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反省:悬崖边上的经济》是野口教授所发表文章的最优整合,着重探讨日本政策层面的相关问题。内容涉及:提高消费税,即使近30%的税率也无法重建财政;通货膨胀是最残酷的税收;通货紧缩螺旋论完全错误;福利养老金将在2030年左右破产;1美元≈60日元不是没有可能;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成长战略等。可以说日本国内面临重重考验,政府在应对危机、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时是基于何种认识、出于哪种利益?在政府粉饰太平的空中楼阁里,亟须人们擦亮双眼、寻求真相。在《日本的反省:悬崖边上的经济》一书中,作者用专业的经济学知识解读政策误区,并为读者读懂日本经济悉心介绍了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迄今为止日本政坛变幻莫测,人民对于政治的不满,恐怕已经达到了顶点。即便人们对政治失去信心,但监督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正确解决危机、处理经济问题,才是国民最终的理智的选择。 作者简介: 野口悠纪雄1940年生于东京,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次年进入大藏省工作,并于1972年取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教授、坦福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职于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财经研究所。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论。主要著作:《信息经济理论》(东洋经济新报社,1974年,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财政危机的构造》(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三得利学艺奖)、《土地经济学》(日本经济新闻社,1989年,不动产学会奖)、《泡沫经济学》(日本经济新闻社,1992年,吉野作造奖)、《1940年体制》(新版)(东洋经济新报社,2002年)、《日本经济真的复活了吗?》(钻石社,2006年)、《资本开国论》(钻石社,2007年)、《制造业幻想使日本经济衰弱》(钻石社,2007年)、《日元贬值泡沫崩溃》(钻石社,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的罪与罚》(钻石社,2008年)、《未曾有的经济危机战胜方法》(钻石社,2009年)、《世界经济恢复,为什么唯独落下日本?》(钻石社,2010年)、《经济危机的根源》(东洋经济新报社,2010年)等众多著作。 目录: 简要 目录: 第一章“通货紧缩是经济停滞的原因”——快从这歪理邪说中清醒! 1通货紧缩被视为万恶之源 2摆脱“2009年式”的通货紧缩,既无必要,亦无可能 3有关通货紧缩的三个典型误解 4物价长期下跌的实质,是相对价格的变动 5近年走向与后期展望 第二章理解通货紧缩不得不提的经济学 1通货紧缩的经济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为什么只有日本陷入如此严重的通货紧缩?——基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下的日美经济分析 3基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经济危机剖析 第三章驶向破灭之路的日本财政 1失控的日本财政 2为什么发行国债有问题 3用“通货膨胀税”消除财政赤字最有可能简要 目录: 第一章“通货紧缩是经济停滞的原因”——快从这歪理邪说中清醒! 1通货紧缩被视为万恶之源 2摆脱“2009年式”的通货紧缩,既无必要,亦无可能 3有关通货紧缩的三个典型误解 4物价长期下跌的实质,是相对价格的变动 5近年走向与后期展望 第二章理解通货紧缩不得不提的经济学 1通货紧缩的经济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为什么只有日本陷入如此严重的通货紧缩?——基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下的日美经济分析 3基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经济危机剖析 第三章驶向破灭之路的日本财政 1失控的日本财政 2为什么发行国债有问题 3用“通货膨胀税”消除财政赤字最有可能 4税与国债是不相同的吗 5纳税之痛正是政治与财政的原点 第四章福利养老金面临破产 1“100年安心”养老金是什么? 2过于脱离现实的经济设想 3福利养老金将在2030年左右破产 4有必要尽早着手养老金改革 5实在无法即刻清算福利养老金 6非正式员工“养老金难民化”所带来的养老金危机 第五章消费税增税有可能实现财政重建吗? 1消费税率上调前必须发行发票 2福祉专用税方案是议会的自杀行为 3“全额税方式”的欺瞒 4消费税增税可能实现财政重建吗? 第六章汇率因何变动 1日元升值是国难吗? 2.2007年以前的日元异常贬值 3经常项目不决定汇率 4资本流动决定汇率 5投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分析 6日元套利交易的本来面目 第七章日本需要发展高度知识产业 1现在正是改变日本经济的机会 2美国的高度知识产业 3在金融立国之前首先摆脱金融贫国 4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成长战略 5数量锐减的日本留学生与韩国的教育热 6人才开国是为日本注入活力的手段再拿理论讲讲道理。