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30年


作者:周绿林,陈羲,许兴龙     整理日期:2023-01-31 22:57:0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随着医改的深入,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推动建立的“大医保”格局对医疗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系统性、专业性、时代性的全新要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打造与新时代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队伍。”2021年制定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也明确将“加强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医疗保障部门开展合作,加强智库建设和人才支撑”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相同步,医疗保障专业教育自1993年开始创办以来,至今已经历了近20余年的办学历程,目前有42所高校举办医疗保障相关本科专业。但从目前发展现状看,医疗保障专业存在着专业设置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固定、课程体系不合理、核心课程设置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顺应新时代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需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保障专业设置方案,创新医疗保障专业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影响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全局的关键性问题。本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培养医改亟需的综合管理人才。医疗保障专业教育培养是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重要前提。针对医改不断深入的现实需求,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保障专业培养模式,对于加强我国医疗保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医疗保障改革的人才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有助于医疗保障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医疗保障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重要体现在医疗保障教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面向医疗保障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实践需要探索、完善医疗保障专业的设置方案、培养标准及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医疗保障专业及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3)有助于推进医疗保障研究理论创新。医疗保障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既是实证性摸索研究,更是理论模式的构建研究,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融合医学特色,寻找出一条适合医疗保障专业教育培养的理论路径,这种理论研究对于创新医保教育理论有着现实意义。





上一本:触感助推 下一本:从传统银行业到互联网金融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30年的作者是周绿林,陈羲,许兴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