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种子的世界!想要跟着种子去旅行,你得先做好心理准备,跟着种子上天入地。这本充满美好期待,深入浅出的科普文学,用说故事的口吻描绘种子的旅行和植物的繁衍。一幅幅充满野趣与温度的插图,都是对探索种子奥秘和记录种子旅行的热忱。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充满田园风味的科普作品,作者莫利是一位植物学家,同时也是自然教育家,透过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如诗一般温暖的语言,配以清晰简洁的插图,带小读者去发现种子旅行的秘密,体会生命的神奇。书中讲述种子费尽心思只为远行的故事,看种子以绒毛、依附、漂浮、动物食用、弹射等方式传播,各有妙招繁衍生息。优美流畅的文字亦能让小朋友们感受其内含的人文精神和作者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华纳·莫利,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作家。1858年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在纽约州的布鲁克林渡过了她的童年,就读于亨特学院。毕业后曾在中学从事教师工作。作为一名自然教育家,莫利在美国获得了广泛声誉,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在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像读者传达了她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目录: 植物为什么旅行/001用羽毛或绒毛飞行的植物/007蒲公英/008蓟/022乳草/028莴苣/034铁线莲/038紫菀和秋麒麟草/040柳/042香蒲/050天竺葵/054棉/058其他飞行的种子/064用翅膀飞行的种子/067枫树/068榆树/074白蜡树/076松树/080没有翅膀或羽毛而飞行的种子/085其他能被风吹走的种子/091风滚草/094能黏附的旅行家/097牛蒡/098苍耳和蒺藜/102山马蝗三叶/104鬼针草/108龙牙草和其他野草/112亚麻/114槲寄生/116其他有黏性种子或籽荚的植物/118漂浮的旅行家/123动物喜欢吃的种子/129山核桃/130胡桃和灰胡桃/134栗子/137其他可食的种子/140浆果类/142樱桃/145苹果/148被射出去的种子/151酢浆草/152金缕梅/154含羞草/157附录/161前言导读应出版社编辑之邀写一篇导读,本来是应酬之作,看完书之后觉得要好好写一下,当作用心之作了。在汉语里其实“自然”一直不是nature的意思,我们会讲“道法自然”、导读应出版社编辑之邀写一篇导读,本来是应酬之作,看完书之后觉得要好好写一下,当作用心之作了。在汉语里其实“自然”一直不是nature的意思,我们会讲“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到了近代,从日本引进了nature的译名“自然”,代指周围的一切,包含生物和各种环境因素。自然教育是当下很热门的话题,还有人(RichardLouv,很著名的一位作家)提出了一种广受认同的“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disorder)”。虽然概念提出者也承认这还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被医学所证实的“疾病”。我还曾经问过他,怎么证实我真的得了这么一种病?他说实验证据还很少。但是我毫不怀疑我“自然缺失”了,太多的人都意识到自己深陷水泥城市、手机、网络不能自拔,痛苦而又时刻不能离开。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儿童的自然缺失,最好的医治办法就是回到自然中去。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太缺少自然元素了,而我们人类又和所有的生物一样,是生物,不能离开自然环境而独活,至少不能快乐地独活。自然教育就是让大家重新热爱自然、回到自然的一种手段。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自然教育中教给人们尤其是孩子什么呢?我觉得还是自然本身,讲讲生物最好。只讲应该热爱、亲近自然显得苍白和难以持久。在了解了我们面前的生物之后,无论热爱它们,还是敬畏自然,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种子的旅行》在前言中就树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这是一本讲述植物的书,讲述植物种子的旅行,或者说传播的方式。对很多人来说植物是很不一样的存在。植物大多不会有明显的运动,比如我们说某人呆,会说像个木头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忘记植物是个活物,有些植物的状态确实经常让我们搞不清楚它是死了还是活的。但是植物却又有着惊人的、最长久的生命力,生长了万年的挪威云杉、千年古莲子能萌发,这些事我们也不会太过惊奇,我们心底其实是隐约知道植物有多么了不起的。种子的出现是植物演化历史上的大事件,直到裸子植物才开始出现种子,除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其他的所有植物都不以种子的形式繁衍后代。我们周围比较显眼的植物几乎都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这也说明这两种植物在演化上是多么成功,其中种子这一结构的出现就做了很多贡献,种子保护了幼小的胚,摆脱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因素的束缚。作者用熟练而又专业的笔法,在不经意间引入了生物学中有关植物的各种专业术语,完全不懂形态学的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么几个名词,说的是种子,其实介绍了植物整个生活史。这也是国外博物学教育强调的特点,润物细无声,既科学而严谨,又不刻板、机械。作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自然,对植物种子的特点进行了新的分类,划分的依据也很有意思:种子旅行的方式。不再按照种子的种属、形态,把活生生的种子切开、分解后摆给我们看。种子在这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旅行方式,用翅膀飞,顺水流,跟着动物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除了这些美好的博物学知识外,书中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农田、农场、农夫,山野是每一章节都有的。在这些田园风光里,人与自然是和谐而又友好的。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之后的人们,都再也回不到那个旧时的田园时代,再也不能生活在出门便是大山、森林、麦田、农场的简单生活。但是不要紧,至少可以给小孩子描述一下这种美好的旧时光,人和自然相互依赖的纯真年代。在小孩子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在他们长大之后,才不会伤害自然,而会去保护自然。这是为了我们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也是这本书、这类书值得推荐的原因。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看到与之和谐共处的可能。2016.01.31.李峰于南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