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


作者:周宏春     整理日期:2014-10-06 00:04:12

    《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经济学研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情景、我国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框架、发展重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和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专门的深入讨论,对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对各级决策者、研究人员、管理工作者以及相关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都有参考意义。《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由周宏春编写。
  作者简介: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商务部聘内贸专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聘节能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专家委员会专家,中科院生态中心客座研究员,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客座教授。长期从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产业和政策研究,是多项国际合作课题专家;多次参加国务院文件、有关法律起草;出版《循环经济学》等专著八本;获中国发展奖特等奖、一等奖,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序一低碳转型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创新机遇
  序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序三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看法
  前言
  第一章低碳经济转型及其意义
  第一节低碳经济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误区
  第二节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和经济学研究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二、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
  三、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
  第三节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序一 低碳转型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创新机遇
  序二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序三 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看法
  前言
  第一章 低碳经济转型及其意义
   第一节 低碳经济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误区
   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和经济学研究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二、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
     三、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
   第三节 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章 二氧化碳的排放规律与减排潜力
   第一节 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碳排放的三种倒U形曲线
     二、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子
   第二节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与特征
     二、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
   第三节 碳减排指标及其分解
     一、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分配
     二、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分解
  第三章 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与路线图
   第一节 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与目标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脱钩”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碳生产率
   第二节 中长期发展情景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一、中长期预测的前提与分析思路
     二、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与成本
     三、低碳产业的框架与低碳经济转型
   第三节 减排技术与政策扶持
     一、技术路线图与关键技术
     二、技术创新的推动措施
  第四章 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第一节 能源结构升级与战略选择
     一、能源分布与结构变化规律
     二、能源结构调整的原则
     三、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二节 煤炭的低碳洁净利用
     一、洁净煤技术及国外发展概况
     二、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三、煤炭行业循环经济
   第三节 电力的低碳化途径与智能电网
     一、能源转换及其特征
     二、高效发电技术及低碳化途径
     三、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及其比较
   第四节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一、CCS技术的特征
     二、CCS技术的国际趋势
     三、CCS技术的评价
  第五章 传统产业低碳化
   第一节 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低碳化
     一、钢铁工业探索循环经济的成熟做法
     二、石油石化行业的低碳发展
     三、水泥行业的碳减排路线图
   第二节 工业节能与节能产业
     一、节能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二、国外推进节能的主要措施
     三、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与技术推广
   第三节 全球化及国际贸易的低碳化
     一、全球化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第六章 低碳交通与新能源汽车
   第一节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一、交通运输方式及其比较
     二、低碳道路运输体系的构建
     三、推动我国海运的低碳经济转型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及其国际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与特征
     二、主要国家的技术路线与政策措施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策与发展战略
  第七章 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低碳城市的发展及其评价
     一、低碳城市的国外实践
     二、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划框架
   第二节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一、建筑节能的一般概述
     二、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一、打造全新低碳家居
     二、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第四节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
     一、垃圾处理已诱发群体性事件
     二、垃圾处理的境外做法与经验
     三、解决我国城市垃圾困境的途径
  第八章 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其分布概况
     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评价
     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第二节 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水电发展概况
     二、关于水电开发问题的若干讨论
   第三节 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核电发展回顾与取向
     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三、海洋能及其他新型能源
  第九章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减排政策工具
     一、政策工具的评价原则
     二、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工具及其简介
     三、碳金融及其发展前景
   第二节 制定国家减排方案或行动计划
     一、制定行动方案的重要性
     二、出台国家方案、规划或行动计划
   第三节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评述
     一、世界碳市场及其评价
     二、清洁发展机制市场
     三、我国碳市场发展的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周宏春研究员参加了我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的研究,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有益见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副主任     周宏春研究员新著《低碳经济学》试图通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找到一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振华副主任            周宏春研究员撰写的《低碳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对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很有参考价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第一节低碳经济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内涵的界定众多。2003年,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的定义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物排放,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水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也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该白皮书中提出的目标是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梅森纳(2007)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和体制上的。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之路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在国内,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金涌教授(2008)在“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要开发产业节能新技术,努力优化工艺路线,选择节约替代型产品。
  虽然各界对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步接受,但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尚没有形成共同认识。本书认为,可从三个层次理解低碳经济:新的理念或口号,新的发展模式,一系列低碳产业。
  作为一种理念或口号,低碳经济追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能源利用效率更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更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量更少。用效率的概念解释就是:低碳经济追求在同等碳排放条件下经济产出更大,或者在同等经济产出条件下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就是要摈弃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化石能源消费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的增长模式,形成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用环境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就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政策激励和约束,促进整个社会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国际社会发展较快且具有很大潜力的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属于低碳产业。如果以碳排放强度划分,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是低碳的,但人类不能也不应回到农耕社会;服务业是低碳的,但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能源结构优化虽然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但也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既是有相对于传统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主要的是一个发展转型过程。
  本书认为,低碳经济有以下特征。
  相对性。从国际上看,由于各国的产业分工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单位GDP碳排放标准。国际上采用的碳排放量核算是以生产地为基础的,按照世界资源所资料,2006年全球人均排放量为4.5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我国为4.7吨二氧化碳当量,美国和澳大利亚为19.2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卡塔尔,达到46.2吨二氧化碳当量。但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现实情况是,发展中国家以高碳生产支撑发达国家的高碳消费,最终导致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包括荒漠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海平面升高等。
  动态性。即低碳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经济发展转型过程,而不是一个所谓的“零碳”考量的经济指标,应避免陷入绝对量的误区。由于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燃烧,下面以我国能源强度变化为例说明这一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1980年至2008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3.39吨标煤下降到1.10吨标煤;按可比价格计,年均节能率为3.22%。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2%的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经济正在朝向“低碳化”道路迈进。
  技术性。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技术来支撑。也就是要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则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反过来说,如果低碳技术不能利用在经济中,研发那种所谓的“低碳技术”是没有意义的。
  经济性。低碳经济归根到底还是经济。低碳经济的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政策扶持;一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要反对奢侈型或浪费型的能源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或者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改变浪费型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在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按照前者要求,经济发展不是追求GDP的数量增长,而是要追求发展质量的提高和人们福祉的增加,对此,国外已提出“没有增长的繁荣”这一目标,值得深思。后者追求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一国或一地的排放总量的降低,以便将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国家淹没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型,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从起源看,低碳经济发端于能源战略调整;从分布领域看,低碳经济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方面;从概念的提出和形成背景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能源并不丰富的岛屿国家,英国认识到能源可持续利用对于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所以,英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逐步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有预测认为2020年英国80%的能源将依赖进口。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还可以开采利用一两百年时间。但与此同时,人类开发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却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一般地,如果说气候变化还存在不确定性的话,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是没有争议的,消耗一点就会少一点,也就是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总有用光的一天。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上,这正是出于对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于是,“小的就是美的”、“我们不是给后代留下资源,而是从子孙手中借用了地球资源”、“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要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发端于能源战略调整,目的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本:房地产土地获取通路克尔瑞 下一本:餐饮服务小百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的作者是周宏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