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机制现实性经验研究的需要,提出用以计量模型动态分析与统计经验分析的改进方法。根据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数据测算并绘制出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平均储蓄曲线和“非稳定均衡点”临界值;指出了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从“贫困陷阱”形成原因角度,对我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的关系进行深人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与相应的政策空间。依据拉姆齐消费动态模型中储蓄内生化分析框架定义的稳定状态积累率,建立了均衡积累率的模拟值测量模型;并采用动态分析方法,以中国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出的各项参数为依据,对中国储蓄内生化的均衡积累率进行了模拟,给出了我国以及东、西部经济增长中不同数量界面的均衡积累路径;通过对东、西部均衡积累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给出了政策空间。 本书在对经济增长理论总结与归纳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的主要目标;汲取相关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方法论框架中,适用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分析的内容;并对相关计量模型加以适当改进,用以从不同角度研究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性及其成因,以及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进行经验分析。主要包括“贫困陷阱”计量模型的动态分析方法与统计经验分析方法;中国东、西部资本存量差距及“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分析;我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的关系分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中的均衡积累路径的比较分析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视角得出研究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空间与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