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永远的小太阳


作者:林良     整理日期:2014-09-14 20:48:59

这套书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经典散文作品集。在这些作品中,林良先生以浅白、幽默又充满感性的笔触,讲述了平凡生活中真情故事,文字浅白而有味,淡泊中有深意,为读者带来温暖与智慧。丛书共有7册,分别为《小太阳》《我是一只狐狸狗》《爸爸的16封信》《林良爷爷的30封信》《早安豆浆店》《会走路的人》和《回到童年》。《小太阳》: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只狗——一个平凡的家庭,在林良浅白、幽默又充满感性的笔触里,成了风靡台湾文坛数十年、历久弥新的《小太阳》。《小太阳》再现一个平凡家庭十五年的日常生活,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首位相隔十四年,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本散文体小说。全书处处可见令人莞尔的神来之笔,平凡里见真情,淡泊中有深意,是读着心目中永远温暖的光源所在。读完这本书,能发现自己的家的可爱,更能爱自己的家。 《我是一只狐狸狗》:《小太阳》里那只不说话的狐狸狗斯诺眼里的家:一个温馨的家庭:勤劳少言的妈妈,爱看书的爸爸,努力学习的大女儿,安静的二女儿,还有古灵精怪、调皮的小女儿。作品以狐狸狗对家庭成员的印象为开篇,以这只狗来到这个家庭的几件趣事为内容,向我们娓娓道来。作品的主题与其说是怀念与这只狗在一起的日子,不如说是通过这只狗来回忆家里的温馨往事。尤其是描写小狗离开的情节,作者刻意描写得轻松,顺理成章,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 《爸爸的16封信》:本书选取了现代孩子常见的16项困惑,做了亲切合理的剖析。这16封信,就等于一位家长对子女的16次亲切的谈话。这种娓娓长谈,是最“现代”的亲子沟通方式,却也是自古以来最为人接受的亲子沟通方式。其中,《朋友就像一本本的好书》一篇,曾入选台湾语文课本。 《林良爷爷的30封信》:本书是林良先生写给中小学生的一部经典儿童散文作品。作者分别从人际、学业、生活等方面,鼓励中小学生安顿身心、提升自我。本书是为中小学生解答疑惑、指引方向的最佳读本,不仅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独立阅读,还是家长、老师解决适龄青少年疑惑的最佳参考书。 《早安豆浆店》:阅读本书的31篇故事,能了解到哪些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人格美德,包括守约、专注、关怀、说好话和有计划等等。现代社会最大的缺失,就是忽略了品德教育。在人人重视品德教育的社会里,生活才会更安全,更幸福,有一个更快乐的明天! 《会走路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春秋时代思想家老子所说的话。意思是:走千里路的人,也是要从脚下的第一步走起的。本书共收录三十篇美德故事,内容包括负责、耐心、宽恕、好习惯和不慌张等等,希望读者能借由阅读跟美德亲近,培养人格美质。人人追求美德的社会,才是一个安全幸福的社会。 《回到童年》: 本书收录林良三十五篇文章,并邀请十位知名作家为本书做“引读”。叙述的是作者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童年往事,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透露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不但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而且内容温馨感人。阅读本书,除了可以丰富生活智慧、增加人生经验外,还可以从简洁的文字中学到一些写作的诀窍和技巧,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
  林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着“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台湾儿童文学界公认的“大家长”“长青树”。他生于1924年,祖籍福建厦门,曾任台湾国语日报社社长、董事长;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是台湾小读者口中的“林良爷爷”。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为儿童写作长达五十多年,以台湾国语日报“看图说话”专栏与小读者结缘,结集出版《树叶船》、《青蛙歌团》、《月球火车》,《小纸船看海》、《小动物儿歌集》等图画书作品十余册,散文作品《小太阳》、《林良爷爷的30封信》、《爸爸的16封信》、《会走路的人》、《早安豆浆店》、《回到童年》多册,儿童故事《我是一只狐狸狗》,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纯真的境界》等,另外翻译有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两百多册。曾获台湾地区“文艺特殊贡献奖”、“金鼎奖终身成就奖”、“中山文艺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读物金书奖”、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特别奖”等殊荣。
