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婚恋咨询手记一本剖析女性婚恋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超级实用、有价值的婚恋行为指南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要么对“爱”失望,要么对“爱人”失望,很少有人对“自己”在恋情和婚姻中的表现失望过。亲密关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期待伴侣来拯救我们,让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阳光大道,过着幸福的一生。正是对伴侣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加深了我们的痛苦。我们必须承认,在亲密关系中的痛苦源自我们的内心,只有勇敢撕开心中的“旧伤”清除病垢,重塑人格中被扭曲的部分,才能获得浴火重生的疗愈能力! 作者简介: 陈昌霞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四川省性育学会理事绵阳市婚姻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西南科技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擅长爱情、婚姻困惑、夫妻、婆媳、亲子关系建设;长期致力于女性自我成长辅导工作。 目录: 第一章为何有人越爱越疼痛 1.天生的“醋坛子”002 过分吃醋是对爱缺乏自信的表现003 有时损毁爱情,只是为了自我保护005 他们有“魔力”自恋心理006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爱中的安全感?007 2.遭遇“花心大萝卜”008 “情圣”还是“花心大萝卜”009 他们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天赋011 “见光死”的关系对他们有特殊吸引力014 他们的“情爱胃口”常人难敌015 他们对一段亲密关系的信心依赖于比较优势016 自私与自恋的混合体017 成长支招:停下追求“完美异性”的脚步018 3.温柔“迫害者”019第一章为何有人越爱越疼痛 1.天生的“醋坛子”002 过分吃醋是对爱缺乏自信的表现003 有时损毁爱情,只是为了自我保护005 他们有“魔力”自恋心理006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爱中的安全感?007 2.遭遇“花心大萝卜”008 “情圣”还是“花心大萝卜”009 他们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天赋011 “见光死”的关系对他们有特殊吸引力014 他们的“情爱胃口”常人难敌015 他们对一段亲密关系的信心依赖于比较优势016 自私与自恋的混合体017 成长支招:停下追求“完美异性”的脚步018 3.温柔“迫害者”019 压抑自己,不过是为了控制对方019 对伴侣的“迫害”伎俩也能满含温情022 “迫害”的最好方式是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023 成长支招:学会自我滋养和自我陪伴025 4.把爱“捏”在手心的人026 当“关心”变成“约束”026 “爱暴力”是他们一贯的作风028 他们强烈地渴望“掌控”对方029 他们的控制欲望源于“恐惧”031 成长小贴士:好婚姻要“留白”032 5.破坏性自恋者033 他们是一群善于“添堵”的人033 一切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过度关注034 破坏型自恋者易造成伴侣和子女的安全感缺失036 他们缺乏共情的能力037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共情能力?038 6.那些过分认真的人038 家里家外两张脸039 刻意的认真和客气都源于安全感缺失039 他们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爱040 成长小贴士:学会自我接纳042 7.惯于把责任归咎他人者043 他们对自己宽容却对别人残忍044 伴侣常被他们逼得无路可退046 他们具有偏执型人格特质047 成长支招:如何减少性格中的偏执成分047 8.爱情“乞丐”048 他们为爱“奉献”,是为了满足自己049 无比渴望“被对方需要”050 不安全感让他们在爱情中“过度沉溺”051 成长支招:爱需要“关心”而不是“照顾”052 第二章我们都误解了爱情 1.爱情是有魔力的056 相信“爱情魔力”的人大多有英雄主义情结056 “英雄情结”源于自己内心的不安059 爱情选择多点理性,婚姻经营多点感性061 成长小贴士:婚姻中痛苦的根源在于强烈的自我意识062 2.总有一个更适合我的人063 追逐爱情的人063 他不是花心而是爱上了爱情065 总在追逐爱情难免错过人生067 成长小贴士:让爱的方式更成熟些068 3.