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弯月河


作者:郝周     整理日期:2016-09-18 11:28:25

1.小说以湖北黄梅的乡村为背景,颇具沈从文与废名的遗风,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2.一幅民风淳朴的乡村生活画卷,意境优美,仿佛一曲悠远的田园牧歌。既受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3.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萧袤老师倾情推荐。4.装帧精美,图文并茂,一幅幅水墨画与文字相得益彰。 
本书简介:
  这是一部少年成长小说。作品通过年轻画家桐桐的四幅画稿,引发了桐桐对儿时的回忆。由此,我们也跟随作者去探秘那一个个感人至深、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故事,揭开一个个谜底:喜欢用铜烟斗体罚学生的弯月小学老师秦大头有着怎样的秘密?女孩柳眉遭遇父亲意外身亡等一连串家庭变故后,又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怎样惊人的内幕?善良的弱者宝佬受惯他人欺凌,愤而抗争,然而在他人生死关头,他能否听从善良本心的召唤?采茶姑娘水芳和号手梁云飞两情相悦,却与父命相违,她将如何取舍?童心如镜,桐桐的内心已照出了成人世界的纷扰……
  作者简介:
  郝周,男,1984年生,湖北黄梅人,现居深圳。自2012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有近100篇短篇小说、童话作品刊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故事大王》《文学少年》等30多家刊物。多篇作品被《儿童文学选刊》《意林》转载。部分作品入选《2014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我的开心故事书》等多种选集。2014年出版“柯小可”系列儿童探险小说3册:《魔镜迷踪》《最后一个僰人王子》《古寺疑云》。2015年10月出版抗战题材长篇儿童小说《偷剧本的学徒》,获评中宣部2015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
  目录:
  引子第一章 秦大头第二章 烟斗的秘密第三章 柳眉的心事第四章 认 亲第五章 陀螺比赛第六章飞旋的陀螺第七章 天鹅茶场第八章 悠扬的号声前言至今犹当画稿看萧袤至今犹当画稿看萧袤
  我其实不会写序。我的第一部短篇童话集,请的是周锐老师作序。在结尾部分,周锐老师写道:“萧袤说,周老师,我一直记着您对我说的话:你还要吃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我现在仍然要对他说这句话。我知道他不怕吃苦。不怕吃苦,才有他的今天、明天。想想好笑,过去是前辈作家对我说这种话,不知不觉到了自己说这种话的时候了。萧袤也有说这种话的一天吧。”这一天真的来了,因为我仿佛记得也曾对郝周说过:“你还要吃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在给郝周的前一本书(《偷剧本的学徒》)作序时,我说:“郝周厉害。”这是脱口而出的由衷赞叹。看过他这部长篇儿童小说《弯月河》后,我想说的是:“郝周真的很厉害!”——由“写序”这个话题,我突然想到了“文脉”这个词。(这个等会儿再说。)我记得周锐老师的童话集,请的是孙幼军先生写的序——周老师说,这好像是孙幼军先生写过的唯一的一篇序。看过《弯月河》后,我自然想到了故乡最有名气的大作家废名先生。废名先生的集子,总是请他的老师周作人作序。我之所以由《弯月河》想起废名,是因为废名先生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写故乡的。外乡人读起来可能会有一点儿“隔”,作为同乡,不但不觉得“晦涩”,反倒觉得蛮亲切,有会意。会意处甚至会得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啊,废名先生把故乡写得真好!”“太好玩了,正是这样子!”《弯月河》里的主角叫桐桐,是个小男孩,这也让我自然地联想到废名先生《桥》里的小林。虽然他们年龄不一样,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桐桐的形象就是让人想起小林,好奇怪!说起来,废名先生写小说也不是特别重视写故事,甚至没有故事。但是,美,好看,有意味,乃至有禅味。是朴素的美,是人性的美,是自然风光的美。《弯月河》不一样。虽然郝周说“我写的是一本带点儿散文化的小说”,但我以为,郝周还是会讲故事的。在《弯月河》这部长篇小说里,郝周实实在在地讲了好几个故事。正如禅宗所说的“一花五叶”,由桐桐的画稿,引起桐桐的回忆,带出发生在桐桐身上或跟桐桐有关的同学、老师、家人、大人等四五个故事,拢起来又是一个故事。这就是结构吧。这个结构很巧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苦心经营的随便”——这后一句话是汪曾祺先生说的。汪曾祺先生的老师是沈从文先生。沈先生教汪先生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说是:“要贴着人物来写”。这就说到人物塑造了。《弯月河》里写了各色人等,有名有姓的几十个。主要人物如桐桐、柳眉、黄毛、细牛、赖小武、宝根、秦大头、五爷爷、花子爷爷、梁云飞、鲇鱼……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构理顺了,小说才立得起来。