  目录:
  《小太阳》《我是一只狐狸狗》《爸爸的16封信》《林良爷爷的30封信》《早安豆浆店》《会走路的人》《回到童年》永远的小太阳林良
  桂文亚/文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童书出版人
  认识林良先生有三十余年了,这段时间,是从我进入儿童文学园地的第一天开始算起的。在这之前,我对儿童文学一无所知,刚接下民生报儿童组主编任务,就紧张地对自己说:“怎么办?我只听说过‘林良’和‘严友梅’两个名字耶!”没想到,之后的数十年中,我不但认识了“林良”,在工作上得到很多帮助,更从他的为人处世中,体会出“不卑不亢,乐天
  知命”的人生哲学。永远的小太阳林良 桂文亚/文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书出版人  认识林良先生有三十余年了,这段时间,是从我进入儿童文学园地的第一天开始算起的。在这之前,我对儿童文学一无所知,刚接下民生报儿童组主编任务,就紧张地对自己说:“怎么办?我只听说过‘林良’和‘严友梅’两个名字耶!”没想到,之后的数十年中,我不但认识了“林良”,在工作上得到很多帮助,更从他的为人处世中,体会出“不卑不亢,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三十年不算短,变化无常易使人产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然而每到这伤感沮丧的时刻,一叶新绿攀现心房,一轮小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我总是很自然地想起林良先生在《认识自己》这本书里的一段话——这一直是很能鼓舞我的一段话:“你听说人生的旅程是要经过大戈壁的,那么你就亲自去看看大戈壁。你听说人生的旅程是要穿过蒙古高原的,那么你就亲自在蒙古高原印一串脚印。”林良先生鼓励年轻人效法马可·波罗的凌云壮志:“背囊里带着许多‘听说’,亲自去体验人生。“因此,接受无常,接受考验,也成为生命之必然和自然了。林良先生是文坛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崇高社会地位的老报人,但在许多晚辈的心目中,林良先生却是一个对什么事都很“温和”的长者,温和到不生气、不骂人、不表态、不做任何决定;温和到甚至有点“有求必应”什么都“好、好、好”了。其实当然不是。当我们读林良的作品,就很清楚地读懂他心中万千丘壑,在天光云影中川行不止。因为林良先生是散文家,散文这种文体,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真性情和真才学,甚至可说,散文反射了一个作家的内在心灵,有如一面明镜,人格品性,高下立见。凭此,我敢肯定地说,林良先生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君子,他有自己的坚持与忍耐,也有自己不轻言妥协的人生规范。我们读他的作品受到感动,不如说是受到他可爱人格与性情的感召。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感受的。林良先生很爱护晚辈,但有他自己的眼光和期许。他为优秀的年轻儿童文学作家写序,不论亲疏,都带着长者的宽厚与恰如其分的点拨,在民生报童书中,好作品“配”上林良先生的“序”,才称得上“完美”;在民生报所主办的所有重要活动中,有林良先生举着讲稿“增一分嫌胖、减一分嫌瘦”的发言,才称得上“圆满”;而在所有儿童文学的评奖活动和研讨活动中,少了林良先生的参与,在场的朋友,必然都有点儿失落。也因为林良先生宽阔的心胸与度量,民生报与国语日报常年携手合作,为儿童文学园地做了很多努力与耕耘,这份情义,不要说民生报不会忘记,我个人多所受惠,对林良先生更是感铭于心,想来,除了“坚定志向”薪火相传,实在是无以为报啊! 耐读的《小太阳》 管家琪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小太阳》是林良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书上署的作者名字是“子敏”;林良先生向来是用“子敏”来写散文,用本名写童诗、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  这么说,好像“子敏”的散文是写给大人看的,小朋友能不能看呀?看了会不会打瞌睡呀?  请放心,如果“老少咸宜”是儿童文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这本出版于1972年的《小太阳》就是属于这种境界中的精品。