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


作者:苏方林     整理日期:2018-11-21 09:29:23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从罗默生产要素外溢效应的思想出发,依据格里利谢斯-贾菲知识生产函数,利用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R&D溢出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省域R&D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依赖性分析;地级市R&D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依赖性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空间依赖性;省域局部R&D溢出;省域、地级市R&D溢出的空间变异分析;R&D、局部知识溢出、区域内生增长;中国R&D发展的对策。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渡期,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全球化和数字化,世界变平了。中国知识溢出真的是无界的吗?知识生产是否存在空间非平稳性?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有溢出吗?科研机构r&d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程度有多大?本书从罗默(romer)生产要素外溢效应的思想出发,依据格里利谢斯一贾菲(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利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在省级和地级市级两种空间单元尺度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在省级空间单元尺度上
  (1)用每十万人年均专利的变异系数和moran's,分析1990~2002年期间中国省际r&d的空间差异,发现省际r&d的相对差异在缩小、r&d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然后用lisa技术进一步证实发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省际r&d水平总体差异在空间上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用格里利谢斯-贾菲(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通过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onfirm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csda)方法分析了r&d支出、gdp及专利倾向对知识生产的贡献,发现知识溢出是局部化的、有界的,创新活动是随着距离而衰减的,在知识溢出的过程中存在竞争互补机制。
  (3)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同时对共同要素假设进行了检验,主要结论是:r&d支出和gdp对地区知识生产都有显著的贡献,政府应增加r&d投入;专利倾向也影响知识生产,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生产更多的专利;知识生产的局部溢出是存在的;邻近地区的r&d的努力对当地知识生产的影响作用是随着距离而衰减的。
  (4)应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技术,发现研发强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二)在地级市空间单元尺度上
  (1)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技术,发现地级市r&d存在着空间相互作用。在1997—2002年期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r&d的总体空间差异在缩小。r&d活动存在显著的低一低(ll)集聚区域和高一高(hh)集聚区域。
  (2)应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技术,发现科研环境、物质投入、知识存量以及就业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三)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从省级空间单元尺度上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l)a)技术,本书分析了省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的r&d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的r&d从业人员、集聚经济对收入增长有重要的正面影响;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学研究没有对地区知识积累起促进作用;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研活动的职工比例越大,对收入的增长作用反而越小;收入增长溢出是存在的。
  (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简要地提出促进r&d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如,确定r&d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强省际合作,减少省际、地级市局域r&d空间差异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联盟;促进国际间知识流动、技术外溢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构r&d的集聚经济效应与溢出效应: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制定有效、健全的法律保护与激励政策,保证研发利益的获得;大力发展交通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溢出的外部环境。





上一本:CJJ132 下一本:咖啡厅里的哈佛经济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的作者是苏方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