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外婆一大早就会到豆腐坊买上一大块热气腾腾的豆腐提回家。到家之后先切下一块,预备着中午做上一个排骨炖豆腐。这可是我们一家最喜爱的菜品了。香喷喷的排骨,滑溜溜的豆腐,在配上一些切开的蒜瓣,美味至极。外婆总会一边炖豆腐一边对在旁边玩的我说“千滚豆腐万滚鱼,豆腐要细细地炖才人味。” 剩下的一大半豆腐,外婆就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放在笸箩里,蒙上盖帘布,再把笸箩挂在院子里的凉棚中,等到初二的时候,妈妈回娘家,一家人就会在涮火锅中吃到美味的冻豆腐了。 近几年,每次过年给外婆拜年,外婆都会和我抱怨,天气不够冷,豆腐根本冻不上,你们初二的时候回来,又吃不上冻豆腐了。 就这样,外婆亲手做的冻豆腐也只能在记忆里留存了,等待着我在回忆中细细品尝。 二十六的时候,外婆就会带上我去割上一大块猪肉和牛肉,以供过年这几天全家人大快朵颐。 相对于外婆,二十六这一天,才是外公最忙的一天,他要为村里的乡亲们写春联了。外公一直是个和善的人,遇上谁都会笑眯眯的,又是村子里不多的“文化人”之一,所以大家就都愿意请他写春联。 无论是谁请,外公都会欣然接受。有的人家会把大红纸裁好,备上笔墨纸砚,等外公一上门呢,喝上一杯茶暖了身子就可以直接写了。可一般的家庭不会裁纸,就是整整的一大张红纸,铺在桌子上,有的甚至连墨汁也忘了准备。这时外公就会一边打发我回家去取墨汁,一边用剪刀把纸裁开,结合着这家人的特点写上吉利又喜庆的春联。 每每写完春联,人家都会给外公一些准备好的谢礼,或是一坛子高粱酒,或是一筐柴鸡蛋,外公总是不肯要,笑眯眯地把我抄起来放在背上,踩着雪花,碎琼乱玉地走向家的方向。 现在,若是赶上哪年我到外婆家过年,写春联这活儿就分配给我了。外公会拄着拐杖走在前面,我们祖孙二人一家家为乡亲们写春联。一听到乡亲们夸奖我,外公都会压抑不住地高兴,就像自己的一个珍贵的宝物被夸奖了一样。可能,这是老人们最开心的事情了吧。 后面的几天,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因为家里不养鸡,买来的公鸡是从摊子上就给宰好的,发面蒸馒头什么的也是外婆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所以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我就会被送到二姨家,和小弟弟疯玩上两天再回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外婆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吃起来甜滋滋的。外婆还会把馒头蒸成寿桃的形状,每个寿桃的尖上点上一个漂亮的大红点,喜庆非常。 至今,外婆仍旧喜欢在过年的时候蒸上一大锅寿桃馒头,舅舅家的小闺女总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点有红点的尖吃掉。外婆说,我小时候也经常干这事,可我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 三十的时候,盼望已久的新年终于到了。 一大早,舅舅舅妈就回来了,一家人开始贴春联,贴福字。我还总会缠着舅舅扛起我,我坐在舅舅的肩膀上,来帖横批。那时候我认为,贴横批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后来弟弟妹妹们取代了我的位置,唯一没变的,是舅舅的肩膀。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公鸡一上桌,姥爷就和舅舅在院子里放起鞭炮了,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红色的纸屑和银白的雪交杂在一起,焕发着只有新年才有的味道。 下午的时候,外公会挂灯笼,两个又大又红的灯笼被挂在家里那两棵大槐树中间连起的铁丝上,偶尔有风吹来,摇摇晃晃,甚是好看。 夜色一降,一家人就会到院子里放烟花。我依旧骑在舅舅的肩膀上,指着空中璀璨的花火哈哈大笑。两只火红的灯笼照亮着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说说笑笑,吃吃喝喝,一家人一起守岁。每每是十二点不到我就歪在外婆怀里睡着了,直到第二天鞭炮声把我震醒。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小手放在枕头底下摸来摸去,果然,几个鼓鼓的红包端端地摆在枕头底下。我会打开看一下,数一数,然后仔细地放在外婆特意在棉袄上为我缝制的大口袋里。