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情豹传说


作者:沈石溪     整理日期:2021-12-28 05:11:06


  四只哨兵天鹅的生命档案
  我是个动物学家,专门研究鸟类。我和藏族向导强巴在漾濞湖观察也妥啸天鹅群已经持续了七八个年头。漾濞湖是滇北高原梅里雪山脚下一座大型天然湖泊,被誉为滇北高原的一颗明珠,是大天鹅、啸天鹅和疣鼻天鹅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
  啸天鹅又名小天鹅,羽色洁白,飞到天上像一朵朵白云,落到湖里像一片片白帆。啸天鹅无论长相还是生活习性都与大天鹅大同小异,也是白羽红喙黄掌,也是以家庭为核心群居生活,所不同的是,啸天鹅嘴壳较短,所以又叫短嘴天鹅。啸天鹅体态比大天鹅娇小,颈部靠近脑袋的部位羽色呈淡金色,更显得娇美华贵。别看啸天鹅体形不如大天鹅,可叫声却比大天鹅响亮得多。在所有种类的天鹅中,啸天鹅的叫声最有气势,啸天鹅,顾名思义,就是善于仰天啸叫。顺便说一句,橙色嘴壳基部有黑色瘤状突起的疣鼻天鹅,性格特别娴静,虽然也有发声器官,虽然也能吭吭鸣叫,但很少叫,别名是哑天鹅。
  也妥是这群啸天鹅的首领,按照动物群落命名习惯,我以首领也妥的名字来命名这群啸天鹅。
  啸天鹅属于群居性候鸟,秋天梅里雪山降落第一场雪之前,啸天鹅群就会飞往江南水乡越冬,春天桃红柳绿,啸天鹅群又会回到漾濞湖来。
  人类社会有句俗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不仅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包括两足行走的人类在内,许多猛禽猛兽都对天鹅肉垂涎三尺。啸天鹅生活在人迹杳然的江河湖泊,以四面环水的沙洲营巢,极少到远离水域的陆地去活动,尽管如此,仍免不了会遭到雕、鹰、狐、狼、獾等天敌的袭击。
  由此,啸天鹅群发明了哨兵制度。
  哨兵制度,是啸天鹅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赖以生存的一道安全保障。
  所谓哨兵制度,就是由几只天鹅不分白昼黑夜专门负责警戒工作。白天,当其他天鹅忙着下湖捕捞鱼虾,哨兵天鹅就登临土丘或礁石,为群体站岗放哨,一旦天空出现金雕、苍鹰等食肉猛禽恐怖的影子,便及时发出报警的鸣叫。鸣叫是啸天鹅的强项,嘹亮激越的叫声可以让天鹅群迅速转移。夜晚,当天鹅们在湖心岛进入梦乡,哨兵天鹅会在岛的四周巡走警戒,一旦出现狐狸、水獭等食肉猛兽狡诈的身影,便及时呜叫报警,用长长的啸叫声将天鹅们从睡梦中唤醒,做好应战准备。
  哨兵通常由二十岁龄左右的独居老雌鹅担当。天鹅算是鸟类中的长寿者,能活到二十岁至二十五岁。我不晓得为何要让风烛残年的老雌鹅来担当哨兵,野生动物许多行为对人类来说都是谜。也许面对凶险莫测的复杂环境,雌性比雄性更敏锐更细心更有耐心更有爱心更负责任更能吃苦耐劳,老雌鹅阅历丰富,具备丛林生活经验,是肩负哨兵重担的最佳人选。也许由老雌鹅担当哨兵的另一层理由是,老雌鹅失去了繁殖能力,已不能再生儿育女,它们到了这个年龄,丧偶独居后,也不可能再找到新的配偶,它们对群体唯一继续能做的贡献,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剩余的生命,为群体提供安全保障。
  野生状态下的动物,没有安度晚年的说法。
  也妥啸天鹅群是漾濞湖最大的天鹅群,有老老少少一百三十余只天鹅,属于天鹅社会的名门望族,像这种大型啸天鹅群,通常需要四只哨兵天鹅来负责警戒工作。我发现,哨兵天鹅更替很快,很少有哪只老雌鹅能在哨兵岗位上干满两年的。哨兵工作辛苦而繁重,它们年事已高,一旦成为哨兵天鹅,短则几天,长则数月,就会被严酷的生活淘汰,它们最终的结局,无一例外都会以身殉职,死在哨兵岗位上。P9-11
  互惠关系中的豺和狼
  豺和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但在汉字里,却把豺和狼组合成一个词,豺狼豺狼,大家都这么说,好像豺和狼是一对专门合伙干坏事的臭味相投的朋友。这真是大错特错了。
  动物行为学有一条定理:两个物种行为和习性越相近,关系就越紧张,争斗就越频繁。在野外,豺和狼由于体形大小比较接近,在大自然食物链中的排序比较接近,都是以群体围攻和长途奔袭作为主要狩猎手段,都是以中小型食草动物作为捕食目标,彼此的行为和习性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两种动物亘古以来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狼一旦发现豺的踪影,便会穷追猛撵,赶尽杀绝。有意思的是,狼找到了豺窝,倘若豺窝里只有幼豺在,狼会把幼豺咬死,但即使饥肠辘辘也不会吃掉幼豺,而是在被咬死的幼豺身上拉屎撒尿,故意留下浓烈的狼的气味。据说这样做更能对豺起到威慑、恐吓和驱逐的作用。而豺如果遇到狼窝,发现了没有成年狼陪伴的幼狼,也绝不会心慈手软。更有意思的是,豺对付幼狼的手段似乎更高明些,不仅不会吃掉幼狼.也不会咬死幼狼,而是咬断幼狼的膝盖,造就一只永远站立不起来的残疾狼。这样做的好处是,成年狼会对残疾幼狼弃之不舍,耗费心血抚养不可能自立的后代,白白错过新的繁殖机会,若干年后,残疾狼终于死了,成年狼便会怀着悲伤失落的心情远走他乡,这辈子再也不会回到这带给它惨痛记忆的地方。
