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活在末日,我们如何行为处事?这是很多文学作品探讨的未来场景。《末日列车》作者高群芽也试图与孩子探讨这个假定的问题。 孩子探索末日列车的过程,可以理解成一个试错的过程。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走过来,一次又一次调校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比如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些大荧幕上播放的往昔岁月和放进博物馆里的照片,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可以追寻的美好生活;比如要对号入座,否则将陷入秩序的混乱之中,而在座位异常紧张的末日列车上,这样做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关乎整个末日列车能否正常地运行下去。还要学会让座,资源越是紧张的地方,越要学会谦让。无休止的争斗将迎来更为恶劣的生存坏境和人际关系,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末世而非乱世,也许作者不想让孩子面对礼乐崩坏之际人性的争斗。地球上仅剩的人们被限制在列车上活动,只是空间有限,资源贫乏。这样一来,读故事的孩子自然会去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被稀释和忽略的问题。假设是残酷的,问题的解决却相对轻巧。明白了这些道理,设计师的问题就不难回答。设计的问题从来就不只是技术的问题,顶层设计从来都关乎人文关怀的。 爱收集美好东西的鼹鼠是末日列车上的诗人、哲学家。因为末日列车的顶层设计不指向希望便没有未来。设计师没想到的问题,故事里的小角色想到了。童书往往是这样设计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