以后的几天,没事儿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数一下。一家人都会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财迷。 破五的饺子,十五的花,新年的脚步就这样一天天远去了,新的一年又悄悄地爬上大槐树的顶端。可大家还沉浸在年味里,久久不能自拔。 现在总会回忆起小时候的年味儿,说不出来,却弥足珍贵。 那些美好的日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和城市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模糊的记忆,可一听到鞭炮声,眼前还会浮现出外婆忙碌的身影,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场面,和那久久不散的故乡的年味儿。P11-13 窗外,秋色已茫茫。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整理和修改这些小散文。当他们一篇篇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时候,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些旧时光瀑布一样袭来,盖住我的脸。 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就喜欢写散文了,每有感触都会拿出笔记本洋洋洒洒地记录下来,而这些只言片语却不能成文,更具体点说这不过是我的一些成长摘记,勾画着我的故事和思想,记录着我的欣喜与悲伤。 后来有些篇幅比较长而饱满的,我便加上题目拿去投稿了,所幸的是编辑老师们从未对我的文章做什么大量的修改,质量合格的便刊登了。所以这些稿子还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示人,这无疑是一大幸事,因为它们是我的个性,气血,甚至生命。 写散文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大学,算来发表和未发表的加起来也有几百篇了。这次,我是将那些和我的童年生活和成长岁月有关的小散文加以修改和整理,一来是可以用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现给读者。再者,这也将是一个我送给自己的礼物,关于自己那个永远难以忘怀的纯真年代和烂漫岁月。 我是热爱我的童年的,因为它既美好又短暂,有那么多的故事,写也写不完。可每每提起笔就又会觉得那些心境和往事犹在言外,记录他们就像是用语言去描述静默,有些苍白又无从开口。所以这些成型的散文,我也倍加珍惜,就像是对待我那些珍藏的记忆一样。 看着那些曾经写下的文字,总会陷人一片记忆的洪流,很多次都是整整一上午都对着面前的稿子回想那些真实的故事。这些稿子更像是一台时光机,可以带我穿越时间跨过空间的限制,飞翔我那个含混而唯美的童年。我会想到那些铺满天空的晚霞,外婆疼爱的表情,我曾无数次堆起的雪人,爷爷教我书法时的严厉……太多的往事拉住我的手,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童年真是每个人的宝藏啊! 其实,对于书的名字,还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呢!因为总是拿不定哪个名字更适合这些关于我那些不舍和留恋的小散文,所以我就把中意的几个名字发给了高璨,慈琪,李唐,潘云贵和研小色,最后他们都觉得《隔日沉香》最适合。权衡很久,决定就听从朋友们的建议,就叫《隔日沉香》!没想到,这几天却越看越觉得合适,越听越喜欢。这些故事确实是我的隔日沉香,在我记忆中散放着惹人沉醉的馨香。 抚摸着A4纸打出的那些文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饮水思源,如果没有那些老师的帮助和抬爱,可能,我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走上写作的道路,而这些记载着回忆的文字也就不会存在了吧。 谭旭东老师,他的无私帮助和谆谆教诲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他总会语重心长的教导我写作与做人的道理和意义,告诉我文章的本质是记载那种不朽的东西。所以我每每写作,都会回忆着老师的告诫,惜墨如金且如芒在背。对于谭老师的帮助,我想我只能通过更加努力的写作来完备自己、提升自己,作为对老师的报答。 冯淑娟老师与金本老师,把我引领上了写作的道路,我的这些小文章总是拿去请他们批评指正,而他们的评语往往比我写的字数还多。