人物写活了,小说才好看、耐看。说起沈从文先生,不得不提到他的《边城》。《边城》里的翠翠和傩送、天保的故事,是不是很凄美动人?在《弯月河》里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水芳和梁云飞、鲇鱼之间的纠葛与缠绵。不同的是,《弯月河》里大人之间的“纯爱”故事,是通过桐桐之眼来观察的。桐桐甚至成为“穿针引线”之人。竟然也有“赛龙船”!虽然是大人之间的事,却写得那么美,那么扣人心弦。忽然想到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纯文学。也就是“很文学”的一部儿童小说。这其实是有难度的。儿童文学当然不能只写儿童。通过儿童之眼,写跟儿童息息相关的大人,也是儿童文学题中应有之义,就看你怎么写,写得好不好。我认为郝周拿捏得很有分寸。这里有个度——写得美不美,是不是适合儿童看,能不能引起儿童求真向善的心理,是判断的标准。当然了,作为一部儿童小说,《弯月河》大量的故事是写儿童的,写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儿童生存状态。他们有他们的快乐与忧愁,个性与命运,理想与追求。虽然带点儿“过去时”的历史感,但因为作者的童心与天赋,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想说的是,它既是儿童的,也是文学的。它既是趣味的,也是忧伤的。它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因为童心是不变的。是我们作为“过来人”,不应该忘记的,也是值得讲给现在的小孩子听的。虽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故事”,我相信只要有童心,有文学品位,有审美眼光,现在的小读者同样会看得津津有味。说到趣味,趣味在哪里呢?细节之美。看小说有时候就是看细节。细节好,才觉得血肉丰满,血脉贯通。《弯月河》里好的细节比比皆是,这里就不举例了,细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去分析。情节之美。小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好的故事讲得通,有逻辑。不好的故事才想当然、胡编乱造、不讲道理,为了所谓的“传奇性”(实则是故意吸引读者眼球)连常识都不要。《弯月河》里的故事情节是一环套一环的,是“铆”得上的——木匠做家具,有卯有榫,榫头和卯眼要对得上、卡得住、扣得牢才行。精制的卯榫结构的家具是不用钉子的,而且非常牢靠。《弯月河》里的故事情节,就是卯榫结构。语言之美。《弯月河》的语言是朴素的,实在的,平和的,通俗的。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好懂,不花哨,不来虚的。有一说一,也很规范,文从字顺。有不少段落堪称美文,如关于水芳梦境的描写。对话之美。当年沈从文先生说刚出道的汪曾祺写人物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吵架”。写好对话是很难的。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个性、职业……“柳眉,在家吗?”“去打猪草了……”一个是小孩子的问话,一个是大人的回答。直接,诚实,生活化。而“打猪草”也是上个世纪才有的“农活”之一。故乡有一曲黄梅戏就叫《打猪草》。“哇,你看!有个小妞儿在摘茶叶!”“看看四周还有没有人?”“一个人影都没有!”你看最后一句“一个人影都没有!”是不是很有生活气息?生活里的人就是这样说话的。不用举太多例子,有慧心的读者一定能自己体会人物对话之趣,之妙,之有味。民俗之美。不用说,作者出生于故乡湖北黄梅县,遣词造句离不开乡音土话,谋篇布局更是处处体现出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元素太多了:糯米酒、映山红、菜粑、采茶调、划龙船、鸡毛换灯草……连小孩子们玩的游戏,都具有民俗之美,比如“斗鸡”、打陀螺等。更不用说正文中嵌进了那么多有趣的童谣、儿歌和民歌。这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正如方言里保存了许多民族的基因一样,童谣、儿歌和民歌里,不也同样保存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吗?而通过小说的方式,巧妙地融入故乡的这些元素,更容易让小读者们接受并喜欢。有些儿歌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放牛伢,笑落牙……”这也是这部小说的文学趣味之一。人情之美。小说是写人的。体现在人身上最美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柳眉的心事”和“认亲”两章,尤其体现了这种人情之美。当初柳眉被生父抛弃时母亲万般不舍,后来柳眉面对唯一留下的亲人爷爷(养父的父亲)同样无法割舍。这是压在少女柳眉身上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虽然残酷,也是成长。而悔恨与补偿、抛弃与接纳,其中的人性之善恶、人情之冷暖,令人感叹唏嘘。现在该说说“文脉”了。读过郝周的《弯月河》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文脉尚在。文脉不是简单的师承关系。文脉是上接中华文化的源头,下达无限久远的未来,对文学艺术孜孜以求,进而发扬光大的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河。只要文脉尚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尤其是小说这门艺术)就不会衰败。希望就在,梦想就在,光明就在。废名先生曾经在给黄梅初级中学同学录写序时写过一首诗,抄录如下:
  小桥城外走沙滩至今犹当画稿看最喜高底河过堰一里半路岳家湾
  岳家湾是废名先生外婆家所在地。离城关只有“一里半路”。小时候的废名先生(冯文炳),长篇小说《桥》里的主人公小林,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那里。那是生命的起点,是灵魂的依恋之处。对郝周来说,“弯月河”等同于“岳家湾”,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弯月河》小说开头用四幅画稿做“引子”,我也想借废名先生的诗句,作这篇序的标题和收尾。故乡如画,小说亦如画。愿郝周不怕吃苦,继续努力,为少年儿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小桥城外走沙滩,至今犹当画稿看……”作为一部儿童小说,《弯月河》大量的故事是写儿童的,写的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儿童生存状态。他们有他们的快乐与忧愁,个性与命运,理想与追求。虽然带点儿“过去时”的历史感,但因为作者的童心与天赋,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它既是儿童的,也是文学的;既是趣味的,也是忧伤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因为童心是不变的。——萧袤桐桐和爷爷并排坐在竹椅上,海阔天空地扯着闲白,他俩今晚还要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身——提防有人“摸秋”。当地的风俗,中秋月明之夜,人们到别人的菜园里偷菜,不算作偷,失窃的人家若没有及时发现,只能自认倒霉。这个风俗叫作“摸秋”。因此,菜园主人一定要事先提防,防止菜园的瓜果被人偷摘了去。屋前的菜园子里,架子和藤蔓上挂满了丝瓜、南瓜、葫芦,还有些秋辣椒,这些都是这个时节难得的好瓜菜。地面洒了些水,沁凉了许多,蚊子早就被干艾蒿点燃散发的香气驱赶得无影无踪。爷爷慢悠悠地摇着蒲扇,清凉的风儿缓缓地拂过桐桐光溜溜的肚皮,舒适而惬意。两人一边守着菜园里的动静,一边海阔天空地继续谈古说今。对于对听“讲古”充满浓厚兴趣的桐桐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故事是爷爷亲身经历的民国战乱年间的惊险往事。“爷爷,您见过日本鬼子吗?”“见过。我十二岁那年春上,传来消息说日本鬼子从安徽那边打过来了,不出几日就要到从宿松过境黄梅。我牵着一头老黄牛,带着你奶奶去逃难……”“不对,您才十二岁,怎么会和奶奶在一起呢?”桐桐皱起了眉头,打断爷爷的话。“哈哈,这个你就不懂了!你奶奶是童养媳,从小就在我家生活。”“哦!”桐桐头一次听说“童养媳”这个说法。“我心想鬼子是大部队,走大路才对。为了避开鬼子,我特意挑了一条荒无人烟的小路。可不承想,偏偏那天鬼子也走了那条小路。我正牵牛经过时,恰好跟日本鬼子的先头部队碰了个正着……”“啊?”听到这里,桐桐心里立刻紧张起来。“别急,听我慢慢讲……”爷爷看出了他的心思,笑了笑。月光下,爷爷抽起了一锅旱烟,明明灭灭的火光照亮了他清癯的脸庞。“就在骑着高头大马的鬼子军官发现我们的那一刻,远处传来一阵隆隆的枪炮声,鬼子军官抽出明晃晃的东洋刀,嘴里叽里呱啦地喊着什么,身后的士兵又是举枪又是架炮。趁那个空隙,我赶紧连牛都顾不上了,拉着你奶奶钻进路旁比人还高的芭茅林里……”爷爷用不急不缓的语调徐徐讲述那段与鬼子相遇最终虎口逃生的惊险一幕。桐桐的心被揪得很紧,不时打断爷爷,追问往事的点滴。后来,夜深了,桐桐的眼皮开始在上下打架。终于,他抵挡不住了瞌睡虫的侵袭,发出轻微的鼾声。爷爷熄了烟火,打起哈欠,但手里的蒲扇却仍旧不紧不慢地摇着。突然,屋外响起了砖块翻落的声音,接着又传来瓜叶藤蔓被扒开的哗啦哗啦声。爷爷手中的蒲扇掉在地上,他猛然睁开了眼睛,马上明白外面发生了什么事,随口一喊:“有人偷菜!”这喊声也惊醒了桐桐。接着,屋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桐桐一个骨碌从竹床上爬起来,赤脚跑到屋外。月光下,他看到一个头发蓬乱的少年从菜园的围墙里跳出来,背上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抓贼啊!”桐桐大喊。那个小贼慌乱地回头一望,借着月光,桐桐认出这个男孩是刚从大山水库区移居弯月村的山里娃——银龙。银龙跑得很快,眨眼工夫,就顺着后山的松林野径溜不见了。桐桐气得直跺脚。爷爷走到菜园里一看,瓜架上悬挂的丝瓜、葫芦被摘得一个都不剩,丝瓜藤扯断了一大片,连秋后干小的红辣椒也被摘得没剩几个。爷爷为自己疏忽大意而懊悔不已。因为爷爷人缘好,往年来茶场摸秋的后生不多,他们怕被发现了脸面搁不住;谁知今年来了个下手这么狠的山里娃!爷爷一边叹气,一边弯腰摸索着,捡起地上掉下来的几颗残留的辣椒准备回屋,刚一转身,一个圆圆的东西把爷爷绊了一跤,桐桐上前搀扶时,低头一看,原来是个大葫芦!桐桐把葫芦抱起来,借着月光,看见葫芦上有几个刀刻的小字:“留下做种,明年再来。”旁边还画了一张龇牙咧嘴的漫画笑脸。“这个贪心的家伙,明年还想再来偷呢!”桐桐恨恨地说。
  





上一本:摇摇晃晃,一起成长/悠鹿苏苏手绘育儿日记 下一本:鸽子号④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弯月河的作者是郝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