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追梦人:陈爱莲与万丰奥特二十年


作者:郑作时     整理日期:2014-11-24 11:22:36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创立于1994年,如今是一家超百亿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化集团公司,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建有制造基地,涉足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了多个行业细分市场的全球领跑,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前列,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企业。本书记录了万丰奥特及其创始人20年的发展历程。作者实地走访,与当事人深入交谈,获得了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试图分析其高速发展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秘密。“万丰人”不安于现状、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也为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了典范。
  作者简介:
  郑作时财经作家,曾任《南风窗》高级记者,中国本土最佳商业作者之一。著有《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希望永行——中国首富刘永行自述》《汽车“疯子”李书福》《阳光基业:一家金融保险新锐企业的崛起路径》《领先的背后:一家港资企业的百年成长经验》《商学有道:徐万茂与华茂的教育之路》等。
  目录:
  序1>>VII
  序2>>XI
  序3>>XV
  自序>>XXI
  第一章亮相>>001
  ISO8644003
  东道主006
  陈爱莲的雄心013
  中国奇迹015
  第二章成就万丰奥特的创业梦>>023
  选择自己的命运025
  初识工业031
  创业梦萌芽041
  创业梦(一)044
  创业梦(二)049序1>> VII序2>> XI序3>> XV自序>> XXI第一章亮相>> 001ISO 8644  003东道主006陈爱莲的雄心013中国奇迹015第二章成就万丰奥特的创业梦>> 023选择自己的命运025初识工业031创业梦萌芽041创业梦(一)044创业梦(二)049第三章起步摩轮>> 059用60万换来的品质标准061成型064质量万里行072扩张的尝试078进退重庆083摩轮的新生089第四章激战汽轮>> 097起步099两个支点撬动的市场105挖潜111并购山东都瑞115第三个支点:跨入主流120威海万丰转型记122第五章从低压机到机器人>> 133“争气机”135低压铸造机的市场139下一个方向—机器人142进入机器人产业144梦想148第六章镁业曲折路>> 151863计划的进与退153波折156谁会是创新的采用者?158镁业拓新路161转型的先声163第七章万丰奥特的汽车梦>> 167艰难时刻的抉择169造车的决策174减速的汽车177休眠181第八章大公司格局>> 187曲折上市路189管理练内功196万丰奥特全景图198第九章万丰奥特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 209社区支柱背后的团队精神211万丰奥特企业文化的形成213红色风景线219速写野马特训222“四会式”治理结构225发挥团队威力228第十章正在展开的未来>> 235加拿大小镇的中国客237接管244从并购产能到并购影响力247并购上海达克罗252新能源卡达克256基石与新梦260后记277本书是爱莲董事长艰辛创业历程的缩影。作为同时期的创业者,这本书激起了我心中的万般思考与共鸣。勇气和决心是陈爱莲20年不断发展的最大支持,仍将是她未来20年“再创业”最重要的力量。成为一名创造者是幸福的。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万丰奥特之所以能在20年间快速成长,应归功于集团尊重规律、尊重人才,未雨绸缪、着眼长远,依靠科技、文化为魂,敢于进取、善于放弃。这也正是中国企业能得以发展壮大的金科玉律,值得后来者借鉴。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万丰奥特20年的奋斗史,是一代民族企业家创业创新、奋力拼搏、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真实写照;是一家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产品走向多元产业,由国内市场走本书是爱莲董事长艰辛创业历程的缩影。作为同时期的创业者,这本书激起了我心中的万般思考与共鸣。勇气和决心是陈爱莲20年不断发展的最大支持,仍将是她未来20年“再创业”最重要的力量。成为一名创造者是幸福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 郭广昌 万丰奥特之所以能在20年间快速成长,应归功于集团尊重规律、尊重人才,未雨绸缪、着眼长远,依靠科技、文化为魂,敢于进取、善于放弃。这也正是中国企业能得以发展壮大的金科玉律,值得后来者借鉴。