难怪这是一本历久不衰的畅销书兼长销书,能够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又能够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读它的时候,脸上都会自然而然的带着笑意,心里也始终都是暖洋洋的;读《小太阳》的感觉,实在是太温馨、太有趣了。  不过,我把《小太阳》放在这份书单中,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阅读《小太阳》还能为我们的作文带来不少启发。  这样讲好像有点儿严肃?其实也不会啦,请听我慢慢说。  一般总认为,作文千万不能记流水账,可是《小太阳》里的素材却偏偏都是“流水账”。林良先生在《小太阳》的序言中说:“如果我不怕‘记流水账’的话,家庭生活的题材实在是俯拾即是。但是我写得很认真,痴心地想在‘流水账’里寻求一点意味;入迷地拆散流水账,组合成新秩序。我对‘流水账’并不抱反感,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重新组合了的流水账’织成的,问题是能不能织出‘锦’来。”  小朋友,如果你能够领悟这段话,你一定会受用无穷。是啊,平凡的生活并不“可怕”,并不缺少素材,并不是就不值得去描写,关键是在于你怎么写,能不能“化平凡为神奇”——最起码能不能为平凡注入新意。  那么,林良先生的秘诀在哪里呢?他风趣幽默,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他在文章中非常诚恳地倾注了真情实感……这些特点固然都早已经不在话下,不用多说,我觉得还有一个最大的秘诀,这是我从林良先生在《小太阳》绘本版的序言中找到的答案,林良先生说:“我当年是以童话的眼睛审视现实生活,如今,插画者是以童话的笔触描绘现实世界。”  原来,就是因为林良先生是“以童话的眼睛审视现实生活”,《小太阳》中才会充满了那么多可爱的、童话式的比喻,读起来也才会那么好看,那么童趣盎然。  比方说——  “她的小被窝里好像有一部小印刷机,印出一份一份浅黄深黄潮湿温和的尿布。”(《小太阳》)  “老二是一个不怕写的小人儿……不大懂得采光,书桌边‘麻将灯’照的是她的脑袋,她的作业本上有‘日蚀’。”(《家里的诗》)  “我的工作也常带有赶工的性质,所以也不得不请玮玮把书桌完全让给我。驱逐这个坚强的敌人要费很多的时间。她在东边被逐,改由西边上城;在前面被逐,改由后面攀登……”(《老三的”地方”》)  “‘喂’是要讲故事的。‘喂’是要不停地转移阵地的,大门口,书桌上,台阶上,水沟边。‘喂’的时候要看人,看狗,看云,看天。喂一口饭要答应她一个‘愿望’,喂完那一碗饭,我‘债台高筑’,几乎欠她整个世界。”(《喂》)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书中真的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至于把诞生在雨季中的小婴儿比喻成是“小太阳”,更是早已成了经典。  “窗外冷风凄凄,雨声淅沥,世界是这么潮湿阴冷,我们曾经苦苦的盼望着太阳。  但是现在,我们忘了窗外的世界,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小太阳了。小太阳不怕天上云朵的遮掩,小太阳能透过雨丝,透过尿布的迷魂阵,透过愁苦灵魂坚硬的外壳,暖烘烘照射着我们的心。”(《小太阳》)这样耐读的《小太阳》,不管读多少次,都还是会得到一种无比美好的感受。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 林良与《爸爸的十六封信》林文宝谈起台湾儿童文学,就会想起林良,他几乎与台湾儿童文学画上等号,对台湾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林良生于1924年,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是小读者口中的“林爷爷”。他以儿童文学为生平职志,作品以散文见长,除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太阳》外,《爸爸的十六封信》也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与关注,是国中、国小学生书柜不可或缺的一本儿童读物。《爸爸的十六封信》1971年由台湾省教育厅出版,2006年7月改由国语日报社出版(近期又将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简体版),至今重新数十版,可见此书的畅销。虽然此书的完成是在30年前,但是里面的议题却不因时空而产生时代隔阂。于1954年,林良开始每周在《国语日报》儿童版“看图说话”专栏执笔,直到2009年12月仍开辟《国语日报》“漫谈儿童文学”专栏,已经在《国语日报》写各种儿童文学评论长达60年,90岁的他仍持续发表作品,可见其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与执著。他获得了许多奖项,重要的有:1973年《小太阳》获中山文化基金会“文艺创作奖”、1994年文建会的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3年获得“金鼎奖终身成就奖”等。