  可以这么说,狼与豺是一对天生的冤家,有狼无豺,有豺无狼,水火不能相容。
  不难理解狼与豺之间的敌对情绪,这和同行相妒的道理有点儿相似————资源有限,生存不易,减少你一分存活机会,就等于增加我一分存活机会。
  这就是豺和狼的关系,凶残狠毒得令人发指,奸诈狡猾得令人切齿。这大概就是豺狼之所以比其他食肉猛兽更让人憎恨、更让人厌恶的原因吧。
  但有一件事情,却改变了我对豺狼的看法。两年前我到坐落在滇北高原的香格里拉野生动物救护站去采风,看到一只母豺和一只母狼被圈在一个露天笼舍里。正值霜降时节。寒风瑟瑟,母豺和母狼蜷缩在背风的角落晒太阳,彼此相距不足一米,却像老朋友似的相安无事。我很惊讶,便打听事情的缘由。管理员告诉我,母狼两只前爪受过伤,指甲全部脱落了,在野外无法抓牢猎物,实在饿极了,便跑到寨子里来偷鸡吃,被村民捉住后送到救护站来的。母豺的嘴歪得很厉害,左侧的牙齿全裸露出来了,估计是在与狗熊争食时被熊掌掴歪的,严重影响噬咬能力,也找不到东西吃,半夜三更偷偷溜进救护站来偷狗食,等于自投罗网成了救护站的居民。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太多了,救护站“人”满为患,不可能给每一种动物都提供单独的居所,便合并同类型,把习性相近的数种动物圈养在同一空间。于是,母狼和母豺便走到一起来了。刚开始时,这两个家伙互相咆哮,狼眼和豺眼里射出仇恨的光,恨不得生吞了对方。但几天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按照规定,救护站定时给母狼和母豺投喂大块生牛排,母狼和母豺在进食时都遇到了问题。母狼前爪的指甲已经脱落,无法进行正常撕扯,很难将牛排分解开来;而母豺嘴歪得太厉害了,无法进行正常噬咬,很难将牛排上的肉啃下来。管理员也没发现究竟是母狼还是母豺想出了互相协作撕吃牛排的办法,反正几天以后,母狼和母豺就合作进食了。当管理员将大块牛排扔进栅栏,母豺便用锐利的爪子紧紧攫抓住牛排,母狼便用犀利的狼牙噬咬牛排,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很快牛排上的肉便成了它们果腹的美食。管理员介绍说,合作确实大有成效。在没有合作前,无论是母狼还是母豺,吃一块牛排都要折腾一个多小时,弄得筋疲力尽不说,还无法把牛排上的肉啃干净。自打进行了合作.一块牛排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而且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都不浪费。更让管理员们感到欣慰的是,合作进食不仅解决了吃牛排的难题,母狼和母豺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它们不再用冷冰冰的暗藏杀机的目光敌视对方,也不再互相咆哮威胁。过了一段时间,它们竟然并排躺在一起晒太阳。有一次母狼不小心被栅栏上的铁丝网划破脊背,母豺还用舌头替母狼舔疗伤口呢。
  望着躺在一起晒太阳的瘸子母狼和歪嘴母豺,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豺与狼绝非是我们想象中的不可调和的世仇宿敌,是的,它们互相敌视并进行着穷凶极恶的争斗,但说到底,是环境迫使它们这么做的。生存空间有限,生存资源有限,唯有杀戮才能获取生存利益,它们当然选择杀戮。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在一个必须依靠杀戮才能存活的大环境下,越是脾气暴戾者越是心肠歹毒者越能活得潇洒,越是脾气平和者越是心地善良者越活得艰辛,久而久之,脾气平和心地善良者便被淘汰出局,脾气暴戾心肠歹毒者便会在族群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假如任由这种现象持续并蔓延,世界就会刀光剑影永无宁日。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首要条件就是改善生存环境,修正自然选择机制。假如出现这样的生存环境:越是脾气平和者越是心地善良者越能活得潇洒,越是脾气暴戾者越是心肠歹毒者越活得艰辛,久而久之,脾气暴戾心肠歹毒者便被淘汰出局,脾气平和心地善良者便会在族群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也就日趋和平安宁。
  要想做到这一点,互惠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何谓互惠?就是在给予你好处的同时,我也从你身上得到了实惠。也可以这么解释,利他和利己包容在同一个行为中。就像香格里拉野生动物救护站里的那只母狼和那只母豺,通过合作能给自己带来生存利益,它们就会抛弃前嫌选择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仇恨慢慢消融,友谊慢慢滋生。互惠性质的合作越多,友谊也就越浓;互惠性质的合作越深,友谊也就越重。合作到了互相依赖的程度,想要拆散它们恐怕也不容易了。





上一本:相逢天池湖 下一本:巨人西米和猫骑士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情豹传说的作者是沈石溪,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