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点不吃饭,洗澡不洗头,该不该吃、该不该洗? 见到玩具走不动路,随他去哭还是妥协买单? 拿起手机、平板就放不下,“电子产品儿童”就要养成了?别慌!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做错了,而是把重点放错了。针对现代教育图景,本书通过7个主题,展现了不同情境中每个人的角色与担忧,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教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寻找对孩子、对自己都更好的可能。 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开启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在教养过程中同时拥抱成功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告别教养焦虑,做淡定从容的父母。 ◎【十年教育现场经验,九年为人父母的思路分享】 重现现实场景,为家长提供另一种思路,创建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以事实说话,用自身职业优势和养育孩子的经历,解答父母的各种教养疑惑。◎【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别急着教孩子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怎么能不让孩子练习着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呢?我们是否可以相信孩子自己就拥有学习的欲望与能力,我们能否在他们选择后,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绕过焦虑,试着跟孩子更亲密】 确实很遗憾,在各种人的脆弱与无能袭来之际,照顾者除了先照顾自己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不用逼着自己面面俱到,幸运的是,孩子爱的并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他的父母”,即使你不完美,孩子仍然无条件地爱你,就像你也愿意无条件爱他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