“浅语的艺术”与“善的种子”林良在《浅语的艺术》一书中,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写儿童看得懂的语言,就是所谓的“浅语”,让孩子能读得懂,儿童文学作品应当服膺在这种浅语的艺术中,说孩子懂的话,他认为浅语并非是低俗粗野的字句,反而是在晦涩难懂的字句当中抽丝剥茧,如剥笋子般,把最核心幼嫩的地方,留给孩子。林良也主张给孩子良善的事物,他如此说: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在作品里为孩子“布置美好的环境”是可能的,而且是切合教育原理的。(引自《浅语的艺术》)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家的工作应该是播种“善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林良的这番用意,并非认为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不是这样的,林良认为孩子纯洁的心灵,本质上就是温室里的花朵,要如何协助孩子能保持心灵的花朵盛开才为重要,而林良认为在孩子幼时,就应该积极播种,让孩子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采收;而非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知他们这个社会的丑恶及悲惨,最后才暗示着如何坚强地从暴风雨中辛苦地成长,林良认为这不适合儿童。不管是主张应该用浅语的方式让孩子读得懂文学,进而拓展视野、认识世界、喜欢文学,或者是坚持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播下善的种子,让孩子在生活挫败悲苦时,仍可以微笑乐观面对,让生活更好,这种为孩子着想的态度与思维,令人感动并深感佩服。每个小读者,林良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照顾,他就这样照顾着孩子那么多年,担心牵挂着孩子,知道孩子需要很多的故事滋润善的种子,因此他不敢搁笔,笔耕至今,以一种父亲挂心的姿态。《爸爸的十六封信》从何而来这本书的诞生,是当时“教育厅”的“中华儿童丛书”主编潘人木女士商请林良写给儿童的一本书。那时林良的大女儿樱樱恰好是国中生,有着许多人生问题,而很多时候,林良都需要赶稿,无法歇笔和女儿谈话,因此林良总在写完稿后,通常已经是夜阑人静的深夜,再把想法转换成文字,放在她的桌子上,第二天女儿就可以知道爸爸的建议与想法。而这些纸条,就是他们的“信”。这本书就是以这些“信”为本,再加上林良的“施粉化妆”而成,并且特别在16封信的前面,以女儿樱樱的名义编撰这16封信的来源和出版的由来,让这16封信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林良编撰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些信,一共有16封,为樱樱所保存。有一位出版家看到了,就想拿去出版,让所有的青少年都可以读到,樱樱得到爸爸的同意,就把这16封信给了那家出版社,并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序”,说明这16封信的由来。因此,这本书可说是亦真亦假的故事,但绝大部分都是林良的亲身经历,十分有趣。新版的《爸爸的十六封信》在本书前面特别增加林良及女儿林樱的序,也在后面附录增加林良对本书的话,以及三个女儿林樱、林琪和林玮给爸爸的话,可以一窥作家林良在三个女儿心目中的形象,也让读者一饱林良生活中的乐趣。比起旧版只有收录故事,没有任何序和附录,文学性反而增加,留给读者的想象也更多。《爸爸的十六封信》除了一开始《樱樱的话》外,共有16封信,分别为《为什么大家不理我?》《专心的人是活神仙》《“乐观”使你万事如意》《从从容容稳稳当当》《不敢站起来说话的人》《别人可以跟你“不同”》《朋友就像一本一本的好书》等,每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篇幅也不会很长,让孩子读起来愉快没有负担。这16封信大致又分为两种状况,一是爸爸有话要说,想与樱樱分享心情想法;另外一种,是解决樱樱所遇到的困惑难题,爸爸在信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樱樱,试图解决她的问题。这部作品还获得了“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台湾新闻主管部门评定“优良读物”等奖项,是林良儿童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儿童文学应如何“说教”这是一本教导孩子人情道理的书,教育的成分不少。照理说,孩子十分排斥这种训示的话语,在家里爸妈已经唠叨不休,再加上学校老师总是谆谆提醒,难道这些还不够?孩子仍愿意看一本有关教导为人处事的书籍吗?连我自己都不愿意。但是,林良运用信的方式包装这些冷硬的议题,反而产生一种非常好的效果。人都有偷窥的心态,想知道别人的秘密,想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愈神秘的事物愈让人感到好奇。写信是一种神秘的仪式,读信也是一种神秘的仪式。写信的人通常在跟某人述说着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有极大的隐私性;而读信的人透过信件,享受得到秘密的快感,所以读信通常是很快乐的。