——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万丰奥特20年的奋斗史,是一代民族企业家创业创新、奋力拼搏、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真实写照;是一家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产品走向多元产业,由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一代企业家从早期凭直觉、凭悟性、凭刻苦、凭冒险的“野蛮”生长,向凭学习、凭借鉴、凭创新、凭视野的有机发展而蜕变,并赢得国际同行尊重的真实写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陆雄文《追梦人》非常真实而贴切地反映了万丰奥特20年的成长轨迹。陈爱莲的卓越领导力带领万丰奥特在战略、技术和品牌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创新,使它成为多个细分市场的全球领跑者。——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  朔  看完全书,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用“隐形冠军”来形容今天的万丰奥特恐怕已经不够了。它在专业化和相关多元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其知名度也走出行业,已经具有了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雏形。也许,再过10年,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杰出的女企业家和前程远大的万丰奥特。——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吴晓波东道主接住组织ISO 8644 会议的这个好“球”的,是一家新生的浙江民营企业,这是一家生产车轮毂的企业。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万丰奥特。在当时,万丰奥特的规模其实还很小,举办一次国际会议,对它来说算得上一次挑战。从严格的工业意义上说,1998 年的时候,万丰奥特其实还是一家刚刚走出规模试验达到量产状态的工业企业。这一年,万丰的第一家摩托车轮毂工厂刚刚有了自己的新厂址,它的第二个项目——汽车轮毂项目也才刚刚进入试验状态。就企业历史而言,它不过才创建了四年而已,此时才刚刚定名。但以业内的影响力而言,这已经是一家不可小觑的企业了。就在 199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名牌战略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市场竞争力调查中,万丰奥特的摩托车轮毂一举夺得“品牌市场占有率、品牌质量满意率、客户购买首选率、品牌综合竞争力”四项行业冠军。只是论销售额和企业规模,由这样一家企业来代表中国承办国际会议,多少令人有点意外。一般而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代表中国的事,基本都是大型国企操办。就当时而言,万丰奥特既非国企,在摩托车行业里也绝非大型企业,怎么会轮得上它来承办这次会议呢?机会是万丰奥特争取来的。听说中国将举办ISO 8644 会议的,是当时万丰奥特的办公室主任夏越璋。他一直在负责公司的品牌策划工作,核心是使万丰奥特熟悉整个产业内的企业并掌握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早在 1997 年,他就从国家机械部汽车司摩托车处了解到,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所收到了ISO的意向询问,询问中国有没有可能来承办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主办大型国际会议,对于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所来说当然是一个机会。不过,国内的大学与国外的不同,办学经费都是由政府拨给的。所以摆在摩托车研究所面前的问题是,需要找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来出资承办这次会议。这其中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国内当时已经有了一些摩托车车轮企业,投资比较大的都是国企下属厂,而民营企业当时对于这种花钱的项目都比较谨慎,再加上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又都是知识分子,自尊心很强,不太肯求人,因此在落实承办单位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白。万丰奥特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夏越璋一听到这个信息,马上向陈爱莲进行了汇报。陈爱莲非常认同夏越璋的意见,觉得应该把这个机会拿下来。作为一家建立时间不太长的企业,陈爱莲觉得学习应该是万丰奥特最为重要的事情:让公司技术人员知道全球行业专家们在讨论什么,对万丰奥特是有好处的,而承办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对于这家新生企业而言,是能迅速接触全球业内专业人脉的好机会。不过,1998 年的万丰奥特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一家有规范治理体系的企业,陈爱莲马上召开董事会进行决策。在获得董事会批准之后,夏越璋专程去了一趟天津,找到摩托车研究所的王颂秦教授,把承办会议的事情承担了下来。