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了理论推导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回顾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成果后,对应研究了在中国设立的外资企业的有关融资行为,并引入了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生产函数、货币供求等工具,对外资企业的融资行为作了推导性研究。该书借鉴了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有关直接、间接融资、证券化等概念,并结合实际数据、资料,阐述了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企业开放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外资企业资产占同产业总资产的比重近年来不断升高,伴随之,外资企业在华的规模增大,通过近年的持续重组,外资企业的功能都不断显著增加:由生产工厂蜕变为集生产、营销、研发、财务、资本运作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企业,关联企业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明显增强,这些变化对生产技术等实体性经济的影响加大,表现在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升技术水准、改善资产质量、培养人力资源和增加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从而使技术、知识快速外溢等等。上述各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每一个方面,对此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然而现代经济中对实体经济的研究并不能代替对金融经济的研究,对外资经济来讲,除了其生产性、技术性的作用,特别是发挥作为异质于国内资源的作用之外,在金融意义上也无法脱开其货币与信用的表现形式。这在两个层面上牵动研究者的神经:一是跨国公司内部是怎样展开其在金融、财务上的活动的,而且我们知道早在货币产生的那个时间里,一切经济活动无论技术上如何展开,最终在货币符号上是要合理的;二是这些活动与其进行的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对东道国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财务方面的影响最终是什么。而融资问题显然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面临的最基本的财务问题,也是继续深入、全面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的金融、财务活动的起始点和落脚点,为了这个目的,本文采用了如下结构以组织各个章节的内容: 导论详细地介绍了有关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融资和其他紧密相关的财务活动带来的六个问题,探讨了回答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说明了基本概念,说明了论文中的假设前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文献综述,比较全面地综述国内外现有成果中关于一国(地区)内外商投资融资的总量、构成及变动的研究;跨国公司内部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融资结构)及公司价值的变动;汇率波动对跨国公司的财务、融资行为的影响;外资企业的治理结构、所有权优势及控制权分布;发展中国家(地区)及我国对跨国公司融资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总体描述了我国外资企业投融资总量(分别在全国和典型地区的层面上);投入企业的资金所有者实际上即成为这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着不同的控制权,这个权利的分布影响到许多方面,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控制权的分布,控制权分布趋势如何,而且控制权的变动产生何种效应。 第三章:在微观上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更多的是风险回避问题,但在宏观上必须有一个判断的依据:就经济总量的要求,特别是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外资企业融资在宏观上有何影响。本章集中探讨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四章:我国的证券市场对外资相对封闭,外资企业在中国一直依赖银行的融资,本章从外资企业对银行融资的需要特征,以及中资、外资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同入手,分析了外资企业银行融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这一章对跨国公司内部理财活动也作了介绍。 第五章: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的股权融资,特别是在资本、证券市场上的融资现状、可能带来的问题作了总结、分析:中国的外资直接融资存在与世界潮流一致的证券化趋势;外资企业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需要程度。同时,中国证券市场向外资企业开放的可能性、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回答:会有什么好处和特有的风险。 第六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与外资企业紧密相关的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分析了几种可能的风险产生点;探讨了如何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外资出入;具体在微观的产品、资本市场上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了监管的重点环节和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