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宣部“2015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80后作家倾情撰写,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探寻铭记战争的当代意义,激荡少年自强的青春激情★以黄梅戏艺术的精美绝伦反衬战火硝烟的纷扰流离,以弱小民众的家国梦展示宏大国家的兴亡史本书入选中宣部“2015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是一部优秀的抗战题材儿童小说。全书结构精巧、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文字凝练。作者郝周以抗战时期中国普通少年的视角,摹写了一卷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战图、一部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志和一幅亦庄亦谐的鄂东风情画;把独特的乡土元素、黄梅戏艺术的文化内涵巧妙地和红色主题融合起来,立意新颖,为写好中国故事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努力。以中国乡间的平静和美好反衬战争的残忍和无情,以中国民众的质朴和坚忍反衬侵略者的残忍和暴虐,以黄梅戏艺术的精美绝伦反衬战火硝烟的纷扰流离;以弱小民众的家国梦展示宏大国家的兴亡史,以黄梅戏班的生存现状展示抗战期间国家的生死存亡,以少年连水的一己之力展示中华少年的自强不息。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抗战题材儿童小说。以抗战时期中国普通少年的视角,摹写了一卷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战图。作品表现了抗战时期鄂东小县梅城一位名叫连水的十三岁农家少年的人生经历。连水就读的新式学堂因战事不得不就地解散,连水因此告别了恩师冯先生和弯弯等同窗好友,返家躲避战乱,途中机缘巧合地加入了一家名叫梁家班的黄梅戏班子,成为一名小学徒。梅城失陷后,日本军官伊藤扣押梁家班的班主做人质,胁迫梁家班为他演出黄梅戏版的《梁祝》。而唯一的《梁祝》剧本却在梁家班的对手——章家班手中。早年,章家班因与梁家班“斗戏”失败,离开梅城,远走九江。无奈之下,梁家班派连水远赴九江偷剧本。在此期间,连水与老师冯先生、三元等民间抗日人士携手营救了盟军飞虎队的美国飞行员白比邻,并历经重重惊险将其护送至九江,让他回归抗日大部队。随后,连水偷剧本未果,章家班班主得知内情,毅然摒弃私怨借出剧本,并带一名琴师和连水回梅城,共同导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抗日大戏…… 作者简介: 郝周,自2012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以来,发表了近百篇小说、童话,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等报刊。部分作品被《儿童文学选刊》转载并入选《2017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等多种选集。作为80后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涉及乡土主题,从乡土中汲取文学的养分,进而抒写童年与人生的真意。这在当下80后作家的写作中,实属不可多得。其虔诚的文学信念、扎实的文字功底、饱满的写作热情已获得读者广泛认可和评论界诸多好评。 目录: 《偷剧本的学徒》 ■第一章逃难/1 ■第二章世外桃源/10 一、古寺/10 二、抓蛇/16 三、解散/20 ■第三章绑票/25 一、遇险/25 二、血书/29 三、痛/37 ■第四章初入戏班/41 一、借台/41 二、入行/45 三、小学徒/51 ■第五章学徒生涯/58《偷剧本的学徒》■第一章逃难/1■第二章世外桃源/10一、古寺/10二、抓蛇/16三、解散/20■第三章绑票/25一、遇险/25二、血书/29三、痛/37■第四章初入戏班/41一、借台/41二、入行/45三、小学徒/51■第五章学徒生涯/58一、小丁子/58二、旦角/63三、排公堂/71四、丑角/78五、板鸭/84六、行家/90七、学艺/95■第六章乱世书生/111一、巧遇/111二、演戏/116 ■第七章天上掉下个白比邻/123一、说道情/123二、飞机/126三、白比邻/141四、碰头灾/146五、探视/152六、密信/157■第八章过江/162一、三元/162二、夜渡/170三、“大事”/174四、暗算/182五、渡江/188■第九章初到九江/194一、再见/194二、迷茫/200三、故知/203■第十章章家班闯荡九江/212一、谋生/212二、立足/217■第十一章偷剧本的学徒/221一、密谋/221二、剧本贼/225三、救场/229四、北归/237五、大戏/241这个宏大的主题,郝周在创作上驾驭得当,没有任何说教的痕迹,也没有刻意地拔高和虚饰……这是一部成功的既有主旋律又有文学性的作品。