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泉文库作品历年来所获各界殊荣:★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 ★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银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特选好书★美国银行街年度*童书★英国卡耐基文学奖(英国儿童文学领域*奖项)★美国克里斯多弗奖(奖项主旨:作品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美国童书协会儿童评选的*爱童书奖 以向国内广大读者奉献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传世之作为宗旨,麦克米伦世纪倾力打造了“不老泉文库”书系。本套丛书不设定文本文体和读者年龄限制,力图吸纳二十世纪出版的、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传世之作,以期带给中国小读者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有价值的好书。“不老泉文库”一名取自麦克米伦世纪出版的娜塔莉·巴比特的经典作品《不老泉》,其另一深刻寓意,在于出版者希望藉此文库,源源不断地向小读者们提供滋养其精神成长的不老甘泉,麦克米伦世纪将在未来,不断甄选好书,扩充此套书系。《不老泉文库》竭力为热爱阅读的读者呈献二十世纪儿童文学经典好书。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原著风貌,修订最佳文本为标准,相继推出了《不老泉》《银顶针的夏天》《时代广场的蟋蟀》等脍炙人口的世纪佳作。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收藏这批珍贵文本,现推出套装产品《不老泉文库》(第一辑),内含1-10册文库佳作:《不老泉》《银顶针的夏天》《时代广场的蟋蟀》《丽芙卡的信》《阿贝的荒岛》《怪兽山》《妮尔的天空》《真正的贼》《沉船的眼睛》《苏菲的航海日志》。 作者简介: 不老泉文库的作者均为活跃于二十世纪外国儿童文学领域的优秀作家。有娜塔莉·巴比特(《不老泉》)、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威廉·史塔克(《真正的贼》)、凯伦·海瑟(《丽芙卡的信》)、莎伦·克里奇(《苏菲的航海日志》)和伊丽莎白·恩赖特(《银顶针的夏天》)。 1971年,小说《怪兽山》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1975年出版的《不老泉》让她备受赞赏,《纽约时报》评价她“毫无疑问是我们一位最有天赋和抱负的儿童文学作家”。这部经典小说获奖无数,并于1981年和2002年两度被改编成电影。 一生中多次获得大奖:《银顶针的夏天》于1939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消失的湖》于1958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 乔治·赛尔登(1929-1989)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从康州的耶鲁大学毕业后,去罗马留学过一年,此后一直居住在纽约。热爱音乐。 1956年出版第一本书,但真正使他一举成名的,是1961年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赛尔登回忆说:“一天晚上,我坐地铁回家,经过时代广场时,不老泉文库的作者均为活跃于二十世纪外国儿童文学领域的优秀作家。有娜塔莉·巴比特(《不老泉》)、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威廉·史塔克(《真正的贼》)、凯伦·海瑟(《丽芙卡的信》)、莎伦·克里奇(《苏菲的航海日志》)和伊丽莎白·恩赖特(《银顶针的夏天》)。他们的名字随着这些经典作品,给世界儿童文学文坛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娜塔莉·巴比特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作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从小喜欢阅读童话和神话,并且受母亲影响热爱绘画。曾在史密斯大学学习美术。婚后她为丈夫创作的童书《第四十九位魔术师》绘制插画,受到编辑鼓励而开始自写自画并尝试写小说,一写就是四十年。 1971年,小说《怪兽山》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1975年出版的《不老泉》让她备受赞赏,《纽约时报》评价她“毫无疑问是我们一位最有天赋和抱负的儿童文学作家”。这部经典小说获奖无数,并于1981年和2002年两度被改编成电影。伊丽莎白·恩赖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但一生中多数时间都生活在纽约市内或市郊。她的母亲是一位杂志插图画家,父亲是一位政治漫画家。受家庭的艺术熏陶,伊丽莎白?恩赖特最早选择的职业是画插图,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法国巴黎以及纽约帕森设计学院学习艺术。