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避免了读者以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来认识信用管理实践,便于政策、策略的动态控制与修改。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位作者都有比较丰富的企业信用管理咨询的实践经验,先后为很多家著名企业操作过信用管理咨询实务,并将这些案例融入到本书,使得本书有着更强的实际借鉴意义。 本书在对我国信用风险成因,我国信用风险治理历史变迁,我国信用风险治理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信用风险治理必须走企业途径的命题。关于企业信用治理的微观机制,本书给出了一个有一定突破意义的企业信用风险治理的框架,即“文化—流程—工具”的框架,这个框架在遵循经典的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的特点,体现了“治理”的思想,超越了以往简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线性模式。本书的第二部分对该框架进行了充分展开,通过丰富的数据与实战案例、实用的方法,对信用文化建设、信用政策制定、信用治理的组织设计、信用信息渠道的使用策略、信用风险要素的分析、信用风险的评价与度量、信用决策方法、信用风险的价值链管理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