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丛书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主要根据《史记》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唐尧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除此之外,第一集还将《报任安书》收录进來,这是司马迁的名篇,是司马迁与任安的心灵对话,引进这篇文章,对于了解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张嘉骅,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出版《怪怪书怪怪读》《我爱蓝树林》《海洋之书》等作品,荣获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二十余项大奖。 目录: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少年读史记·汉帝国风云录》征和二年,任少卿因“巫蛊之祸”被治罪,写信来向他求助。司马迁很无奈:任少卿也和其他人一样,误以为自己能影响皇上的想法。但这不是事实,任少卿真是错得离谱!有些事情得说清楚,不仅是说给任少卿听,也是说给后人记取。基于此,司马迁心绪复杂地写下了著名的《报任少卿书》:少卿,早该给你回信,无奈事多繁忙,我们彼此能见面的日子愈来愈少。如今你身获不测之罪,再过一个月就是肃杀的冬季,我又要随皇上到雍地去,转瞬之间恐怕就是永别。我若不向你诉说心中的苦闷,势必遗憾终生,而你在九泉之下也会抱恨无穷。这么久才给你回信,请你务必见谅!……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遭受宫刑。受过宫刑的人,别人都不愿意与他比肩为伍,这并不是一朝一代的事。以前的卫灵公和宦官雍渠同车,坐在后面一辆车的孔子引以为耻,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因宦官景监的引见而受到秦孝公的赏识,孝公的臣子赵良为此感到惶恐不安;宦官赵谈为汉文帝驾车,袁盎上前怒谏,请赵谈下车。自古以来,没有人瞧得起宦官。任何事只要和宦官有关,一般人就会感到气馁,更何况是那些慷慨激昂的人!就算朝廷今天缺乏人才,又怎么能够让一个受过宫刑的人来为朝廷荐举天下的豪杰呢?……过去,我也曾厕身于下大夫的行列,在外廷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在那个时候,我没有为国家伸张法度,尽一份心思。如今身体残缺而成为一个扫地的仆役,身处下贱的地位,想叫我抬头扬眉,评论是非,不也太轻视朝廷,并羞辱当今的士子吗?唉!唉!像我这样一个人,有什么好说的呢?……当时,我陈述李陵的功劳,想用这个说法打开皇上的胸襟,以杜绝那些伤害李陵的言辞。可能是我没把话说明白,皇上也没进一步深究,以为我是在诋毁他派去的将军,为李陵游说,就把我交给了司法部门。我满腔的忠心终究没有表白的机会,由于“欺君罔上”的罪名,皇上最后同意了法官的判决……人总有一死,但有些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些人死得比羽毛还轻,这是因为死的作用有所不同……一个人不能在受法律制裁之前就自我了断,这已经有点卑屈,等到鞭子、木棍加身,才要为了气节而自裁,那不是更差劲?……我虽然软弱,想要苟且偷生,却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分寸,怎么会让自己陷在牢里而受这种莫大的侮辱?那些做奴仆婢妾的还知道为名节而死,更何况我置身这样一个无奈的情况。我之所以默默地忍受下来,贪恋这条性命,是因为心里有个愿望还没有完成,怕平庸卑微地死去,却没有把所写的文章流传给后世……左丘明双目失明,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终生都不能为世所用,于是退下来写书,想借由文章的流传来表白自己,抒发胸中的郁闷。我不自量力,这几年凭着笨拙的言辞,网罗了天下散佚的旧说遗闻,考察这些事迹,研究其中成败兴衰的道理。上从黄帝,下至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我打算借此探究天理与人事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成一家之言。初稿还没完成,就遇到那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还没有写成,因此面不改色地接受了残酷的刑罚……背负着污名,就难以立足;地位卑下,就会经常被毁谤议论。我由于口头上的言语而遭受这场灾祸,深深地被乡里的人讥笑,污辱了先人,又有什么脸面上父母的坟前祭拜?就算经过百代,这种耻辱也是有增无减的。我心里纠结得很,住在家里恍恍惚惚的,像丢失了什么东西;出门在外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背上没有不发汗,以致衣服都湿了。我简直成了宦官者流,哪有资格到深山去隐居?所以我只好随波逐流,跟着时代浮沉,好让自己别那么难过。如今少卿教我要“推贤进士”,不就跟我心里想的恰恰相反吗?就算我想美化自己,用漂亮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那也是于事无补。一般人都不会相信,反而是我自取其辱罢了。总而言之,只有等我死了之后,谁是谁非才会有个定论!