——原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 海飞 我想用三点来概括这本优秀的小说: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战图,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志,亦庄亦谐的鄂东风情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萧袤 郝周建构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选取了非常好的角度。他以戏班学徒这个角色,把偷剧本、黄梅戏和抗日结合起来,这一点应该说是对抗战题材儿童小说的丰富和发展。——《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 刘颋第一章逃 难鬼子这次是真的要来了!传闻愈演愈烈,加之隔三差五盘旋在头顶上的鬼子的飞机,还有见过世面的人的“大势”推演……种种蛛丝马迹都明白无误地向梅城百姓传达了这个骇人的消息。逃难的路上,县城的居民收拾了家里值钱的金银细软,拖家带口地往北部山区投亲靠友。没有亲朋好友的,就一路往北,借宿乡民家中。难民的队伍拉成一条不规则的长蛇,大家互相交换着关于鬼子的可怕传闻。有的说,鬼子比虎狼还要狠,见到石头都要砍三刀。有的说,鬼子杀人不眨眼,生性喜欢残害小孩子,剥皮抽筋喝血。有的说,逃难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门锁上,鬼子想进你家门一把锁锁得住?敞开门,他们反而懒得进去;锁着门,他们偏要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宝贝或者藏着抗日分子,一枪托就把锁砸了,砸不开,干脆点把火烧个精光。有的说,对付鬼子也有办法,那就是剪一张大些的方形白纸,一张小些的圆形红纸,糊成一面膏药旗,举在头顶,鬼子看到了就会饶你一命。这些传闻似是而非,真伪莫辨。但是,毫无疑问,位于长江中游、皖鄂赣交界处这块土地上的善良的百姓确实被入侵的鬼子吓破了胆。众多传闻聚集到一起,为大家勾勒出鬼子的种种恶魔般的形象来。提起鬼子,大家都会不寒而栗。到了晚上,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吓唬爱哭的孩子,不再是那句老俗话:“不要哭,再哭豺狗来了把你叼走!”而是换成了这句新词:“再哭,再哭就把日本鬼子引来了!”此话一出,小孩子的哭声往往戛然而止。难民的队伍拖得很长。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大家千万不要走大路,鬼子的先头部队就是走大路从安庆开过来的!”果真,远处隐隐传来一两声清脆的枪声。于是,人群中一阵骚动,大家赶紧分散夺路而逃。狭窄的田埂小路哪里能经受这么多人的践踏,有的干脆踏着麦地走,绿油油的麦苗被踩得一片狼藉。逃难的队伍中,裹挟着一个名叫连水的十三岁男孩。他背着包袱,手里还牵着一头大耕牛。突如其来的混乱导致大耕牛受惊,挣脱绳索,朝着大路边的河岸奔去。这头耕牛是全家最重要的财产,怎么能弄丢呢?连水顾不上别人的警告,沿着大路追赶耕牛去了。连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头畜生的绳索紧紧地攥在手心,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突然发现眼前的路面上尘土飞扬,咚咚咚的脚步声震得仿佛整个地面都在响动。天哪,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鬼子部队已经到了距离他数十米远的地方。为首的腰间挎着军刀的鬼子军官扯了扯枣红色战马的缰绳,战马打了个响鼻,昂首嘶鸣,后面的队伍跟着停了下来。鬼子军官伸出戴着雪白手套的右手,指了指茫然无措地站在面前的连水和他的黄牯牛,嘴里喊着:“小孩子的,过来!”连水只觉得手心都攥出汗来了。就连黄牯牛看到眼前的阵势,也惊恐得瞪圆了眼珠,烦躁不安地用前蹄子踢了踢青草地。紧接着,黄牯牛的表现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它竟然分开后腿,翘起尾巴根,昂起头,酝酿了数秒钟后,哗啦哗啦地屙出一大摊又黑又臭的稀屎来!连水心里暗想:黄牯牛啊黄牯牛,连你都讨厌日本鬼子吗?可这样也未免太直接了点吧?鬼子军官嫌恶地皱了皱眉头,用白手套捂了一下鼻子,手里指着黄牯牛比画着,嘴里叽里咕噜了一通。很快,从他身后挤出一个尖嘴猴腮、蓄着八字须的汉奸翻译了鬼子军官的指令,朝连水指手画脚地说:“小子,把这头牛留下,皇军征用了!”连水一听,立马急得跳起来:“这头牛是我二叔和村里好几户人家合养的,给你们了,我回去怎么交差?”鬼子军官眯着眼睛,疑惑地看了汉奸一眼,汉奸把连水的话翻译了一遍。