金本老师至今还总是帮助我修改诗稿,没有他,我的那些小诗可能还只存在于我的笔记本里吧。 张之路老师,几次长谈,启迪了我的心灵。他告诉我————现实比虚构更离奇! 张莉老师,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用那种亲切的话语点醒我————要做世界上唯一的报信人! 还有曹文轩老师,徐德霞老师,车延高老师,杨克老师,娜仁其其格老师……我是幸运的,我的成长有那么多老师的陪伴和教导,所以我才有信心走在这条文学的光芒大道上,或许,我一辈子都只能做一名文学的基数,可我人生的意义却由此而改变! 在学校,诸多老师指导我写作的同时关心我的生活,让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思索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命题。赵利民院长、刘红英书记、郝岚院长对我的创作与学业给予帮扶与指导,使得我心无旁骛地学习。 最值得我感谢的还有亲切待人的李蓉书记,她关怀我的生活,指导我的写作,而且以她的正直和包容影响着我的人格。 还有亦师亦友的张玥老师,用她独特的方式一步步指引着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开朗美丽的张素玲老师,亲切地帮助我处理棘手的问题;才华横溢的尹德军老师,耐心地指导我进行我钟爱的京剧学习。他们在我心中早已不再是师长般的存在,更像亲人一样,在我无助时给予我开导,在我得意时给予警醒,这是我一生难忘的恩情,唯有感动流淌在心底! 高强学长、陆文婧学姐、孙蓉蓉学姐、王倩学姐、张悦学姐对我的创作给予最大的支持,尤其要感谢吴玉琢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这些都是我珍贵的记忆。 还有我亲爱的妈妈、爸爸和四位爱我至深的老人,他们的健康是老天对我最大的垂爱! 还是说回这部散文集吧。在这些文章里,我竟然能看到几个小小的身影,冲我微笑着招手。他们现今的故事里似乎书刻着我的曾经,也正是他们给了我回忆的动力和书写的源泉。石琬峤(峤峤),王彰文(贝贝),李卓逸(齐齐),王一诺(乐乐),这几个小朋友的新鲜事总会第一时间传到我的耳朵里,那些听起来令人不禁捧腹大笑的事情往往正是我曾经最难以割舍的记忆,被勾起的回忆就会像春水一样流淌过我的心田。所以,我才能提起笔,记录下来那些故事。所以我最应该感谢他们几个小精灵,谢谢他们的可爱和顽皮,那是我灵感的来源。 我总会思考,为什么长大之后才觉得童年是那么美好,而小的时候身在幸福之中而不自知。可能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都不可能重演,而不能重演的幸福一定是最美好的。 还记得小的时候特别的固执,会因为《小王子》里的描述而去寻找一只狐狸,而且还求妈妈买来了一盆玫瑰养,每天都坚持和它说话,抱它晒太阳,给它浇水,我固执地认为它一定是非常柔弱的,像小王子的玫瑰一样,有一丝的风都会把它吹病,所以就对它倍加呵护。可到后来它还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一点点凋零了,当时只顾得伤心,却从来没有质疑过童话。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是相信童话的吧! 因为相信童话,所以即使长成了大男孩,我还是保持着一颗童心,喜欢和妹妹一起看动画片,读童话故事,用自己的稿费给妹妹买公主裙和小王冠,乐此不疲。还记得那次和慈琪聊天,我们谈到的大多都是童话,她说:“相信童话的孩子一定有一颗善良却充满忧伤的心。”果然就是如此,每每看到一朵花的凋残或是一个小生命的陨落我都会认认真真地难过好长一阵儿。所以当把快乐写下来的时候是那样开心和流畅,而记录那些忧伤和酸辛又是那样的耗费气力。写作真是个奇怪的事情,起初是因为兴趣,后来就会成为一种记录人生描绘世界的习惯,融进血液里,与年龄一同蓬勃地生长了! 《隔日沉香》里的散文是我自己很喜欢也很珍惜的作品,并不是因为写的多么好,而是那些情节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而那些感受也确实是我内心中最朴素的想法。这些散文承载着我童年最美好的岁月,像一艘小船,载着我在记忆的小河里畅游。我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分享我的童年故事,更希望我的小感触能与朋友们那些小小的心思不谋而合,那真是一种快乐啊! 最后,祝大家幸福! 陈曦 2013年9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