之后我们将会看到,就万丰奥特 20 年的历史而言,承办这次会议确实有它的关键意义。在承办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之前,新生的万丰奥特更多是在独自摸索产业门道,而在此之后,万丰奥特开始全方位接触它所涉及的全球产业脉络,更自觉地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自己的产能。另外,万丰奥特在这次会议上,在全球知名主机厂面前,亮了个相。至此,由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中心主办,并由万丰奥特承办的ISO 8644标准修订会议,成为一个多赢的选择。当然,从当时的历史阶段来说,初入摩托车领域的万丰奥特,获利更多些。从万丰奥特的公司历史来看,用“初入”这个词来形容 1998 年时的万丰奥特,是恰如其分的。万丰奥特当时只是刚刚投产了几条摩托车轮毂的生产线,在绍兴市下属的山区县——新昌县城建好了新厂房,稳定了生产。从工业的角度看,万丰奥特在 1998 年其实刚刚达到了量产规模,而在 1998 年之前,万丰奥特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只是租用了县城里一家倒闭的国有企业的厂房。从外界看,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摩托车行业,国内此时都处于市场的快速上升期。但万丰奥特所从事的摩托车轮毂制造,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算上各种类型的公司,万丰奥特总共有 112 家竞争对手。而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万丰奥特是这些企业当中背景最小的一家,这样一家新企业要承办修订标准的国际性会议,不禁让我们对其领头人陈爱莲有些刮目相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走的是一条以开放促自主的道路。在汽车摩托车行业,主机厂当时已经兴起了一股合资热潮。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市场投下重注,与国内很多大型国企进行合资,市场上销售的大都是这些合资企业的产品。因此,就万丰奥特这家新生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想对整个产业进行了解和熟知,赞助这样的会议当然是一个好路径。如果没有对行业内其他企业能力的认识,没有在这些企业当中建立起熟悉的人脉,想要形成与它们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丰奥特承办会议是一条高风险、高收益的路径。1998 年 9 月 15 日,ISO 8644 国际标准修订会议在溪口镇的中信花园大酒店 2003 室正式召开。从事后留存的档案看,这间会议室是一个当时少见的平行讨论的布局。会场里没有布置主席台,只是用会议桌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格局。另外,在接近入口处设了一个讲话席。会议先由东道主王教授和承办方万丰奥特的总经理陈爱莲致欢迎词。令所有参会者多少有点意外的是,代表东道主万丰奥特致辞的陈爱莲,是一位时髦的年轻女性,高挑个儿——身高有 1.70 米左右,一头大波浪短卷发,穿一身青灰色的中长袖连衣裙,笑容灿烂,讲起话来非常流畅与豪爽,与传统中国女性含蓄、内向、羞涩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令到场的国外专家们多少有点惊讶。陈爱莲的欢迎词非常简短,总共也就 5 句话。她首先欢迎各国专家们的远道而来,接着介绍了万丰奥特是一家创业 4 年的摩托车轮毂企业,不过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累积,愿意向各国专家们交流学习,最后祝与会者在中国期间工作愉快。之后,另有一位政府官员向大会表示祝贺,这便是当地主管工业与科技的县长。在东方文化当中,这说明万丰奥特在当地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陈爱莲的出现之所以令人惊讶,是因为摩托车轮毂的生产,其关键工序是铸造,而这个专业很少能见到女性。铸造是机械之母,任何机械类产品的源头都是铸造工艺。在国内,20 世纪 90 年代几乎是现代铸造技术发展的开始。稍早一点,国内的铸造所采取的工艺都是砂模成型,然后是金属液浇注,现场又脏又热是肯定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女性很少选择这个行业,更何况是爱好时髦、开朗阳光的陈爱莲。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万丰奥特这家企业,并不简单。说这家新入行的企业不简单的原因,在这次会议上还有很多体现。比如,陈爱莲简短讲完话、请专家们吃了一顿饭之后,就离开了会议现场。直到会议进入后期参观的时候,她才又露面,给专家们做了一些陪同工作。看起来,她并不像当时很多国企同行的领导者那么悠闲,倒是个很忙的角色。再比如,作为东道主,万丰奥特参与这次会议的人不少,有公司副总经理吕国庆、总工程师朱训明、办公室主任夏越璋,还有三个会务人员。有趣的是,会议名单当中有一位叫雷铭君的专家,本来是代表佛山市中南铝车轮制造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在后来的会议资料里,他的单位改成了万丰奥特。这样一来,万丰奥特倒有 7 个管理者参与会议了。派出如此多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议,是万丰奥特作为东道主的要求,目的是为技术人员开辟快捷通道,让他们获得与国际主流企业的工程师交流的机会。