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一书中,作者共分16章从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未来、风险与机遇、谜局与真相、创新之痛,2.0时代的营销导向变化、顾客迁移趋势、垄断路径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供给萃取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同时对反长尾理论、电商选址、大数据合理运用、搜索引擎的公器化等问题进行讲解,并指出未来的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提出许多新颖的概念,比如粉丝坍塌、玩具思维、战略早搏、免费商、平台黑洞、屌丝营销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是企业成长的必备参考书,适合每一位致力于企业快速成长及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职场人士阅读,对初创企业、在互联网方面涉足不深,以及处在发展缓慢状态的公司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 陈禹安 管理心理学家、资深互联网商业观察者、资深书评人、高级经济师、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开创“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流派,大量文章见于《销售与市场》、《商界评论》、《商学院》、《中欧商业评论》等商业管理类核心期刊。主要作品有《激励相对论》、《海底捞能捞多久》、《这是CEO的菜》、《向子贡学说服》、《麦当劳悖论》、《谁主宝洁沉浮》、《新媒体论》、《点击量法则》等共计20余部。 目录: 前言互联网思想的人性之根 第一章消解时空: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未来 互联网的核心本质,就是通过不断地突破时空的约束而达成对旧有时空秩序的消融与瓦解,并在这一消解过程中重构新的时空运行秩序。 时空约束与时空消解 亚马逊与奈飞的开创性对策 传统商业的顺势借力 第二章组织隐私:互联网商业的风险与机遇 组织隐私的公开化是互联网商业的内在发展逻辑决定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未来的商业竞争、顾客服务,都将建基于组织无隐私的大前提下。 组织无隐私化进程 不可逆转的组织无隐私化 基于组织隐私的机遇 第三章粉丝坍塌:互联网商业的谜局与真相 尽管粉丝经济风光无限,但世上从来没有忠贞不渝的粉丝。利益的缺失和偶像的坍塌都会导致粉丝的坍塌。这也许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残酷的商业真相。 追逐利益的粉丝 偶像坍塌导致粉丝坍塌前言 互联网思想的人性之根第一章 消解时空: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未来 互联网的核心本质,就是通过不断地突破时空的约束而达成对旧有时空秩序的消融与瓦解,并在这一消解过程中重构新的时空运行秩序。 时空约束与时空消解 亚马逊与奈飞的开创性对策 传统商业的顺势借力第二章 组织隐私:互联网商业的风险与机遇 组织隐私的公开化是互联网商业的内在发展逻辑决定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未来的商业竞争、顾客服务,都将建基于组织无隐私的大前提下。 组织无隐私化进程 不可逆转的组织无隐私化 基于组织隐私的机遇第三章 粉丝坍塌:互联网商业的谜局与真相 尽管粉丝经济风光无限,但世上从来没有忠贞不渝的粉丝。利益的缺失和偶像的坍塌都会导致粉丝的坍塌。这也许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残酷的商业真相。 追逐利益的粉丝 偶像坍塌导致粉丝坍塌 回归产品本源第四章 玩具思维:未来一切行业都将是玩具业 游戏与玩乐一直就是人类的天性,但却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为突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曾经占据支配地位的工具思维必然要被玩具思维所代替。 iPhone的玩具思维 玩具型工具 无形的玩具 玩具化是工具的情绪表现第五章 娱乐授权:未来的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 在这个商品供给空前丰裕的时代,顾客永远不缺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唯有得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乐趣是稀缺的。“娱乐至死”的时代已经到来! 娱乐至死的时代 流程的娱乐化 愉悦顾客的权力 娱乐授权的心理基底第六章 战略早搏:大数据商业模式的“预测陷阱”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人类的感性冲动尚未在进化或退化中完全消失,基于大数据采集、分析、归纳的商业模式就必将一直面临战略早搏的问题。 塔吉特的“孕妇传奇” 听上去很美的“预测式营销” 大数据的“战略早搏” 摆脱战略早搏的陷阱第七章 平台黑洞:互联网商业的创新之痛 综合性大型平台一旦发现某个单一的或弱小平台的特色化商业服务得到市场的确认,很快就会将其吸收采纳,并借助自身的规模优势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Foursquare的曾经辉煌 为什么快速崛起? 为什么快速衰落? 平台吸收效应 平台黑洞的危害 如何防范平台黑洞第八章 二八法则:反长尾的胜利 长尾理论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尽管长尾产品确实可以汇聚出不菲的收益,但任何生产者对收入的预期,都是与为生产而付出的成本相匹配的。 暴跌暴涨有玄机 大数据的胜利 反长尾的胜利第九章 电商选址:B2C/C2C的盈利关键 网络最初是以颠覆传统商业的面目出现的,但最后还是和传统商业殊途同归。“选址”必将成为决定B2C、C2C业务成败与否的支配性力量。 电子商务的竞争要素 网店选址与经营成本 集散地/原产地效应第十章 营销变向:2.0时代战略导向的C2C逆转 在2.0时代,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与服务,而是通过各种网络载体拥有了自主的话语权,并通过网络社区互动、聚合形成更为强大的力量。 可怕的假设 真正的恶果 消费者的变化 另一种恶果 消费者的力量 企业的转向第十一章 顾客迁移:2.0时代传统企业的战略趋势 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并不是对渠道的占有,而是对具备持续购买力的老顾客的拥有。