爱我的人应该为我而改变069 降低标准的择偶其实暗含期待069 对伴侣的期待是我们未了的心愿071 为什么女人更易嫌弃配偶不够上进073 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能接纳不完美的伴侣075 婚姻中需要改变的人首先是自己076 成长小贴士:如何用“婚姻日记”治疗婚姻问题077 4.爱情可以弥补童年的遗憾078 婚姻问题注定于相遇之际078 原生家庭藏着的婚姻秘密081 亲密关系中移情是为了满足自己082 成长小贴士:如何避免童年遗憾影响我们的婚姻质量083 5.婚都结了,何必拘小节084 婚姻中哪些习惯让人无法忍受084 品位相似的夫妻婚姻更合拍086 婚姻中别把“亲情”当作放纵自己的借口088 成长小贴士:提升婚姻中的修为088 6.“性”,动物的本能而已089 性“工具化”观念带给婚姻的悲剧089 夫妻之间是“性爱”,不是简单的“性”091 夫妻亲密关系高于性、丰富于性092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夫妻“性修养”093 7.个人形象是婚前的事095 个人形象管理能力影响亲密关系发展095 婚后个人形象管理更为重要096 懂优雅的人更有吸引力098 成长小贴士:家庭中的夫妻礼仪099 第三章婚姻中何必如此不安 1.身边躺着一个“侦探”的滋味102 被监控的伴侣会丢失安全感102 “监控伴侣”的冲动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安104 童年感觉自己被父母忽略的人更想抓紧伴侣107 成长支招:先相信自己,才能信任伴侣108 2.我只是想在婚姻中讲个理108 夫妻冲突源于大家都有理109 婚姻中“爱”比“理”更能拉近两颗心的距离112 成长支招:夫妻处理冲突的策略115 3.最易插足婚姻的“时代情人”116 夫妻之间,陪伴的质量比形式更重要116 “时代情人”对婚姻的杀伤力不容小觑117 依赖网络信息的人内心藏着不安118 成长小贴士:做时代的主人而不是奴隶120 4.别总在伴侣需要的时候“缺位”120 婚姻的意义体现在关键时刻伴侣的回应120 总是在关键时候缺位的伴侣缺乏责任心122 关键时刻缺位的人心理成熟度不够123 成长小贴士:好伴侣,关键时刻不缺位124 5.“婆媳关系”古来难124 婆媳矛盾是一种文化病125 从婆媳矛盾看出当代家庭核心问题126 婆媳关系检验着一个人爱的能力127 成长小贴士:婆媳关系重在建设128 6.结婚后依然与父母最亲近130 谁阻挡了婚姻前行?130 婚姻中不要让伴侣失去存在感132 婚姻中要学会融合两边原生家庭文化差异134 成长小贴士:降低夫妻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差异对婚姻的影响135 7.精于“算计”的爱情难持久136 你算计爱情,爱情就会抛弃你137 婚姻的幸福会被“算计”吞噬138 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139 成长支招:夫妻“共赢”沟通最有效141 8.冷漠是更为残忍的“暴力”143 冷暴力是婚姻中最常见的虐待143 冷暴力对婚姻的杀伤力极大145 家庭冷暴力妨害家人身心健康146 成长小贴士:如何化解家庭冷暴力147 第四章亲密关系中你早该知道的秘密 1.婚姻中,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150 成长经历塑造了每个人特殊的情绪反应模式150 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有自己的成长课题153 你在伴侣身上看到的问题其实是自己的问题157 成长支招: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160 2.亲密关系是一面“魔镜”161 亲密关系“魔镜”的特点162 透过“魔镜”我们可以看到什么?163 “魔镜”照出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东西165 成长支招:认识潜意识里的“我”,提升生活幸福度169 3.“爱的底色”源自童年171 爱情中我们寻觅的是“理想父母”171 父母侵占孩子心理的后果173 心理被侵占的孩子是如何失去安全感的?175 那些游走在我们身体里的“心灵碎片”179 成长支招:牵着内心的“小孩”一起长大182 4.成长中丢失的“安全感”对婚姻亲密关系的影响184 小时候“撒娇欲”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婚姻问题多184 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相互吸引186 安全感不强的人,在婚姻中觉得自己很委屈188 成长支招:每一段感情都藏着爱情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红利189 5.“停止抱怨”是亲密关系的转折点190 婚姻的失望大多源于我们的过度期待191 婚姻问题的转折点始于我们停止抱怨193 治愈心灵旧伤,获得内心成长194 成长支招:解决婚姻问题重点在“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197 第五章爱让人获得成长 1.