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这一“高精尖”技术自诞生以来就被打上了“非卖品”的标记。而埃隆马斯克让“航天”放下了身段,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十分“亲民”的价格。究竟是什么使埃隆马斯克仅用40年时间就成长为一个商业传奇?又究竟是什么使SpaceX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本书将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角度对埃隆马斯克本人及其SpaceX公司的成功一探究竟。SpaceX公司大事记2002年6月公司注册成立。2006年3月“猎鹰-1”火箭首次成功飞行。2006年8月NASA授予2.78亿美元合同,验证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返回。2008年9月原型火箭也是首个商业化研制的液体燃料火箭“猎鹰-1”进入地球轨道。2008年12月与NASA签订16亿美元的合同,采用“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进行12次货物补给。2009年7月“猎鹰-1”成为将商业卫星送入轨道的首个新兴航天企业研制火箭。2010年6月获得用“猎鹰-9”火箭发射铱星的史上最大商业发射合同。2010年12月“猎鹰-9”的第二次飞行,也是“龙”飞船的第一次飞行,SpaceX公司成为第一个成功发射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并回收的商业公司。2012年5月“龙”飞船成为第一个连接到国际空间站交付货物并返回地球的商用航天器。2012年8月获得NASA总价4.4亿美元的太空行动协议,继续开发“龙”飞船运送人类进入太空。2012年10月完成12次国际空间站官方货物补给任务中的首次任务,开启商业空间运输的新领域。2013年3月完成12次空间站官方货物补给任务中的第二次任务。2013年10月“蚱蜢”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了“第八跳”,在发射测试中成功升空744 作者简介: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84年10月9日。30年来,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形成了“立足飞航、支撑航天、面向市场”的发展格局,构建了涵盖情报研究、信息咨询、标准化研究、知识产权研究、档案管理、资料翻译、科技刊物编辑出版、文献检索、影视传媒、视觉印艺、展览展示、影音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在推动国防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目录: 序言前言旁观者清与集思广益第一章SpaceX公司∥1一、SpaceX,言简意赅的描述∥2二、猎鹰腾飞∥6三、龙翔太空∥17四、奔向火星∥24第二章山姆大叔的“航天史记”∥29一、向地球之外的世界进发∥30二、传奇的航天飞机时代∥36三、后航天飞机时代——寻找继任者∥41 第三章背后推手——美国政府∥47一、美国政府的动机∥48二、美国政府的举措∥61第四章应运而生∥73一、机遇难得∥74二、另辟蹊径∥79第五章巨人的肩膀——美国工业基础研究∥85一、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86二、美国工业的专业化发展∥88三、美国工业的技术基础∥95四、美国工业的军民一体化∥101第六章快速前进的润滑剂——美国市场环境研究∥103一、自由企业制度——美国市场经济基石∥104二、科技创新机制——美国科技竞争力的基础∥105三、科技资源共享体制——美国科研水平的保证∥113第七章埃隆·马斯克——硅谷“钢铁侠”∥119一、追逐梦想的序幕∥123二、为梦想而拼搏∥126三、踏上梦想之旅∥128四、更多的梦想之旅∥130第八章传奇实践者——SpaceX公司的人与事∥137一、十六罗汉∥139二、SpaceX公司的企业文化∥145三、扁平化的高效管理∥156四、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与实践∥164附录A缩略语表∥175附录B埃隆·马斯克2011年发表的公开信原文∥177 前言◆序言◆航天,这一“高精尖”技术自诞生以来就被打上了“非卖品”的标记。且不说其复杂的技术攻关工作,仅是美国、俄罗斯(苏联)、中国等国家数年来发展航天技术所花费的巨额经费就足以令所有公司和个人望而生畏。这一先入为主的观点在全人类的大脑中一驻便是几十年。1971年6月28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24小时内,地球上诞生了无数新生儿。然而谁能想到,40年后的今天,他们中的一人却为航天工业的商业化发展画上了重重一笔,让“航天”放下了身段,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十分“亲民”的价格,这个人便是埃隆·马斯克。在一篇名为“为什么美国能击败中国——SpaceX公司成本的事实”的文章中,马斯克自豪地宣称:“SpaceX公司已能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击败中国,对此前外界对公司能否成功及其发射成本和发射价格的种种怀疑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在其不懈努力下,商业化的航天发射成为可能。究竟是什么使埃隆·马斯克仅用40年时间就成长为一个商业传奇?又究竟是什么使SpaceX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本书将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角度对埃隆·马斯克本人及其SpaceX公司的成功一探究竟。如果你希望了解美国航天的大环境,即所谓“天时”,你会在本书的前两章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若你对SpaceX公司快速发展所占据的“地利”优势感兴趣,则可以阅读本书的第三至六章,去感受美国这片土地上所积淀下来的工业和商业基础;如果你是埃隆·马斯克的粉丝或者对外企的工作氛围充满兴趣,那么建议你直接阅读本书的第七、八章,看看马斯克的个人成长、经商历程和SpaceX公司内部的管理方式,然后你很有可能对前六章感兴趣——因为马斯克和SpaceX公司的成功真的堪称传奇!此外,完成本书创作绝非一人之功,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刘石泉同志的总策划指导下,来自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杨磊、蒋琪、胡冬冬、庞娟、苏鑫鑫、张绍芳、陈英硕、叶蕾、李丹丹、朱爱平、牛文、郭朝邦、葛悦涛、文苏丽、张翼麟、王一琳、陈少春、王晖娟、李文杰、李鹏飞、刘晓明、吴堃、王泰、王艳坤和白海东(排名不分先后)等同志组成了撰写团队,为这本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花禄森、承文、刘著平、寇志华、周涛,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谷满仓、徐政和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的张海峰等同志也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顾煦、程琨等编辑也为本书的出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最后,由于航天工业集合了诸多高新技术,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我们尽量在创作过程中使语言通俗易懂,如有解释不清之处,敬请谅解。◆前言◆旁观者清与集思广益SpaceX公司只是无意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得益于当前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我们有机会在大洋彼岸感受“猎鹰”火箭发射和回收对我们视觉和心灵造成的双重震撼。作为中国航天人,同时又是航天发射领域的局外人,我们有幸能够带着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航天知识,结合生活中听说的各种新闻,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SpaceX公司的快速发展。正所谓“旁观者清”,本书的创作团队既非SpaceX公司的竞争对手,又非SpaceX公司或埃隆·马斯克的粉丝。因此,我们不仅广泛搜集研究与SpaceX公司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并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得出有关该公司发展的见解。然而对SpaceX公司的研究所需要的知识绝非单纯的航天专业领域一类,美国航天领域的发展、美国工业基础和市场环境以及SpaceX公司的管理模式都有可能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智慧是必不可少的。得益于中国航天相关单位这一优势,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构成广泛的队伍,群策群力,完成了本书的编写。本书第一章作为引子,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快速成功崛起的SpaceX公司,随后在第二至六章,对SpaceX公司成立、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客观环境进行了梳理,并在第七、八章展开对公司CEO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最后,希望此书内容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期望与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