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是什么? 竞争力要素怎样影响经济发展? 诸多竞争力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贡献是否相同? 竞争力要素的结构特征如均衡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竞争力要素怎样影响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能力? 本书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以上问题研究,并进一步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有系统的理论分析,也有深入的实证研究;既促进了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也为区域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本书可供政府管理人员、区域发展和竞争力研究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可以预料,这一历史进程在21世纪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经济活动(包括贸易、生产、金融活动)的跨国界往来越来越频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相邻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以及其他一些更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区域经济联盟。但是经济区域的概念除了包括这些由中央政府构建的区域经济联盟之外,还包括由不同国家的地方政府构建的次区域经济联盟,以及由同一国家不同地方政府构建的经济带。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与生产组织,一方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区域问的相互竞争。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构建和强化其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竞争力”这个词近年来备受学术界青睐的原因。 作为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国际权威机构之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开发学院(IMD)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从而为区域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基本平台。在IMD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关于区域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实证研究来发现区域国际竞争力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区域国际竞争力要素的均衡性特点。此外,我们还对区域创新能力和吸引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先参与国际竞争的代表性区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珠三角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珠三角原有的竞争优势如“政策偏饭”、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正在逐步丧失。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珠三角有必要以全球化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珠三角”地区也一直是国内其他地区学习和模仿的样板,“珠三角”今天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我国其他地区正在遇到或将要遇到的问题。以“珠三角”为对象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资参照的经验。 本书的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以及写作的基本动机,此外还介绍了本书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结论。 第二章是对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测度方法的一个概述。 区域国际竞争力是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它与国家竞争力概念的差别仅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研究方法上则没有太大的差异。 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和国际竞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其中区域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竞争理论则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区域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区位优势。某一区域的区位优势是相对于其他区域的比较优势。虽然区域的比较优势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但是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却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区域创造比较优势的两个重要的源泉是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吸引能力。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是对某一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量化反映。包括: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构成以及各要素指标体系的提炼和汇总。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国际竞争力多指标评价体系如wEF方法和IMD方法,以及单指标评价法如生产率、价格、成本、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但是我们关于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IMD方法和数据的基础上展开的。 在第三章中,我们利用IMD指标体系和年度数据对区域国际竞争力要素结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这一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区域国际竞争力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区域国际竞争力要素的均衡性特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分别采用了TscSREG(时间序列截面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样本数据为面板数据(panel data)包括46个国家或地区的截面数据和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1996~2000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1.IMD八大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均等的。有些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有些要素的作用则相对间接一些。基础设施、国民素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四个要素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其他四个要素则对区域经济发展没有显著的影响。 2.以中国香港地区为基准,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地区效应不显著,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效应基本上都显著为负。这说明,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相比,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边际贡献相对较高。 3.通过对46个国家或地区八大要素变异系数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八大要素变异系数和人均GD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要素结构相对均衡。 第四章是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参照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和麻省理工Sloan学院的斯科特·斯特恩教授共同开发的国家或区域创新评价体系,建立了一套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从指标体系中提取出两个公因子,作为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最后以这两个公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人均GDP、关键竞争力要素(包括生产率、国际直接投资、股东价值)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区域创新的效应分析。实证结果均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对这些因变量的影响显著为正。 第五章是对区域吸引能力的实证分析。 我们首先对区域吸引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识别分析。我们分别从市场需求、政府服务、金融服务三个方面选择若干备选指标,然后以备选指标为自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我们选择那些与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备选指标作为反映区域吸引能力的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区域吸引能力综合得分为自变量,分别以人均GDP、生产率、管理者处理国际业务的经验为因变量,考察区域吸引能力对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国际化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反映,区域吸引能力对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第六章是对珠三角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综合评价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1.珠江三角洲虽然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但与国际相比,其金融、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等国际竞争力要素都是珠三角的明显劣势。 2.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看,珠三角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有增强之势,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为当前珠三角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体。 3.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看,金融和教育是珠三角的弱势。 4.从区域创新的国际竞争力看,珠三角的创新环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珠三角对区域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R&D资金和人员投入不及中等水平。 我们认为,转轨时期的珠江三角洲迫切需要以全球化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惟一的选择是:(1)着力培育高级要素和瓶颈要素,促使产业升级。(2)寻求“大珠三角”区域合作。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1.运用统计方法对IMD国际竞争力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探寻国际竞争力要素贡献度、要素体系的结构特征、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吸引能力的经济效应等规律。通过实证分析均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论,对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2.将珠江三角洲置于国际竞争平台对其竞争力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珠三角今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