我们为何会坠入情网200 孤独感让我们渴望与另一个人融合200 每个人都有追求完整之我的心理需求202 性吸引力会让我们坠入情网203 成长支招:如何区别爱与不爱205 2.为何“坠入情网”并未触及真爱206 坠入情网的人情感与心灵都暂时退化206 缺乏爱的能力的人同样会坠入情网207 脱离情网,才能真正相爱209 成长支招:如何透过情网找到真爱211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剧本211 我们的爱情剧本是如何形成的?212 似曾相识的感觉与爱情剧本有关213 爱情故事脚本有可能误导我们214 成长支招:谨防一见钟情是个“套”215 4.真爱让生命之花盛开216 只会“恋”不会“爱”必然失败216 真爱的人内心会深度联结218 真爱富有创造力219 真爱是促进彼此心智成熟的过程体验220 成长支招:非相倚“共有应答性”有助于产生爱的感觉222 5.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223 亲密关系的六大特性224 认识人类爱的能力227 成长支招:爱的能力不同的人在爱情中的差异231 6.在爱中获得成长231 努力提升爱的成熟度231 “给予”是爱的凝聚力234 让爱的目标得到升华235 成长支招:只有勇敢者才能遇见真爱237 第六章在婚姻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1.理性爱情是婚姻幸福的基础240 如何选择爱情才算理性?240 理性选择爱情不是把爱情“功能化”242 成长支招:美满婚姻二维匹配模型介绍245 2.认识婚姻的生命旅程246 心理共生期246 冲突期247 平淡期250 整合期252 成长支招:“沟通”是穿越冲突的关键254 3.爱是彼此珍惜254 经营好夫妻感情“账户”255 和谐夫妻“会吵架”257 夫妻沟通有秘诀260 关于夫妻之间表达的秘诀260 关于夫妻倾听的秘诀263 成长支招:夫妻应该彼此滋养,携手成长264 4.夫妻在幸福婚姻中的状态265 幸福婚姻中的伴侣更加独立265 “性”成为爱的美妙音符268 遇见真实的自己270 成长支招:幸福婚姻是一门“平衡”艺术272 5.在婚姻成为最好的自己273 婚姻是“自我”完善的修炼场273 回到自己的“中心点”275 成为一个能够给出“蜂蜜”的人276 参考文献279前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到了大量有关恋爱与婚姻的个案,很多案例中主人公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这些来访者中,无论是14岁的青春少年,还是70岁的花发老人,也无论他们的性别是男是女,面对恋爱和婚姻中的问题,他们都习惯把错误推给对方,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即使偶尔有承认自己是犯错方的人,也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情有可原的。而我身边的朋友和学生们,也常向我倾诉他们在婚姻或恋情中的烦闷,他们要么对爱失望,要么对爱人失望,很少有人对自己在恋情和婚姻中的表现失望过。 我意识到,正是这种“外归因”的思维惯性导致了恋情与婚姻中的大多数悲剧,赶走了原本在爱情和婚姻中能够呈现的幸福。无论恋情还是婚姻中,对方的一些语言或行为总是能那么轻易地激怒我们,眼前的痛苦与我们在成长中经历的痛苦又搅和在一起,让我们分不清楚痛点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对自己潜意识的驱动力浑然不知的话,我们就会责怪是因为对方不好才让我们生气,是对方激怒了我们。而且大多数人对爱情过于憧憬,根本无法忍受激情之爱消退之后彼此呈现出的真实面目。 亲密关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期待我们的伴侣是来拯救我们的,他们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阳光大道,过着幸福的一生。正是我们对伴侣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到了大量有关恋爱与婚姻的个案,很多案例中主人公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这些来访者中,无论是14岁的青春少年,还是70岁的花发老人,也无论他们的性别是男是女,面对恋爱和婚姻中的问题,他们都习惯把错误推给对方,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即使偶尔有承认自己是犯错方的人,也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情有可原的。而我身边的朋友和学生们,也常向我倾诉他们在婚姻或恋情中的烦闷,他们要么对爱失望,要么对爱人失望,很少有人对自己在恋情和婚姻中的表现失望过。 我意识到,正是这种“外归因”的思维惯性导致了恋情与婚姻中的大多数悲剧,赶走了原本在爱情和婚姻中能够呈现的幸福。