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管理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为一体,充分运用数理分析,空间分析以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对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省域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特点及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全国31个省域环境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增强全国及各省域的环境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说明了环境保护具有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催化下,环境和能源问题正在上升为又一次经济革命。当前,中国要紧紧抓住新经济革命的机遇,实现从工业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变。这就要求必须以生态经济为导向,提升中国各省域环境竞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经济的新竞争优势。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中国环境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揭示各区域环境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环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环境发展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各省域环境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为各省域提升环境竞争力提供可靠依据。第三部分为理论与方法,全面阐述环境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并根据环境竞争力的特点构建了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竞争力分析框架。本书最后的附录部分是2005~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值及得分变化表,以备读者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