……生命的定论任少卿被腰斩后没几年,司马迁也过世了。他的《史记》在汉宣帝以后渐渐流传开来,在每个时代都被传抄、刊行。百代之后,已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书痴迷,或感叹,或流泪。司马迁说得没错,人死之后,是非才会有定论,而司马迁这个人的生命定论就是:他忍辱负重,最终践行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太史公牛马走!太史公司马迁曾经抱着莫大的耻辱和无比的憾恨,卑贱地活在这个世上,只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愿望。他的事迹给后人带来相当大的鼓舞,让人们都知道:有形的生命固然会受到损害,无形的生命却能存之长久。在中国古代,《史记》是二十四史当中唯一的私修正史,也是写得最好的一部史书,影响非常深远。南宋史学家郑樵说:“百代以来,史官不能变更它的法则,而学者不能舍弃不读的,在六经以后,只有这部书。”三分钟读历史关键人都有他的“历史性”,对一个史家来说,更是如此。司马迁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很早就拥有历史意识,晓得自己该以什么来安身立命,那就是写一部堪比《春秋》的历史巨著。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司马迁很早就开始做准备,二十岁时的首次壮游尤其值得大书特书。这是一个非常明确而壮阔的生命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四十八岁那年,司马迁因李陵案而受牵连,从此成为“刑余之人”。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而司马迁忍辱负重,苟活于世,为的就是完成《史记》。生命的残缺让司马迁体会更多。当我们阅读《史记》时,会发现很多篇章都寄托了司马迁的情感和意志。历史因这种寄托而不再枯燥,而对历史人物的评说也因此被赋予了不凡的意义。史记原典精选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1\*GB3\*MERGEFORMAT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2\*GB3\*MERGEFORMAT②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3\*GB3\*MERGEFORMAT③者,欲遂=4\*GB3\*MERGEFORMAT④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5\*GB3\*MERGEFORMAT⑤羑里,演周易;孔子戹=6\*GB3\*MERGEFORMAT⑥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7\*GB3\*MERGEFORMAT⑦有国语;孙子膑脚=8\*GB3\*MERGEFORMAT⑧,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9\*GB3\*MERGEFORMAT⑨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10\*GB3\*MERGEFORMAT⑩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因李陵案遭祸,被关在牢里。于是感叹说:“我的罪过啊!我的罪过啊!身体毁坏,不能用了!”转念一想,说:“《诗》《书》言辞简略但意义深远,这是因为要表达作者心中的思虑。以前周朝的周文王被商纣扣押在羑里,因此推衍出一套《周易》;孔子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后来编写《春秋》;屈原遭到放逐,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于是有了《国语》;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世上才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了《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部分是圣哲贤人发愤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所以才追述往事,思考未来。”于是撰述陶唐帝尧以来的事迹,从黄帝开始,直到汉武帝猎获白麟为止。【注释】=1\*GB3\*MERGEFORMAT①幽于缧绁:囚禁在监牢里。幽,囚禁;缧绁,古代用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比喻为监狱。=2\*GB3\*MERGEFORMAT②余:我。=3\*GB3\*MERGEFORMAT③隐约:意义深远而言辞简略。=4\*GB3\*MERGEFORMAT④遂:通达。=5\*GB3\*MERGEFORMAT⑤拘:扣押。=6\*GB3\*MERGEFORMAT⑥戹:同“厄”,困厄。=7\*GB3\*MERGEFORMAT⑦厥:于是。=8\*GB3\*MERGEFORMAT⑧膑脚:挖去了膝盖骨。又叫作“髌刑”。=9\*GB3\*MERGEFORMAT⑨通:通畅地表达。=10\*GB3\*MERGEFORMAT⑩卒:终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