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系列故事》由李彗生主编。“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在儒家创始人之前的殷商社会,统治阶级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和世袭制;当时,“礼”就是这些制度的体现。在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礼”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礼”是具有道德意义的本体范畴。在《论语》中,孔子多处讲到“礼”。孔子讲,礼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靠前,是指西周到春秋时的社会制度。第二,是指各种礼节仪式。第三,表示谦让、礼貌、耿直、恭敬、勇敢的个人品质。第四,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孟子认为,“礼”主要是“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以札存心,有礼者敬人,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也十分强调“礼”的作用。“无礼义,则上下乱。”荀子的学说中,“礼”占有核心地位,是道德生活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优选准则,是衡量事物的标准。“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使人们相互和睦,指导、约束人们修身和治国。“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令行止,优选者之事毕矣。”“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司马光进一步强调“礼”的统治功效。他认为,正是因为有“礼”,才确定了等级制度,从而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礼”与“敬”为一体,能否做到札与敬的统一,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礼”,作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道德规范,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它所特定的价值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符合社会需要,从道德上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诚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礼”都受它的时代性,但无论何时,“礼”都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纽带。尤其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更缺少不了“礼”的作用。四川巨人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教育》连环画丛书之《“礼”的系列故事》,个个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像串连的珍珠,紧紧围绕“礼”这一道德范畴,自成一家,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诸如“程门立雪”,宋代有两位学者,一个叫杨时,一个叫游酢。二人都很有学问,为了在学业上有更多的建树,他们决定不远万里从南方北上,拜有名的儒学家、“程朱学派”的创始人程颢和程颐为师。一个寒冷的冬日,洛水冰天冻地。他们二人来到程宅,发现程老先生正坐在摇椅里闭目而睡,就轻手轻脚地退到大门边等候。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气温急剧下降,鹅毛般的雪片随着呼啸的北风飘了下来,衣着不多的杨时、游酢冻得难以忍受。但他们却不能跺脚,怕跺出声来会吵醒老师,所以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任凭风吹雪打。程颐门前那两对深印雪中的脚印,是古人追求真理虔诚和执著的明证,两对脚印上镌刻着东方文明的真谛:尊师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