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实体经济99评


作者:李锦     整理日期:2014-11-03 11:43:23

    《中国实体经济99评》从温州危情、银行暴利、楼市泡沫、金融改革、企业自强、政企关系等九个方面,九十九个角度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了评论和分析。透过它们,可解中国企业空心化之谜,可立实体经济学之说。实体经济舆论何以形成,“银行暴利论”怎样交锋……读懂这些评论,方可摸清中国企业的运行脉搏,寻见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实体经济99评》沿袭了智囊型学者李锦一贯的写作风格,“独立主见”、“一针见血”,寥寥数语即将中国现实问题说得精髓尽现。读者从这些屡屡引起巨大反响的评论中,可以领略到边种写作风格带来的阅读乐趣。
  作者简介:
      谭云明,湖南省茶陵县人,南京大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写作学会秘书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网络编辑专业委员会专家。1996年始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新闻编辑》、《网络信息编辑》、《传媒经营管理新论》等各类书籍12部。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新闻编辑、传媒经营管理以及网络媒体研究。李锦,江苏盐城人。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曾任第十一届团中央委员、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山东分社副社长等职。重点研究国家走势与企业发展。1978年以来所写思路性调查先后得到38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邓小平曾对其做“你有发言权”的评价。金融危机初期上书万言,得到温家宝、李克强、王岐山的批示,引起中央重视,对遏制信贷风险起到特殊作用。现任国内7所大学的特聘教授,讲授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政府管理学、新闻学等课程。
  目录:
  第1章  脱虚向实1.必须直面“产业空心化”这一事实2.换个思路看企业“资金链断裂”3.“以钱炒钱”的狂热是经济危机的表现4.脱实向虚是当前经济的主要风险5.稳中第1章脱虚向实1.必须直面“产业空心化”这一事实2.换个思路看企业“资金链断裂”3.“以钱炒钱”的狂热是经济危机的表现4.脱实向虚是当前经济的主要风险5.稳中求进关键在于抓住实体经济6.为何出现实业空心化7.美国是如何把日本导入泡沫经济的?8.天价商品泡沫来自腐败的发酵9.“向钱葱”可能是热钱游戏的信号10.张德江的“两个任何”是实体经济的最强音11.要从国家设计层面抓实体经济发展12.祛除“虚拟幽灵”需自上而下三方面入手第2章温州危情13.怎样拯救危情中的“温州模式”14.“跑路”事件倒逼金融改革加速15.温州模式变异的中国意义16.中国金融改革呼唤“南巡讲话”17.吴英之罪,是企业融资难所逼18.让吴英祭刀,是金融体制之耻19.“立人”倒在资本供给体制的门槛外20.吴英与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之异同21.吴英不死:民意的胜利第3章银行暴利22.银行榨取企业利润的“风景线”23.企业衰退,银行还会幸免吗?24.银行暴利的三大推手25.银行与企业不能变成“黄世仁”与“杨白劳”26.实体经济是银行高利润的最大受害者27.银行业正在成为垄断资本阶层28.银行家们正在进入高风险期29.金融垄断与腐败是“孪生兄弟”30.垄断下的腐败只是时间问题31.银行家交锋学者:金融论战因何而起32.“银行暴利”无法否认33.衡量金融的标准是实体经济34.终结银行暴利七策35.从“银行暴利论”确立看真理的力量第4章楼市泡沫36.中国楼市“刚性需求”神话破灭37.鄂尔多斯楼市泡沫不可持续38.是转变思维还是重金“救市”39.何以拯救股市?唯有实体经济40.避免楼市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41.“芜湖新政”是对中央调控决心的挑战42.温总理提的“房价合理底线”应是多少?43.央企回归主业:何须三令五申?第5章金融改革44.企业“皮之不存”银行“毛将焉附”?45.从根子上破解民间借贷困局46.警惕地方融资平台“绑架”国家经济47.揭露理财产品猎杀老百姓财富的“陷阱”48.银行整治收费草案难改霸王本色49.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50.金融资本需“滴管”式输向实体经济51.“温州方案”堪比1982年“一号文件”52.民间金融改革,银行真舍得“割肉”?53.利率管制的政策应该结束第6章小微企业54.让小微企业把嘴边的肉吃进去55.“食草动物”抱怨多56.健力宝“回归运动”揭示实体经济发展之道57.苏泊尔“质量门”暴露实体经济“内需”之象58.小微企业是富民的主力军59.政府对小微企业支持需做好“加减法”60.小微企业要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61.生存,是中小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第7章企业自强62.央企回归主业:乔木与灌木的抉择63.国企退出辅业为何推进缓慢64.老字号图变要避免“杀鸡取卵”65.经济转型首先要人才转型66.但愿海外企业多出“稳增长”的新闻67.赚钱效应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根本动力68.实体经济的辛苦钱更可靠69.美国密集“双反”中国企业如何进退?70.把实体做强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71.龟兔赛跑折射出实业坚守之道72.自主创新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原动力73.“LED中国”的灰暗前景第8章政企关系74.喊的是“结构性减税”做的是“结构性增税”75.资金流向比流动性更重要76.当尚方宝剑遭遇“鬼打墙”77.转型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展望78.“就业难”、“招工难”实质上是企业难79.企业发展需要的“十个环境”80.谁是“玻璃门”与“弹簧门”的制造者?81.金融业监管不宜照搬国资委模式82.组建金融国资委,将为金融民企带来什么命运?83.设立金融国资委与市场化是跑的“两股道”84.靠升“副部”增强中国险企竞争力?第9章企业精神85.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溃败”86.中国企业家“精气神”没有必要挽救吗?87.面对德国的实体文化我们感到羞愧88.“毒胶囊”,到底毒了谁?89.企业家:静心做大事90.欲振实体经济必先壮实业报国情怀91.“富二代”企业家能否扛起实业报国的旗帜?92.“子不承父业”是中国企业家最大的悲哀93.企业家的危机时代战略密码94.时代呼唤中国企业精神95.中央企业精神:先进、忠诚、艰苦、奉献96.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企业家?97.企业家精神核心是“两家”精神98.企业家的实体精神回归是一个系统工程99.对中国企业十六字精神的阐述后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要坚决控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与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讲话,也强调实体经济。在短时间内中央对于实体经济的呼吁如此紧密,使人感觉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与迫切。中央强调发展实体经济,正是从实体企业“不务正业”的现象渐趋严重的局面出发的。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市场。资本逃离实业蔚然成风。成本高涨、利润微薄、生存环境恶化……局部“产业空心化”正发展为全局性结果,动摇中国企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基,中国经济必须面对“产业空心化”这一事实。