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腊八节”。 在腊八节这一天,古人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还要驱逐陈年的病疫。腊月击鼓驱疫之俗至今在一些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节的习俗,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喝腊八粥了。民谚有云:“腊七腊八,出门冻杀。”在寒冷的日子里,来一碗热气腾腾、软糯香甜的腊八粥,又充饥又驱寒,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呀!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很是耐人寻味,对教育后代承传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大有益处。 从前有一对勤劳的老夫妇。老汉早出晚归,精耕细作,田里年年五谷丰登;老婆婆勤俭持家,忙进忙出,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但他们的儿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整天好吃懒做。 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止一次地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你现在靠爹娘,将来怎么办?你也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后来,懒儿子娶了个媳妇。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个媳妇比她丈夫还要懒,日上三竿不起,踢倒了油瓶都懒得扶。婆婆时常劝儿媳妇要勤俭持家,儿媳妇却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后来,老两口先后去世了。小两口办完了丧事,回到家中,看着老两口留下来的粮食、衣物,丈夫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妻子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就这样,两人在家里不事生产,坐吃山空。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当年庄稼郁郁葱葱的田地里长满了荒草,家里的柴米油盐、衣被鞋袜都用光了,小两口也断顿了。 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小两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床上抖得像筛糠一样。丈夫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豆子,如获至宝,忙用手把它们一粒粒地抠出来;妻子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小心翼翼地一粒粒挖出来。这些平日里他们看不上眼的东西,此刻都成了救命稻草。 他俩饿着肚子趴在地上东捡西凑,忙了半天,好容易凑起了一把粮食,有小米、大米、黄豆、红豆、高粱……凡是能找到的可以充饥的东西都在这里啦。他们把这些粮食放进锅里。把炕上铺的草塞进灶膛,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煮熟之后,早已饥肠辘辘的两人忙一人端起一碗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了几口,他们忽然想起了二位老人的教诲,非常后悔没有早听进去,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 正在两人追悔莫及之时,刮来一阵大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登时房倒屋塌,把两人压在底下。等到乡亲们赶来,七手八脚地扒开废墟,两人已经没救了,地上还有被砸破的碗,碗里残留着没吃完的杂米粥。乡亲们看看这情形,也就明白了大半。 从此以后,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乡亲们家家户户都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他们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教育他们要勤劳、节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就是这样来的。因为这粥是在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除了吃腊八粥,腊八节还有各种有趣的饮食习俗,比如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制作腊八豆腐,陕西则有美味的腊八面。北方的许多地方,人们会在腊八节这天用醋腌制腊八蒜。腌好的腊八蒜颜色翠绿,酸辣爽口,十分下饭。 此外,有的地方还有腊八节吃冰的习俗。腊八前后,天寒地冻,取冰不难。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今后的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P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