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经济报道记者既要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还要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碎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本书以经济和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用通俗化的手法讲解了基本经济学原理,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案例介绍了经济学报道的基本知识,对媒体从业人员及经济学爱好者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戚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写作、专题报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新闻采访课荣获北京市精品课。著有:《实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实用通讯写作》《新闻与传播学学术论文写作》。主编有:《记者是这样炼成的——专题报道训练指南》《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等。主持部委级科研课题有:新闻报道娱乐化研究、新闻娱乐化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等。 目录: 1经济新闻导论 一、经济新闻的定义 二、经济新闻的发展脉络 三、财经记者的职责 四、常见经济新闻类型 五、中外财经名记者 2经济报道必备的基础知识 一、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 二、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概念 三、经济学领域主要代表人物 3经济史开卷有益 一、一家报纸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日记 二、一个事件的评判就是一个知识仓 4经济新闻解读的推理逻辑 一、深度观察:用理论解释现实1经济新闻导论 一、经济新闻的定义 二、经济新闻的发展脉络 三、财经记者的职责 四、常见经济新闻类型 五、中外财经名记者 2经济报道必备的基础知识 一、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 二、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概念 三、经济学领域主要代表人物 3经济史开卷有益 一、一家报纸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日记 二、一个事件的评判就是一个知识仓 4经济新闻解读的推理逻辑 一、深度观察:用理论解释现实 二、视角差异:经济话题层出不穷 三、理智判断: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 四、思维工具:经济分析的武器 5用供需杠杆撬动谈话议题 一、十字军东征话题也可猎商 二、企业家访谈展现独特魅力 三、嵌入“危机”绕不开的关键词 四、话题延伸谈古论今 6用制度经济学报道企业改革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现 二、企业出问题?决策做分析 三、产品与流通用“看不见的手”掌控 四、企业管理监督与激励 7用经济周期理论解读身边事 一、产品价格涨跌见周期 二、银行破产股市暴跌七八年又来一次 三、“菜篮子、内裤头”经济回暖晴雨表 8破解投资与消费的群羊效应 一、抱团取暖买涨不买跌,催生预测报道 二、纳什均衡理论,收获理财报道 三、乐活,消费引领时尚报道 9数字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 一、数字中发现新闻 二、数字中预测新闻 三、数字中解读新闻 四、数字中提炼主题 10经济新闻是如何讲故事的 一、故事搭台数字唱戏 二、因果制造悬念?抒情衬托高潮 三、形象化主题方清晰 11经济人物是如何传播思想的 一、大人物的大思想和小故事——经济人物报道三要素 二、伟大的发现取决记者练内功 三、经济人物的真知灼见为普通人所关注 四、作者的概括能力决定报道高下 五、注重细节和故事使人物丰满起来 12经济调查是如何挖内幕的 一、网络成为寻找新闻线索的新平台 二、调查记者的责任是做到对社会负责 三、采写方法更重实验和专家解读 13移动媒介是如何催生经济报道革命的 一、移动浪潮引爆信息泛滥 二、网络互动催生话题经济 三、新媒体报道争夺碎片时间 四、搅局传统媒体频繁洗牌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言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经济报道的话题。 有一个犹太人来到银行借1美元,银行要求担保,犹太人从包里取出了相当于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银行贷款员说:“这么多抵押你可以多贷款”。犹太人坚持只借1美元,年息6%。一年后,犹太人还了贷款取回股票、债券,贷款员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只借1美元?”犹太人笑答:“保险箱租金太高,变通一下,我只花6美分就租了保险箱”。 人们对枯燥的经济数字往往不愿花精力,更没有耐心去听解释,但犹太人的这个故事让我们对数字提起了兴趣。本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引导你去关注经济中的大问题,比如,股市、黄金、期货、投资、理财、加息、通胀等。今天,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用投资的眼光看世界,实现自己的财富增长梦,这就给经济报道的生动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央视财经频道测评专家杜昌华在《央视财经密码》一书中,揭示了电视经济报道的密码:在新闻价值、财经专业内涵、电视特点三者间寻找最大公约数。