万丰奥特作为一家新生的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与同行的交流,几年间,陈爱莲带领团队一有机会就去走访同行。因此这样一次国际会议,万丰奥特有这么多人参与,其实也很正常。虽然只到会了一天多时间,但细心的陈爱莲还是发现,会议的女主持人,上午和下午穿的衣服不一样。因此两个女人很快就穿衣服这件事私下探讨起来,到现在她都记得很清楚,对方告诉她,像这种顶尖级的会议,女性穿得端庄而美丽,体现的是对其他参会者的尊重,女性就应该像鲜花一样漂亮,让人赏心悦目才好。陈爱莲悄悄地记下了这个细节。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的总方向,是试图统一摩托车车轮作为一种产品的检测方式,至少使全球的同行业在对产品评价方面有个统一的标准。但由于各国在摩托车轮的生产领域差异很大,各个企业的组织方式也不相同,对产品的检测方式也有不同,所以这次会议遇到的矛盾和争论也很多。历时两天的会议就技术的细节一个一个地进行讨论,每个细节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总体来说,统一标准的讨论中,遇到来自日本企业的阻碍比较大。就检测来说,全球统一标准考虑的是检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达国家对摩托车的定位仅仅是交通工具或者说成人玩具,道路条件较好,摩托车的使用环境相对稳定和安全,而在发展中国家,老百姓都把摩托车作为生产和生活两用的“赚钱机器”,往往会超载,道路条件也相对恶劣。由于不同市场区域对摩托车的需求存在细微的不同,造成生产厂家对于技术要求也不同,进而体现为对检测试验的安全关注度不同。同时,并不是所有车轮生产企业都能对检测手段有大规模投入,因而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一个较大的安全系数来做标准,是通用做法。而日本企业由于规模大,产业成熟,加之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高,对于检测手段的投入较大,设备也很完整,所以和当时比较通用的摩托车车轮检测方式及欧洲企业的认知差异较大。比如,车轮耐受冲击力的试验,国际通用的标准是把车轮在试验的台架上固定,用设备给车轮一个外力,测试车轮的最大耐受外力值,这个值高过了标准当中的规定,车轮就算合格。耐受外力这个值,反映了金属轮体在加工过程中微观形成的晶体状态;在使用过程中,由金属晶体状态确定的这个耐受外力值的大小,决定了车轮的使用时间长度和行驶过程当中的稳定程度。但日本标准就要细化得多,它要求把外来冲击力分解成几种,分别做更为精准的检测试验,同时设立几项要求。在技术领域,朱训明是当时万丰奥特的代表人物。对于深入的技术环节和此次会议的进程,他有十分清晰的了解。多年之后,朱训明还是对当时的争论持有自己的看法:日本企业的这种做法,肯定是对的和更为先进的,但他们就很少考虑其他国家和企业的条件,要推行他们的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各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对于车轮的安全性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强行在国际标准当中推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抬高了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国际标准作为一个在全球通用的标准,一定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说,有些企业达不到日本的这个标准,怎么办?不让它再做这行了吗?这一点,日本的专家们考虑得比较少。在此次会议上,中方因初次参与会议,表现得比较中立,而日系和欧美系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则针锋相对。也是因此,在奉化的这次会议上,专家们并没有形成共识,标准的修订工作也没能进行下去。因此 1998 年的标准修订会议后来还召开了好几次,最后在江门的会议上才达成了相对的共识。对于现在万丰奥特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朱训明来说,与全球顶尖企业的交流当然已经习以为常,但对当时的万丰奥特来说却很珍贵。一开始,万丰奥特的技术人员并不清楚会议上为什么有如此激烈的争论,到后来,以朱训明为代表的年青一代终于明白,争论其实争的是国际主导权。万丰奥特在21 世纪前后的一些记录档案当中,有员工记下了这种国际水平对于自己的震动:万丰奥特与日本一家同行公司交流,发现自己想象当中的铝水连续处理工艺,日本的同行已经做到了;在铝水浇铸的过程当中,一台设备的操作,万丰奥特要配置 4 个员工,日本的那家企业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而从设备耗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日本的那家企业只是万丰奥特的六分之一。以上种种,不难看出万丰奥特为什么愿意承办这样的国际会议——除了朱训明讲到的了解前沿技术问题外,几乎在每个环节上,万丰奥特的技术人员都可以从同行那里有所收获。





上一本:经销商需思考的58个问题 下一本:华尔街大佬们的铁路投融资传奇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追梦人:陈爱莲与万丰奥特二十年的作者是郑作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