无论恋情还是婚姻中,对方的一些语言或行为总是能那么轻易地激怒我们,眼前的痛苦与我们在成长中经历的痛苦又搅和在一起,让我们分不清楚痛点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对自己潜意识的驱动力浑然不知的话,我们就会责怪是因为对方不好才让我们生气,是对方激怒了我们。而且大多数人对爱情过于憧憬,根本无法忍受激情之爱消退之后彼此呈现出的真实面目。 亲密关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期待我们的伴侣是来拯救我们的,他们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阳光大道,过着幸福的一生。正是我们对伴侣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加深了我们的痛苦。婚姻中,我们很容易把对自己无能感的愤怒转嫁给伴侣,认为是他们不够好才让我们失望,还耽误了我们的人生。而爱情的真相却是:伴侣之间出现冲突以后,真爱才开始流露。 爱是让人心智不断获得成长的过程,好的婚姻是夫妻相互滋养、携手成长。爱情能治愈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伤痛,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当我们爱的能力得到成长,幸福自然在婚姻中浮现。但这一切需要相爱的人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持的决心,伤痛的愈合并不是仅仅因为我们遇到了好的伴侣,而是我们懂得借助爱情的疗愈功能,在爱中努力获得心智的成长。这并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心智的成长不会在爱中自然而然发生,除非我们承认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体会到的痛苦源自我们的内心,并有勇气撕开心中的“旧伤”清除病垢,重塑我们人格中被扭曲的部分。 于是我有了探寻亲密关系问题源头和幸福来源的想法,撰写此书的念头也由此诞生。此书的前三章通过对临床咨询中一些较为典型的个案进行剖析,试图从心理和社会文化等角度对案主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后三章则着重为读者分享一些亲密关系中我们应该知道的心理学原理,以及爱情婚姻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和建设技巧。为了提高本书的可读性,也为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写作过程中我秉承了“六经注我”的理念,在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借用其中理论之精华,对临床个案中的亲密关系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并把我对“每一段亲密关系都藏着我们的人生成长课题”和“婚姻是一个人获得成长和完善的最佳修炼场”的理解,融入各章节中。 为了保护案主隐私,全书案例均隐去了人物的真实姓名并只选取与写作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我在临床中还接触了大量的同性性取向人士和家庭性乱伦案例的咨询,由于该作品主要讨论婚姻家庭亲密关系常见问题,故未涉及此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会在以后的作品中进行梳理归纳,并编写出来,争取能早日与大家见面。 本书能够完成,首先要感谢案例中的各位来访者和我身边朋友们愿意与我分享并探讨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细节,他们与我分享的故事不仅为我提供了写作素材,也让我获得了成长。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这部作品,与家人所做的牺牲和朋友们对我的鼓励密不可分,还有我的同事陈燕梅老师和学生李雪、江文静、潘城泥和汪思思等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多次试读该作品,并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校对,在此一并感谢!当然我更要感谢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李敬编辑,她在对我的作品修订整理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正是有了她的辛苦付出,该作品才能正式与大家见面! 我自知个人知识储备有限,无论对案例的剖析还是理论的运用都存在不足,恳请读者在阅读之余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我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在此先说声谢谢! 陈昌霞 2015年12月20日凌晨于绵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