可在1937年出版第一本书之后,她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迅速展示出这方面的才华。 一生中多次获得大奖:《银顶针的夏天》于1939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消失的湖》于1958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乔治·赛尔登(1929-1989)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从康州的耶鲁大学毕业后,去罗马留学过一年,此后一直居住在纽约。热爱音乐。1956年出版第一本书,但真正使他一举成名的,是1961年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赛尔登回忆说:“一天晚上,我坐地铁回家,经过时代广场时,突然听到一只蟋蟀的鸣叫……”正是这声蟋蟀的鸣唱,唤起了赛尔登对于故乡康涅狄格州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几分钟后,一个故事雏形便在他脑海里出现了。本书插画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插画大师盖斯威廉姆斯(1912-1996),他曾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等经典童书配图,他自写自画的《黑土和白兔》同样征服了不同国度的无数读者。威廉·史塔克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从23岁起,他开始了漫画家的生涯,被《新闻周刊》誉为“漫画之王”,曾担任著名杂志《纽约客》艺术总监长达30年之久。1968年,61岁的他才开始创作童书,一出手就不同凡响。《驴小弟变石头》(1970)和《会说话的骨头》(1977)分别获得凯迪克金奖、银奖,《阿贝的荒岛》(1976)和《老鼠牙医生》(1983)都获得了纽伯瑞银奖。其他深受欢迎的作品还有《斯宾奇发脾气》《小老鼠和大鲸鱼》《农夫帕默的篷车之旅》,以及被改编成电影的《怪物史莱克》等。1988年,威廉·史塔克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的提名。凯伦·海瑟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居住在美国佛蒙特州。其他作品有《向独角兽许愿》《布鲁克林大桥》和《凤凰涅槃》等,多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均广受赞誉。作品《风儿不要来》(OutoftheDust)1998年荣获纽伯瑞奖金奖。莎伦·克里奇(1945—)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南欧几里德,与4个兄妹一起长大。在美国上大学,学习文学和写作,对怎样讲故事非常着迷。大学毕业后在英国和瑞士的中学教授英语和写作课程。她的第一本小说《绝对正常的混乱》(1990年)在英国出版,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印弟安人的麂皮靴》(1994年)获得纽伯瑞金奖,《花儿都开了》(1999年)获得美国童书协会儿童评选最爱童书奖,《小苏菲的航海日志》(2001年)获得纽伯瑞银奖,《红宝石山谷》2002年被英国图书馆协会选为最佳童书。1998年,在离开18年以后,沙伦·克里奇回到美国,定居缅因州,与两个孩子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她说,与家人共处让她最感幸福,其次,就是写故事。 目录: 001《不老泉》002《银顶针的夏天》003《时代广场的蟋蟀》004《丽芙卡的信》005《阿贝的荒岛》006《怪兽山》007《妮尔的天空》008《真正的贼》009《沉船的眼睛》010《苏菲的航海日志》(《不老泉》)轻巧地触碰严肃的题旨,让这个故事像喝过神奇泉水的塔克这家人一样,永恒不老。 ——芝加哥太阳报 (《银顶针的夏天》)这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充满了对真实生活的感受……情节风趣幽默、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 (《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有一种纯粹、高尚的趣味,适合9-30岁的任何人阅读,配上盖斯·威廉姆斯迷人的插画,更让人欲罢不能。 ——纽约先驱论坛报 (《丽芙卡的信》)这本历史小说主要根据作者姨婆的回忆写成,其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行文风格将使其永远成为年轻读者渴望阅读的小说。这是一次生动、难忘、投入的阅读体验。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评论(《不老泉》)轻巧地触碰严肃的题旨,让这个故事像喝过神奇泉水的塔克这家人一样,永恒不老。——芝加哥太阳报(《银顶针的夏天》)这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充满了对真实生活的感受……情节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纽约时报(《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有一种纯粹、高尚的趣味,适合9-30岁的任何人阅读,配上盖斯·威廉姆斯迷人的插画,更让人欲罢不能。