现在的日本,由于低迷的利率状态显示,金融政策陷入了不“给力”的失效怪圈。由于对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即流动性的需求变得无限大,导致即使施行金融缓和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会被巨大的需求所吞噬,利息也不会降低。凯恩斯将其称为“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 在这种状态下,不论政府出台什么样的宽松金融政策,有效需求也不会扩大。为了继续扩大有效需求,只有增加财政支出。凯恩斯分析了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这种困境,写出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目前日本也陷入了书中所说的“流动性陷阱”,所以,即使15年来政府一直持续施行金融缓和政策,却收不到任何显著效果。相反,面向汽车和家电制品的支持购买举措,不是金融政策而是财政政策,却收到了极好效果。 遗憾的是,作为认识误区的通货紧缩螺旋论不但没有被纠正,反而一直受到追捧——想必这也是转嫁责任的绝佳借口吧。政府一再强调要扩大财政支出,却始终回避逐步增长的财政赤字。所以,才一直主张“经济的停滞是由于金融政策不得力”,试图在言论上将责任的矛头指向日本银行。 经济学不是散文诗,如果经济言论都偏重感性,就会导致出现很大的风险,容易使对经济的认识产生错误,政策制定出现偏颇。实际上,到现在为止的大约15年间,在一些对通货紧缩的错误认识的影响之下,政府采用了不少错误的经济政策。过去15年日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发展停滞的阴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样的错误非同小可,在我看来,只能用“荒谬绝伦”来形容。 2010年度预算中清晰地浮现“日本的死相”。税收仅有年度支出的四成,这在一般国家是不大可能的预算状态。如果严肃地正视这一点,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令人发疯的事态。 2010年春季之后,希腊等欧洲各国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浮出水面,这些确实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欧洲的财政赤字大部分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的,因此,除意大利外,国债余额相对于GDP的比率并没有那么高。 与此相对,日本的财政存在结构性问题。事实上虽然因经济危机而导致情况一下子恶化了,但是此问题之前就一直在持续。实际上,国债余额相对于GDP的比率之高,是欧洲各国无法相比的(2009年政府债务余额相对于GDP的比率为:德国是78.2%,英国是75.3%,而日本是189.6%)。这些数字清晰地显示出,财政赤字问题真正严重的不是欧洲,而是日本。 2009年10月21日的《纽约时报》有一篇题为《持续增加的国债是日本经济的威胁》的报道,其中也指出日本未来发生日元贬值、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高。现在的日元升值只不过是最后的狂热(thelasthurrah)而已。 除这篇报道之外,自2010年度预算的异常状况被曝光以后,其他国家对于日本经济、财政破产的警戒感也都极速提升了。但不知为何,似乎只有日本人还没有感到危机。现在日本的状况,正如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上那些狂舞的人们一样。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经济问题是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但日本真正的问题却是通货膨胀和日元贬值,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实。通货紧缩、日元升值,这些对于无法根据状况改变经济模型的企业来说是大问题,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算什么。如果工资名目金额不变,物价下跌实际上就相当于收入增加,这是消费者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对于那些靠养老金和定期存款支持退休生活的人们来说,当然是通货紧缩更受欢迎了。 日本在消化国债方面之所以没有发生阻碍,就像本章1中所论述的那样,是因为民间投资资金的需求减少了。实际上银行贷款余额在减少,持有的国债在增多。在这种状况下,问题虽然不会变得太明显,但水面之下的问题依然严峻。因为没有投资,日本经济未来的生产能力就会降低。也就是说日本的体力确实在不断衰退(现在总投资已经低于资本损耗)。如果未来生产力下降,税收将无法指望,所以实际偿还国债的可能性将急速下降。 考虑到这一点,日本的财政问题实际比希腊严重得多。日本财政(或日本经济)总有一天会崩溃。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的就是,现在的财政构造没有持续下去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