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对我国自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以来所实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对当前国内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管窥;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实践和运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公共住房运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住房保障控制系统研究、公共住房空间区位选择、公共住房产权、内循环以及动态演化。有别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视角,本书首先基于我国公共住房制度在运作中存在的资金瓶颈的约束,在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公司合作制(public-in termediary-private partnerships),即pipp模式,探讨该模式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运用和具体的操作形式,并对该模式的居住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次,基于“空间失配”理论,对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和选址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公共住房“空间失配”所引致的福利损失,提出了公共住房的选址建议和开发模式选择;zui后,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对我国公共住房的产权问题、动态演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提高我国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适合房地产经济、住房保障、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