也许是行进了大半个中国,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鬼子军官的心情很好,他竟然没有生气。不但不生气,他还下马,从口袋里掏出几颗花花绿绿的糖果,递到连水的面前,笑眯眯地说:“用糖果换,米西米西!”连水想不到鬼子竟然会送糖给他。他又想起了之前别人说过,鬼子心肠歹毒得很,他们送给中国小孩的糖果千万不能吃进去,一吃就会烂肠子。“我不要你的糖果!”不知哪来的勇气,连水气鼓鼓地伸手把鬼子军官手中的糖果打落在地上。“八嘎!”鬼子军官脸色骤变,他一把抽出明晃晃的军刀,扬了起来。连水只觉得头皮发紧,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他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混蛋!”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站在鬼子军官身后的汉奸一下蹿出来,伸手就朝连水的左脸猛地甩了一记耳光,身体瘦弱的连水哪里经受过这样突如其来的重击,站立不稳,一下子被打翻在一条水沟里。他浑身又是泥又是水,挣扎了几下,想爬上来,又滑倒,活脱脱地成了一个泥猴。这还不够,汉奸又冲上来,一个飞腿,重重地踢在连水的右脸上。顿时,他的右脸肿得像是刚出蒸笼的发糕一样。鬼子军官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连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袭击打得晕头转向,手中的牛绳也被猛力牵扯,耕牛的鼻子被拉得疼痛难忍,一甩头,挣脱束缚,掉转头,飞起蹄子朝河边奔去。站在一旁的汉奸当然不肯错过这个立功的机会,赶紧冲上前去捡起拖在地上的牛绳。谁知刚把绳子攥在手心,人还没来得及起身,暴怒的黄牯牛就扬起后蹄,狠狠地踢在他的脑袋上,他那光秃秃的脑门上立刻鼓起一个红肿的大包。尽管痛得厉害,他还是挤出难看的笑脸,屁颠屁颠地把黄牯牛牵到鬼子军官面前,点头哈腰地讨好谄笑。鬼子军官身后的鬼子兵看到黄牯牛飞踢汉奸的一幕,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哟西哟西!”鬼子军官脸上阴郁的表情缓和了下来,他满意地点点头,把军刀插入刀鞘里,转身上马。目的已达到,他已经不屑于与连水过多计较。接着,他做了个进发的手势,队伍继续前进了。被打得两眼直冒金星的连水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唯一一头耕牛被鬼子抢走了。他摸了摸从嘴角流出来的鲜血,恨恨地骂着:“该死的鬼子!该死的狗汉奸!”等到鬼子走得差不多的时候,连水忽然听到不远处大河岸边葱茏的芦苇丛里传来一个男子的轻声问话:“小伢,鬼子走了吗?”连水头也不回:“走了!”话音刚落,身后就传来草叶拨动发出的哗啦哗啦声。连水回头一看,从河岸的芦苇丛里一下子钻出七八个人来。原来,这群人不巧也撞上了鬼子的部队,趁连水与鬼子军官周旋之际,他们藏在芦苇丛中逃过了一劫。“你真是命大!”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摸了摸连水的脑袋,“我们都为你捏了一把汗,如果不是那个汉奸为了讨鬼子欢心,伸手打了你,你就死定了!”“我家的牛被抢走了!”连水摸了摸肿痛的脸颊,带着哭腔说。“你这个伢儿,保下一条命就不错了,还管什么牛呀羊的?”其他人也议论纷纷:“鬼子的糖,你竟然敢一把拂在地上?这不是找死吗?”“就是!鬼子杀一个人还不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下次可不敢这么莽撞了!”……“你们也是一起逃难的吗?”连水问道。“我们是县城里的黄梅戏戏班子,听说鬼子要占据县城了,就跟着去乡下逃难,谁知在这里遇上鬼子了!”一个年轻人回答。“你现在去哪里?”中年男子关切地问连水。“我也不知道去哪,我爹刚刚去世,这头牛是我替二叔家喂养的,如果空手回去,不被二叔打死也会被二婶骂死!”连水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唉,可怜!”站在中年男子身后的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头叹了口气。“我是戏班的班主,姓梁。要不,你就跟着我们戏班子吧!有兴趣就做做学徒、打打杂,我们有饭吃,也就有你一口饭吃!”梁班主摸了摸连水的脑袋。“嗯,刚才不是他胆大包天地跟鬼子周旋,恐怕我们就会被鬼子发现呢!”老头表示赞同。连水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他问:“我二叔那里怎么办?”“没关系,到时候让别人捎口信回去,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老头说。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逃难途中的连水从一个放牛伢变成了戏班里的一个小学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