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先平是中国国内**一位在大自然探索40年的作家,他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誉为“东方之子”,他被尊为“中国现代大自然文学之父”。 2.刘先平在四十年的探险中,经历了重重危险,但也见识了普通人所不能见识的动植物、大自然的奇特和优美。 3.这套书里配有刘先平夫妇所拍摄的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譬如难得一见的雪豹、**的照片)、景色,堪称一绝。 4.这套书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让孩子获得文学阅读的愉悦的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对日渐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尤为重要。 5.这套书亦可培养读者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6.这套书亦可告知读者野外探索和野外求生所需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7.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从国家层面讲,关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十八届五中全会业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道德建设上升为国家行为,并将生态文明列入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五年规划之中),将保护环境列为强制行为。 8.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5月5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体系。” 9.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从小处讲,普通民众,包括广大青少年,业已行动起来,正将爱护动物和保护自然内化为自觉行为。故此,全社会对以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内核的动物小说、自然文学有着强烈的关注和现实需求。这套书的推出正逢其时。这套丛书的深远意义体现在,它可以在更深广的层面帮助孩子,乃至成人读者更好地了解动物,了解它们的个体生态以及群体生态,并反躬自省,深刻思考和观照认识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推动人们在感性认识和精神理性思考层面不断取得进步。 10.精美插图,珍贵照片,四色印刷,漂亮大气。 11.绿色印刷,倡导环保理念。 本书简介: 在南海神钓有着让人无法抵御的诱惑力——可以清楚地看到鱼是怎样上钩的,可以明白它是如何努力挣脱鱼钩的牵扯的…… 在南海神钓也有着惊魂摄魄的惊险——“我”有幸钓到一只蓝鳍金枪鱼,却陷入苦斗之中,不得不赫塔上演一出《老人与海》里的那个揪心的相似场景…… 一番斗智斗勇后,“我”艰难胜出,也探究出了蓝鳍金枪鱼之所以会成为大海中最机灵、最勇敢的猎手的缘由! 作者简介: 他被誉为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 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 他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他曾经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 他曾经六上青藏高原。 他多年跋涉在横断山脉。 他曾经两赴西沙群岛探险。 他在大自然中凿空探险近四十年。 他的作品包括四部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和几十部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 他的作品共九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其中包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他被誉为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 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 他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他曾经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 他曾经六上青藏高原。 他多年跋涉在横断山脉。 他曾经两赴西沙群岛探险。 他在大自然中凿空探险近四十年。 他的作品包括四部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和几十部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 他的作品共九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其中包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 他201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他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林格伦纪念文学奖候选人。 他是位魁伟的大汉,常扛着骑在脖子上的孙儿、孙女在大街上漫步。 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 目录: 目 录 胭脂太阳 海雕行猎 雨中探访蘑菇世界 海钓惊魂 大美阿尔金前言呼唤生态道德 刘先平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环境危机的肇因之一。 感谢大自然!在四十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创作的描写在大熊猫世界、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我描写的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这个世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实际上,环境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让中国为世界树立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以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呼唤生态道德 刘先平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环境危机的肇因之一。 感谢大自然!在四十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创作的描写在大熊猫世界、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我描写的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这个世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实际上,环境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让中国为世界树立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以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拥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法律及道德规范,却缺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对“道德”的释义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论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这足以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缺位;抑或可以说,生态道德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对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的讨论,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正是生态道德的缺失带来了环境危机。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法律也严重滞后。因而,人们对大自然进行无情的掠夺,无视其他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让生态失去了平衡。这些行为招来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时,人类才迫不得已地去重新审视其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凸显。生态道德与其他道德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亟须建立人类针对自然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消解环境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之一。 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则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和品质,是自觉的自我约束。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完善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道德。例如,有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却并不违背法律。这大概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经历启蒙和培养的过程,对一个人说来,甚至可能是终生的。它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 四十年来在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十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已有不少变得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有些物种消亡了…… 记得1981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所具有的美丽而壮阔的景象,让我心潮澎湃。现在,滇池早已被污染,变臭。2007年10月,我再去川西,走过岷江、大渡河流域,看到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拦江垒坝。