“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迅速地转移到实体之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经济现象。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现象。例如在发达国家,当一国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达到了饱和,国内企业会将主业生产和经营基地转移到国外,因此出现实业产出下降、国内投资萎缩的空心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空心化的出现略有不同。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产业还未发展起来,资本就从工业实体转移到了服务业和资本市场的现象,使得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出现产业空心化。这样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像是孩子还未学会走,就想要跑一样。经济发展急于求成,有可能反而一事无成。发展中国家如果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往往更加威胁到国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国,产业空心化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发生在2011年9月底的温州高利贷事件。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有众多的中小企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产业基础却始终呈现“低端、分散、弱小”的面貌,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于是,这里的资本越来越多地涌人非实业领域,企业热衷挣快钱,制造业出现“空心化”苗头。温州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金属打火机行业,专心经营的老板也仅剩1/3,他们的重心转移到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温州“债务危机”的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从温州实体“空心化”来看,一是对房地产和放高利贷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实业和产品艰难,三是“羊群效应”。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知名制造企业。近年来还不断出现“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转做投机的“僵尸企业”。事实上,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很多中小企业也都早已不愿做实业。从实体经济出来的钱,一部分集中于投资股市、期市、楼市、煤炭、古玩等投机炒作市场;另一部分则如火如荼参与高利贷市场,或者进入私募基金、资本运作等领域。投资如虎,地产似猪,而实业像牛;与其辛苦喂牛,不如轻松养猪饲虎。很多企业家都存在这种投机想法。与其辛苦几十年才成为一个富翁,房地产业却可以一夜造就一批富翁。搞实业就像啃骨头,投资房地产就像吃肥肉,因此出现了“大企业家投资房地产,小企业主买房子囤积”的现象。包括有“小家电之王”之称的苏泊尔、服装巨头雅戈尔等制造业龙头,放弃数十年打拼的主业,专攻地产投资。在汇集了内地最重要公司的A股市场上,超过六成约800家企业均涉足房地产,遍及所有行业。应该说,企业家在实业和非实业之间转换本来是正常的,但若是某个领域出现大面积的企业家放弃主业,将主要资金和精力投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实业经济大面积投入房地产开发的事实告诉我们,我国实体空心化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投资房地产并不仅只有民间资本,国有企业也参与其中。2009年起,央企“地王”屡屡出现,部分主营业务非房地产的央企投人大量资金在北京、深圳、青岛等地疯狂拿地。显然,利益是央企进军房地产的驱动力,目前一般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8%,而房地产业在20%以上。又因为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庞大的启动资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可能十分困难,而对于规模庞大的国企却轻而易举,因为它们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从民间领域到国有领域,资本都在源源不断流向房地产市场,现在看来已是积重难返。既推高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让中国的资产价格节节上升,向泡沫市场急行军,又使企业无心主业,以投资盈利遮掩主营业务的委靡不振,与当初日本大企业关联持股、以土地作价抬高盈利指数如出一辙。中国经济“实业空心化”隐忧愈发明显,甚至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愈演愈烈,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绝非一件好事。在这方面,日本、迪拜和东南亚诸国都是前车之鉴。当房地产遭遇严苛的限购政策,资本进入略显困难时,高利贷领域成了新的投资目标。近几年,高利贷正在取代房地产,成为最易攫取高利润的行业。全民炒股曾经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到2011年下半年,参与高利贷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词。企业中想靠脚踏实地富裕起来的人少了,追求一夜暴富的人越来越多。从投资房地产热,到现如今的高利贷盛行,赌徒般的投机氛围如阴魂不散,时时诱惑着潜心实业的企业家。当前,不少企业出现投资“三三制”现象,即实业投资占1/3,房地产、股票证券等再各占1/3。投机盛行带来的社会、经济的浮躁,使得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愈发清晰不起来。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指出,国家经济最重要的就是“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实际上,这种“生产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基础。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经济过度脱离制造业实体的危险。在日本遭遇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失去的十年”、美国因实业与虚拟经济失衡引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似乎在毫不迟疑地滑向美欧已经走过的老路,产业空心化正在动摇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基,最终恐酿成全面性危机。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实业精神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幸好,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调问题的严重性,正着手处理。我们应该感到庆幸。P4-7





上一本:中国龙起 下一本: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实体经济99评的作者是李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