——纽约先驱论坛报(《丽芙卡的信》)这本历史小说主要根据作者姨婆的回忆写成,其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行文风格将使其永远成为年轻读者渴望阅读的小说。这是一次生动、难忘、投入的阅读体验。——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评论(《阿贝的荒岛》)阿贝代表了我们所有人,他骄傲、足智多谋、绝望、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史塔克先生小说写作的胜利——虽然他的小说数量没有图画多,但这本小说在质量上超过了他的图画书。——纽约时报(《怪兽山》)这个精彩的传说述说着人们的信仰。故事虽然简单,但寓意很深刻:科学不能解释一切。作者娜塔莉·巴比特简介、现代而充满自信的语言风格是本书的一大亮点。——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妮尔的天空》)海瑟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和爱,毁灭和重生的现代故事。——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真正的贼》)典型的史塔克式风格和半开玩笑的幽默,将动物的可爱和人类的小缺点糅合在一起,塑造出了迷人的形象。——美国《书单杂志》(《沉船的眼睛》)巴比特没有浪费一个字,巧妙地将人物和情节熔铸成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大海不仅是烘托故事氛围的背景,更是令人难忘的主角。——美国《书单杂志》(《苏菲的航海日志》)这本探索内心的小说将旅行与发现自我的过程诗意地结合起来了。——美国《出版者周刊》《不老泉》 1 通往林间村的小路,是很久以前被一群悠闲自在的牛踩出来的。小路蜿蜒曲折,弯度舒缓,摇摇摆摆地从最平坦的坡度爬上小山,慢慢悠悠地踱下蜜蜂飞绕的苜蓿草丛,穿过山脚的草地。小路的踪迹到了这儿就散漫地化开,好像停顿了,那应该是安详的牛儿们在慢嚼细咽着青草。陷人了牧歌式的冥想吧。之后小路又恢复了清晰的形迹,终于朝林子而去。可就在快到林边的树荫时,小路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好像牛群走到这里终于想起这是什么地方,从林边绕了过去。到了林子的另一端,那种悠然的气氛消失了。小路不再属于牛群。这里的一切一下子成了村民们的领地。太阳骤然间变得格外火辣,尘土漫天,路两旁的草稀稀拉拉,一片凄凉。小路的左侧是林间村的第一幢宅子,方正坚固,气派凛然。宅子四周是一片被残忍地剪到平贴地面的草坪,外面围了一圈四英尺高的粗壮铁栅栏,像是在明确地警告:“走开,这里不需要你!”没办法,小路只好低声下气地绕开,继续往前一直延伸到村子里。路旁的房子越来越多,看上去也不像第一幢宅子那么森严。不过整个村里除了一座监狱和绞刑架外,没什么可瞧的。只有那头一幢宅子叫人忘不了,还有就是小路和那片林子。那片林子是有点古怪。虽然它和头一幢房子一样都令人无法亲近,但原因却完全不同。那幢宅子是如此盛气凌人,让人忍不住想对它吼几声,甚至朝它扔几块石头。而林子却像是沉入睡梦之中,在另一个世界,在它面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压低嗓门。牛群经过时多半也是这么想的:“别吵它,让它好好睡吧。”但村里人会不会这么想,就很难说了。也许有的人跟牛想的一样,但多数人绕着林子走,只是因为路就是这么走的,并没有可以穿过林子的路。而且,人们不想进林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林子是属于福斯特家的,是那幢森严大宅主人的私产。所以,虽然林子外头没围着铁栅栏,可以随意进出,却没人这么做。可要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土地属主”这种说法挺奇怪。往下多深算是他的?是不是从地面往下直到地心都是他的?还是他只有地面薄薄的一层,地底下那些与世无争的小虫子不必担心有擅入之罪?不管怎么说,地面上树林的一枝一叶——当然,地底下的根不算——都属于那幢倨傲宅院的主人。就算他们从不进林子散步或者干别的,那是他们自己的事。福斯特家的独生女儿温妮就从来没进去过,尽管她有时会站在铁栅栏里头,一边用树枝漫不经心地敲打着栅栏,一边望着林子。她对林子没什么兴趣。人都是这样,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会稀罕,除非那不是他的。再说,这区区几英亩的小林子有什么可稀罕的?它昏暗阴沉,只能从枝叶问透进几缕阳光,松鼠和鸟儿倒是不少,地上厚厚一层湿漉漉的落叶。别的就是些常见而且不讨人喜欢的东西了,比如荆棘、蜘蛛、毛毛虫之类。说到底,林子能远离人间烟火还真多亏了那群牛。那群牛的确有相当的智慧,虽然它们还没聪明到能了解自己的智慧。如果它们当初没绕过林子,而是直接穿过的话,那么人们也会顺着路进来,迟早会发现林子中央那棵巨大的白蜡树,以及交错纠结的树根间、卵石覆盖之下的那眼泉水。这个发现将会给这个古老疲惫的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那时,不管人类是否同时拥有地表和炽热的地心,地球都将会在地轴上颤抖,就像一只被大头针钉住的甲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