企业仅仅凭借构建网上销售渠道或销售平台并不能解决顾客迁移的问题。 争夺网络化顾客 顾客的网络化迁移 顾客迁移的两种方式 如何进行诱导式迁移 三便法则第十二章 免费策略:2.0时代的垄断路径选择 只有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而要让消费者为我所用的最好办法就是免费。免费是垄断的死敌,却也是达致垄断的最好路径。 微软的垄断前2.0模式 沃尔玛的“取悦消费者”策略 利用免费取得垄断的“谷歌模式” 微软的新“垄断路径”设想第十三章 成本考量:2.0时代长尾战略的成功要素 只有学会、学好成本控制,通过共享成本、转移成本、补偿成本或其他更好的创新手段来填平成本鸿沟,才能实现长尾战略可持续的盈利和发展。 成本转移 成本共享 成本补偿第十四章 供给萃取:2.0时代众包战略的本质选择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繁盛,众包战略势必成为商家必争之选择。而萃取能力,即免费商,也将日益成为决定组织未来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力量。 利益诱惑 挑战激发 爱好冲动 情感联系 无形萃取第十五章 社会公器:搜索引擎的未来 正因为搜索引擎是如此重要,并还将更加重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仅仅是一部商业机器,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社会公器。 百度一家独大 竞价排名的两大弊端 搜索引擎的社会公器化 绿色制胜的理念 搜索市场的分化第十六章 屌丝营销:“穷营销”时代的来临与应对 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穷营销时代”。这个时代的主力消费者就是处于金字塔中部的穷人们:他们收入不菲,但可支配收入却有限;他们可支配收入有限,可消费的欲望却十分强烈。这种近乎悖论式的消费形态,要求商家及营销研究者们必须拿出有针对性的“穷营销”策略。 金字塔中部的“穷人” “穷人”却不限于“穷消费” 针对“穷人”的“穷营销”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提出了互联网思想的“成功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并认为这样的互联网思想是战无不胜的。但其实,在传统的战略思想中,随时都能找到这个“成功七字诀”的身影。 “专注”显然不是互联网思想的专利。 传统的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应该是世界上最专注的公司了。在其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可口可乐公司就做了一件事——生产饮料,而且主要是生产可乐。反之,很多非常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一点儿也不专注。比如苹果公司,最初只是生产电脑,但后来却把公司名称中的“电脑”二字取消了。因为公司的主要利润已经来源于音乐神器iPod,再继续叫电脑公司,就名不副实了。后来,苹果公司再次跨界,跳到了手机领域,推出了另一款惊艳天下的神器iPhone。而黑莓手机的CEO迈克拉扎里迪斯一直拒绝开发与iPhone类似的可连接网络、配有大屏幕的智能手机。拉扎里迪斯的理由就是要专注于先前的产品,坚定地保持黑莓手机的键盘设计和邮件功能。最终,黑莓在“水果大战”中惨败于苹果,从风光无限的巅峰坠落,至今还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如果专注是互联网思想的成功利器,那么,黑莓的快速衰落代表了什么?雷军和他创办的小米公司都是苹果的粉丝,雷军和小米的成功又说明了什么? 接着看“极致”。 迪士尼娱乐公司的前总裁迪克纳尼斯在职业生涯前期曾经管理过迪士尼乐园的丛林巡航船。有一次他为了应对蜂拥而至的客流,想出了一个节省运营成本的“妙招”——让巡航船上负责解说的员工加快语速,省略掉一到两个笑话,从而不易觉察地缩短游客的船上时间,提高巡航船的利用效率。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发现之后,立即叫停,并对迪克提出了严重警告——在顾客体验上绝不允许偷工减料,即便这意味着额外的支出!这算不算是“极致”? 乐高是丹麦木匠奥勒成立的一家玩具公司,他的价值观是“只有最好的才算好”(Detbedsteerikkeforgodt.)。奥勒的儿子哥特弗雷德从12岁起就在父亲的公司帮忙。20世纪30年代乐高出品一种木制的鸭子,有一次,哥特弗雷德自鸣得意地告诉父亲,他只给鸭子涂了两层漆,为公司节省了成本。没想到,奥勒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立即命令他赶到火车站把已经发货的鸭子追回来,重新涂上产品规范中必须要涂的第三层漆。这算不算是“极致”? 再来看“快”。 在《谁主宝洁沉浮》这本书里,我曾经引用过一个风电设备公司世纪威能的例子。这是一个和互联网毫不搭界的传统领域。世纪威能公司是一家生产风力发电用的叶片的公司,其领导者在决定超前生产40.3米长的叶片(而不是37.5米长的叶片)时说:“现在40.3米是蓝海,但现在的蓝海,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红海。价格战一定会如期莅临。赚钱就在这几年。我们是在高速路上狂奔,跑掉鞋子,跑掉裤子,那也要跑。” 其实,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蓝海,无论是传统世界,还是互联网世界,动作不快的企业都将被红海淘汰。也许有人会说,这里的“快”是指持续更新的“快速迭代”。但其实,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中早就提出了“快速迭代”的理念并已付诸多年的实践。 至于“口碑”,就更用不着多说什么了。看看那些傲然屹立的百年老店,那些暴发户般倏忽而兴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没有资格和它们比拼什么是“口碑”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要针对小米,而是想说明所谓的“互联网思想”和传统的战略思想是息息相通的。可口可乐、迪士尼、乐高、丰田、世纪威能,都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企业。它们企业战略或价值观的精髓中早已闪现了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思想”的光芒。可见,真正的互联网思想并不是天外飞仙,绝不会凭空而来。互联网思想是有根的,互联网思想的根就扎在人性上,扎在传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