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诉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就会干涸,到哪里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无序、愚蠢地“改造自然”的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早有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9米,它在雨季吸水,枯季溢水,1000克干泥炭可吸蓄8千克至12千克的水。它是黄河上游的蓄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30%(一说40%)由这里补给。但在20世纪人类曾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摄制组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场景时,竟然无法找到可以让演员深陷其中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如此,黄河屡屡断流,当然不足为怪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让人类的健康、生命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号称“鱼米之乡”。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他的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水质被污染等生态恶化问题。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缺失了感恩之心,缺失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对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会还之以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和“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的危险和艰难,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无论是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还是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总是见证着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和砍伐下苦苦挣扎。就连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掠夺。 这使我产生了无限的忧伤和愤怒,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他们是人类的未来。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激起我决心在一些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四十年来,大自然以真挚、淳朴和无比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倾听我的诉说,抚慰我的心灵,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湖泽,还是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于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早期的人类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曾有过很多智慧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盘古开天地的创世传说等,至今仍是经典。 从世界教育史考察,对自然的认识,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它为我们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森林、环境和资源等。我们的祖先曾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已不是怪事,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声。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人类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让他们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他们智慧的成长。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人类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才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到辉煌灿烂。即使到今天,生命的起源仍是最艰难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刘先平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知道自然是一部《圣经》。随时可以看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字,还在于,在我们失去对自然理解力、审美力的今天,提醒我们注意自然与我们生命的休戚相关的关系。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刘先平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者,他的作品中不仅充满了野性的情趣,还透露出一种沉重、一种忧伤,那是因为人类给大自然留下太多的伤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大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刻不容缓。用文学的方式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自觉加入到环保事业上来,实现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大自然文学”的初衷。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 刘先平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知道自然是一部《圣经》。随时可以看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字,还在于,在我们失去对自然理解力、审美力的今天,提醒我们注意自然与我们生命的休戚相关的关系。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刘先平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者,他的作品中不仅充满了野性的情趣,还透露出一种沉重、一种忧伤,那是因为人类给大自然留下太多的伤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大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刻不容缓。用文学的方式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自觉加入到环保事业上来,实现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大自然文学”的初衷。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我对刘先平的作品怀有很大的兴趣,因为它开拓出一块极有价值的新天地!成了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系列小说,对形象的审美特征把握得更为准确。整个作品既有探险小说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又有鲜明的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陈伯吹月亮只是一圈淡淡的光晕,飘浮在蒙蒙的天边。 山,隐没了,只有滴滴嗒嗒、噼啪作响的水滴声,暗示着森林的存在。 雾,弥天大雾,均匀地、无声无息地将天地混为一体,像是浩荡混沌的大海。 没有一丝风,西双版纳是著名的静风区。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被无形的又似有形的雾包裹着。不,你又是自由的,似乎是在飘荡,在宇宙中行走。 像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温习着甜蜜的梦,用不着想,用不着任何的行动,只需要静静地、静静地躺在母亲温暖的胸膛。 “茶花两朵!” 浩深的雾中,传来了原鸡特殊的啼鸣。善歌善舞的傣族老乡,因为原鸡的叫声酷似在赞美茶花,又将其称为“茶花鸡”。 “茶花两朵!” 又是一声,它应该是嘹亮的唤醒黎明的号角,但浓雾使它失却了阳刚,变幻为柔软的飘忽,像是在轻轻地召唤,召唤人们的思维:热带雨林中正盛开着艳丽的茶花、火红的木棉、千姿百态的兰花。 原鸡是鸡的老祖宗,至今还留在热带森林的大树上,我国只有云南、广西、海南岛有它们的踪迹,原鸡的个体比现在的家禽鸡小,但它保留了鸡的原始习性,显示出其珍贵。前天,在来西双版纳的路上,我还见到一只原鸡的母鸡,领着六七位儿女,迈着矜持的步伐,从容不迫地穿过公路,向左边的树丛走去。 “喔喔喔!” 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雄鸡的鸣唱,歌声洪亮、悠扬! “喔喔喔!喔喔喔!” “茶花两朵!” 寨子里的雄鸡们,以极大的热情,响应了原鸡和雄鸡的呼唤。雄鸡们兴高采烈的歌唱,似是扯开了厚重的雾幕,播撒着欢乐,唤醒了生命的活力。 浓浓的雾中,顿时有了小鹿走动的声音,松鼠在枝头弹落水滴,鸟儿鸣叫,大象吸水豪饮,大蟒游动、压伏草丛,发出窸窣声…… 弥天的雾色,开始变化,灰暗在渐渐褪去,乳白开始展染,漫天溢起乳浆。 我们在森林中慢慢地走着,榕树展叶的咝咝声,竹笋拔节的咔嚓声,青藤伸枝的扭转声,昆虫的鸣叫……组成了一曲动听的生命吟唱交响乐。 热带雨林的雾,是种标志,是绿色的符号。在墨江时,一位林学家痛心地说:“森林被砍伐了,墨江已没有了每天的大雾。雾滋润着森林,滋润着热带的土地,是高能量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终于,一团胭脂从东方雾中出现——那是太阳。它是那样柔美,那样娇艳。它一出来,就已在高空。时间已是九点钟。 好一轮水灵灵的胭脂太阳! 胭脂太阳用它的水艳,将望天树、番荔枝、鸡毛松、柚木、龙脑香树显现出来了……浩瀚的热带雨林显现出来了。 突然,天空出现了无数的黑点,像是庞大的鸟群……不,像是漫天飞舞的蝴蝶,我们都被这奇异的景象吸引,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科学家告诉我们,西双版纳这一片地方是静风区。开始时我们并不太相信,怎么可能是常年累月没有风呢?然而,我们来的这两天,确定没有感到风的拂动。 我们的脖子望酸了,可那些黑点依然浮在天空中的淡雾中,飘飘忽忽、忽忽飘飘…… 热带植物研究所的老张,不知我们在呆看什么,我便指了指那些漫天飘荡的黑影:“是飞鸟,还是蝴蝶?” “不,不!那是灰烬。昨天晚上你们来报告,说是西边山上的森林失火了。那不是火警,是烧山——将大片的热带雨林烧掉,种庄稼。每年都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们呼吁了多少次,情况有好转,但并没有杜绝。他们并不知道烧掉的是批极珍贵的财富,一个物种被烧掉了,一座金山也无法将它恢复!” 我们的心,一下跌落到谷底…… 但仍然不愿相信,那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