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典有趣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故事》所选的故事,都是很经典的。有些我们听过,有些我们可能没听过。但是,这些故事都是非常有趣耐读的,孩子们会很喜欢。★内容丰富这套书所选故事不但经典有趣,而且内容非常丰富。编者将搜集来的这些经典的中国故事,经过修订整理,分门别类,共分10册。有讲勤学故事的,有讲仁爱故事的,有讲勇气故事的,有讲智慧故事的……★贴近儿童这套书所选的故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儿童的,跟孩子的生活、习性等比较贴近,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中华文化启蒙书这套书又不仅仅是一套故事,更可以看做是孩子的中华文化启蒙书。孩子听了、看了这些故事,无形中就会对古老的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受到这些传统美德的熏陶和影响,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由此走进中华历史文化的殿堂,感受传统的魅力!★全彩印刷、插图精美为了更适合孩子阅读,这套书不但采用全彩印刷,而且配有大量的插图,家长一遍可以陪孩子读故事,一遍让孩子看图说话,训练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本书简介: 每一个人都爱听故事,好的故事,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够喻教化于无形之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融汇了我们先贤无尽的智慧和心血。现在的孩子,往往受西方的童话故事影响颇深,所受的中华文化的启蒙却非常少。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故事》,就是一套给孩子的中华文化启蒙书。孩子听了、看了这些故事,无形中就会对古老的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受到这些传统美德的熏陶和影响,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由此走进中华历史文化的殿堂,感受传统的魅力! 作者简介: 蒙正童书馆,是一个致力于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读物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少年丛书》《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国民字课图说》《美丽的新年》《写给儿童的德育课本》《写给儿童的中国故事》《圣学根之根》等书,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目录: 勤学卷 这是我的大灯呀 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一) 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二) 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三) 圣小儿 一个奇怪的学者 一个做工的学生 一个牧羊的孩子 “偷”书的人 腿上流血的结果 这是秤锤教我的 有志的少年 仁爱卷勤学卷这是我的大灯呀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一)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二)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三)圣小儿一个奇怪的学者一个做工的学生 一个牧羊的孩子“偷”书的人腿上流血的结果这是秤锤教我的有志的少年 仁爱卷两头蛇隋侯珠长生羊不测风云他究竟要这可怜的女子吗雪里救人救起几百条小小生命还是我承担了吧要藏这么多米来做什么呢大家不许杀人骡肝和马肉爱民的孙觉苦菜很觉适口于令仪捉贼勇气卷……巧思卷……智慧卷……忠义卷……诚信卷……真情卷……迷惑卷……领悟卷……一 、这是我的大灯呀 天色晚了,房子里渐渐黑了。有个少年,正借用这仅存的昏暗光线认真读书。这个少年名叫江泌(mì),是一位真正的好学之士。虽然家里很穷困,没有钱买灯火,他却坚持在阴沉的暮(mù)色中不住地诵读,读到头昏眼花也不肯停下。时光流逝,夜更深了,屋里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他不能再做功课了,只得合上书本,独自闷坐。枯坐一会儿后,他偶然望向窗外,只见那水晶似的月光,慢慢儿透到屋角,在阶前地上铺满,好像银子一般。突然间,他灵光一闪,想到了可以继续看书的好方法。“天公待人真好,又替我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江泌很高兴地一面说着,一面对着那皎洁可爱的月光,露出了笑容。原来这天是初夏的中旬,天气非常暖和。墙间草里,快乐的昆虫们不住地唱着歌儿。屋角的杨柳,映着光明的月儿,疏疏落落,越发显得婀娜(ē nuó)可爱。江泌看了这种情形,好不快乐,急忙拿了一本书,走到庭中,选一处丝毫没有遮蔽的地方,站定了,继续读他的书。那一片蔚蓝的天空上挂着的明月和几点小星,好像为了鼓励江泌的勤学,越发光亮。可是那明月也是要不停运转的,不多时,月已西斜,光明可爱的月光,竟被墙角遮住,庭院里面顿时变得暗淡无光。可怜那勤苦求学的江泌,还依旧是站着不动,不肯就此回房休息。江泌呆了半晌(shǎng),抬起头来,忽见屋顶上的月光还是银子似的照着,便又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他走到屋子里面,搬出一个梯子,向屋檐(yán)上靠着,然后带了一本书,不慌不忙地爬上梯去,站在上面,正对着斜月,依旧看他的书。他嘴里好像还在喃喃地说道:“这是我的大灯呀!”二 、坐在牛背上的学生(一)那一年的春天,东风微微地吹着,日光淡淡地照着,鸟儿嘤(yīng) 嘤地叫着。城外空旷的地方,柳暗花明,山清水秀,都含着活泼自然的景象。诸位每逢春天,想必也时常外出的,这种天然风景,估计早已领略过,这里就不必细说。某日下午,有一个学生闲着无事,就到荒野里去采集标本,呼吸空气。忽然听得清脆的歌声,“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里乱梨花香。”声音悠悠扬扬,从微风里吹送过来。那个学生,不由得侧着耳朵,仔细静听。过了一刻,他又听得那人唱道:“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唱毕,又听得他呜呜呜地吹起笛来。不多时,声音越走越近了。呀!大树背后,走出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小孩子。那只牛似乎很驯良,牧童不去牵它,它自己似乎也认识路。坐在牛背上的小孩子,约莫八九岁,不住地在那儿吹笛。“嘚、嘚、嘚、”牛蹄走路的声音,和“呜、呜、呜、”吹笛的声音,仿佛相和的样子。那个学生,看见他从面前走过,无拘无束,很是羡慕。原来这是四百年前,有个姓杨名叫继盛的人,他七岁的时候,生母就死了。他生母在时,穿衣吃饭,件件如意。母亲一死,冷不知穿衣,饿不知吃饭,可怜这七岁的小孩子,不知受了多少饥寒,吃了多少痛苦。后来他的父亲娶了一个继母,性子非常凶恶。继盛是前妻生的,继母待他自然格外刻薄,常常打骂他。幸亏继盛是个伶俐的孩子,否则小命早已保不住了。他家里本来养着一头牛,继母借此就叫继盛出去牧牛。继盛哪里敢违背呢,往往清早出去,日暮回来。可怜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本来应该被呵护的,现在却被继母这样虐待,风吹日晒,非常可怜。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很有道理。继盛起初去牧牛,十分痛苦。过了些时日,倒也觉得自由自在,比关在家里,爽快得多。有一天他牵牛走过一个学校,听得里面朗朗的读书声。他想,这种声音,既不像和尚、道士念的经文,又不像樵(qiáo )子、渔夫唱的歌曲,一句一句,清清楚楚,煞是好听。他不觉停住了脚,听得发呆。从此以后,他便每天到那里去听别人读书。后来他想,我也能到那里去读书吗?这天回去,就禀告父亲,恳求他允许自己入学读书。他的父亲虽然叫他出去牧牛,到底爱子情切,心里也有些不忍。现在听得儿子的苦苦哀求,就一口答应,不过又叮嘱他一句道:“你去读书固然很好,可是牧牛的事儿,也不可放弃,因为是母亲叫你做的。”继盛听得父亲吩咐,知道他要读书的目的已经达到,非常快乐。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牵牛出去,放在田野里,自己便到学校里去用心读书。休息的时候,也时常出去瞧瞧那头牛拴好没有。到了晚上,便牵牛回去。他本来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到学校,受到先生的教导,自然进步很快。先生时常称赞他,同学们也另眼看待他。那个学生在野外所见的牧童,就是每天骑牛回去的杨继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