比如,从2012年8月20日开始,《经济半小时》共播出18期《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先是提出真问题,经过连续报道回归常识,换言之,通过一个人、典型案例或财经内涵丰富的生活现场,展开经济解读。他们的“工具箱”中,既包括新闻调查研究方法、财经专业研究的方法,也包括工作调研的方法。这就是“烹制”财经节目的方法,将专业财经研究的方法和电视表现融合起来,就像做中国菜,食材和佐料通过勾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以往的经济报道类书和教材,总让人有经济、报道“两张皮”的感觉,前半部分讲经济,后半部分讲报道,重心不在“融合”上。当然,经济报道的记者至少要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个体行为等理论;学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资源利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及总量分析等。但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一本书造不出专家。等学成一个专业再来报道当然好,但对非经济学背景和新闻学背景的学生来说,重新建构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非一朝一夕。怎么能通过这本书最大限度地收获专业报道的本事?我们的切入点是,让读者更加关注经济与生活间的关系,从身边事发现经济新闻,比如,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指的是稍微增加某种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变动量,对外行来说,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和捕捉这个变动,这是新闻发现,是记者的看家本事。至于怎么计算,得出结论,则需要采访经济学家,让他们去解释。我们的任务是发现,我们的能力是通过所掌握的初级经济知识,去发掘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本书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功夫,不在“拔苗助长”上下力气。 专业有专业的标准,业余有业余的玩法。就像下围棋,有专业9段,也有业余6段,在熟悉规则的前提下,谁都能下棋,技艺水平可慢慢提高,专业棋手比业余棋手高在棋谱背得多,有童子功,每步棋比业余棋手更有预见性,业余棋手虽非科班,只要多下,举一反三,也可熟能生巧,少出昏着。先会下,再不断学习技艺,可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正所谓在干中学,学中干,经济报道道理亦然。 央视的《对话》节目是我国经济人物访谈高端的节目。节目以“说出你的故事”为主要内容,以讲述者的真实故事赢得观众,以人性的独特魅力感染人。因此,节目一般以人物为核心,直逼人物的真实思想,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这是将企业家的成功经历转换成行为艺术的过程。但凡运用明星效应,通过他们的行为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甚至撬动某个艰涩难啃的谈话,报道的生动吸引人便不在话下。从百多年前的怪杰特斯拉,到今天的怪才马云,还有神奇的巴菲特,如脱缰野马高起的房价和众多地产大佬,互联网巨富,城市化趋势,经济成功人士背后潜藏的故事往往能体现社会发展、民心向背。他们的个人成功,其实也折射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大人物、大思想和小故事,这是经济人物报道需要的三个要素。 企业报道与百姓生活的关联性较少,也有广告嫌疑,所以,这类报道虽多,报道效果却不太好,除非是事件性的企业报道,特别是负面报道。但企业更想要的是,让大众知道他们的成就。如果将增加效益转换成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将企业品牌镶嵌在执行人的励志故事中,对百姓就不再仅仅是企业报道,而是人生指南,这类书一直在图书排行榜前列。洛杉矶奥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斯,曾经听过英国专家德波诺博士的一次演讲,颇受启发,那是一个关于创造性思考方法为主题的演讲。奥运会举办国以往总是亏损,尤伯罗斯想在洛杉矶奥运会扭转这种局面。他首先改变了大公司赞助奥运会提高知名度的惯常心理,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他规定入围只有30个席位,企业间争夺的结果,使组委会获得了3.85亿美元,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381家赞助商,总获仅900万美元。奥运会结束后,尤伯罗斯给世人提供了一份惊人的账单:耗费5.1亿,赢利2.5亿,洛杉矶旅馆、饭店、商店额外还收入35亿美元。这个案例反映的是尤伯罗斯的创造性思维空间,让人们不由地关注他的经济行为,启发常人的思考。供人借鉴的是经济知识,报道的价值能够举一反三。 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种手机报、微信等,移动媒体将新闻碎片化,改变了我们获取新闻的习惯,也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条理性,却增强了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趣味性。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报道财经新闻,给未来的记者新的施展空间,也增加了更大难度。海量信息会增加我们的取舍负担,尽管有可能“人人皆记者”,追溯信息源却成为最难的事,就如马航失联飞机,数据的提取过程不提供带有语境化的数据,是观众对这期间各种新闻准确性产生质疑的原因。当然,假设全部数据真的有信源,带语境,那对记者编辑来说是根本不可行的。看指数识世界,数字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数字也改变了经济报道的原生态,未来的记者们应当适应这种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