机会成本的把握相当到位。在江州事发之前,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超级大。他路过梁山时对晁盖所言:如果不去江州服刑,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这就是那时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在宋江看来,如果付出了这样的成本,对他而言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世虽生何益”。江州案发之后,宋江投靠梁山基本已无机会成本可言,要么去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要么是被朝廷砍头送命,其机会成本已经降至零。此时,宋江上梁山则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 在作者看来,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体验机会成本的过程。对任何一个人而言,每一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数,每一天都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抉择。俗话说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个有准备就包含着知识、经历、机遇等,这些正是核算机会成本的要素,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自然可以准确地做出最为明确的选择,使人生的收益最大化。还有,作者对于《水浒传》里两大超级配角董超、薛霸的经济学分析也颇有喜感。当代诗人聂绀弩曾有诗专门写过这两个人:“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就是说,超霸二公的“能力和水平”,完全符合当时宋朝的人才需求。在以赵佶为班长,以蔡京、高俅、童贯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治下,出现一些董超、薛霸之类的公职人员完全合乎逻辑。 这两个衙役先是受高俅指示,意图暗算林冲,被鲁智深撞破,他们失手后,自然得罪了高太尉,被迫从开封府离职,应该属于摩擦性失业的范畴。董超和薛霸的失业,不是能力不足,不是要求的待遇太高,也不是开封府对这样的员工没有用人需求,仅仅是因为有来自高层(殿帅府)的压力不得不将其解雇。事情的发展也印证了董超、薛霸被炒鱿鱼属于非自愿性失业。“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后,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于是,此番“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就是说,再次上岗后,董超、薛霸干的还是老本行。两个被“刺配”的囚犯都能够入得了梁中书的法眼,可见这两位还是适合做这个行当,有其过人之处的。 如此种种既在情理之中,又能跳出旧有观察角度的思考与分析,在本书之中比比皆是。在当今社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经济学有更深的认知,对于读者、对于社会都是增加福祉、减少交易成本的好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乐于出版此书并将其推荐给读者的最重要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