对写信者与读信者来说都是一种神秘的活动。林良借由书信的方式,让读者一饱偷窥的欲望,把孩子带进故事里面,信里面训诫的意味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接受了。这些故事不外乎是樱樱在家里、学校遇到的问题。爸爸试图利用各种方式让樱樱能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处理这些人生问题。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爸爸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樱樱分享,这种方式有如在听爸爸讲古、说故事,但故事与这封信的主题息息相关,格外有说服力。如在《为什么大家不理我?》这一篇,爸爸讲述自己如何误会亲密的朋友,与朋友决裂,互相赌气,而自己也无法加入别人的团体,感觉孤独,最后才发现朋友并非故意,而是有难言的苦衷,心结才顺利化解。借此告诉女儿樱樱,若受到别人冷落对待,必定有其原因,应该先学习不害怕,因为在还没认识一个新环境之前,自己何尝不是也单独一人,况且这世界还有很多爱你的人。以此告诉樱樱放宽心胸、不要计较,也教导她不怕寂寞的重要。这些都是爸爸透过自己的经验与女儿分享心得,是非常高超的说教手法,通常爸妈若是遇到孩子犯错,或者有困难,都会直接以严厉的方式训教孩子;而林良选择的方式不同,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爸爸也曾经遇到相同的事情,犯过类似的错误,然后爸爸如何解决,得到了什么启示,这种间接的说教方式,让孩子的接受度也大为增加。大人爱面子,其实孩子也是爱面子的。直接打击孩子的痛处是非常要不得的,会让他们颜面尽失,转化成愤怒,接下来有什么心事,孩子就会藏在心中,因为他们不想受到二次伤害。林良无意间也把教育孩子的方式教给老师父母,所以这本《爸爸的十六封信》不只孩子要读,家长也要读,从中学习林良对待孩子的方式。林良诙谐的笔触也在这本书层出不穷,许多幽默的对话都让人不禁莞尔,例如在《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中,有段爸爸和樱樱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既然那么困,那么累,你就先去睡吧。”我说。“不行啊!去睡,明天就要吃鸭蛋啦!”你说。“那么,你就去念哪!”“不行啊!我太累,念不下去了。”“好,”我故意说,“把书放在这儿,我替你念!”“爸爸!”你笑了,“我去想办法好了。”这段话只用了短短几句对话,就把樱樱要睡觉还是要读书的天人交战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非常有趣。这16封信中也展现出林良优异的文字说理能力,他总是能引经据典地说服读者。例如在《孔雀是不妒忌的》一文中,林良一开始就引用英国作家对孔雀的观察和观点展开整封信件,让人印象深刻,也把整封信要表达的内容,透过这段话作了很棒的诠释。林良就有这种功夫,利用简单易懂神来一笔的譬喻,既生动且说服力又强。这些信百看不厌,就好像在人生当中遇到了困难,爸爸坐在旁边,听你诉说心事,娓娓道来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心中得到温暖慰藉,然后继续走下去。整本书16封信、16个主题,9篇与樱樱自己的心灵成长有关,另外7篇则是与他人相处有关,主题不只照顾到孩子应该学习如何建立良好习惯与人生态度;他知道对孩子来说,朋友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还可能比父母重要,他也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才能得到友谊,获得快乐。在《爸爸的十六封信》中,因为主题大多集中在谈论心灵成长与交友的关系,受限于主题的关系,因此文章主要以叙事与说理为主,写景的文字几乎没有;这类较为“硬”的叙事与说理文章,读起来难免较为无趣,但是林良运用了一些技巧让读者不会觉察说教难嚼,反而觉得活泼有趣。生动活泼的对话、幽默的语言、“爸爸”的往事这三种林良的“化妆”手法,让叙事说理的16篇故事更为鲜活有趣,有了生命。市面上励志的书俯拾即是、眼花缭乱,为什么我要特别介绍林良《爸爸的十六封信》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不只是单纯的励志书籍,其中充满着丰盈的文学性。林良美丽的文字、精准的譬喻、幽默的笔锋、引经据典的说理等等,皆值得孩子学习仿作;再加上书信中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味道,这都会在阅读时不知不觉中熏陶着孩子。为孩子写儿童散文的人愈来愈少了,有林良这样优秀的散文家真是台湾儿童文学的福气,但忍不住感慨,下一个林良在哪里?——原文曾刊载于《文艺报》  





上一本:黑魂灵 下一本:多多和他的超级妈妈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永远的小太阳的作者是林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