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拖拉了》将小男孩励志与校园故事融为一体,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尝试创新。用故事记叙了陶小宝等男生在展现自我方面的成长进步,寓教于乐,引人入胜。每篇故事后附有主人公日记,再现了陶小宝成长的心路历程,具有启发作用。 陶小宝的拖拉事装了一箩筐,却被选中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大家对他做了一番“改造”,他不负众望,关键时刻冲了上去,把拖拉的习惯抛到了九霄云外。只要有行动,你也能做到! 赶快来看看《陶小宝日记》里都写了些什么吧!让孩子们回味曾经的过往,感受成长的快乐! 本书简介: 《我不再拖拉了》主人公陶小宝聪明又淘气,“拖拉事”做了一箩筐。不料,他却被选中代表班级参加体能智能比赛,父母、老师和班上的同学纷纷加入到对他的“训练”中。陶小宝在比赛中又犯了拖拉、做事无计划的“老毛病”,不采纳同队女生的建议,自作主张导致本队在前面的闯关中屡遭失败,拖了本队的后腿。这时,他意识到拖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痛定思痛,彻底改变拖拉的习惯。 作者简介: 芷涵,女,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松原市作家协会理事。400多篇作品刊登于全国100多家儿童报刊,其中53篇作品先后入选《2014中国**幼儿文学》《中国儿歌大系》《小学语文课本单元平行阅读》《童声里的中国》《中国当代微寓言精品》等15种选本。童话在《小青蛙》《学习周报》《小天使报》连载。出版童话集《救命的松果》,主编《写给孩子们的好童诗》。儿歌《向日葵和太阳》获全国第五届童谣三等奖,绘本故事《怕什么》获全国第二届文轩YOYO绘本大赛入围奖。 目录: 迟到引起的风波 泡泡糖变魔术 别把我当木鱼 都是拖拉惹的祸 家里多了一个淘气包 培养超级猫计划 我的书包哪去了 班上来了洋娃娃迟到引起的风波 泡泡糖变魔术 别把我当木鱼 都是拖拉惹的祸 家里多了一个淘气包 培养超级猫计划 我的书包哪去了 班上来了洋娃娃 当模特展才华 镜子里的你和我 大雨天急中生智 “黑马”终于出现了 秘密露馅了 意外入选夏令营 魔鬼式训练 天使也疯狂 猫咪,等着我 淘气包挑战女学霸 携手穿越泥沼 鸡蛋一个不能少 危急关头冲在前 果断出手救安娜 搭人梯翻屏障 沈小涵跑丢了 别被虫子吓住 途中遇到深渊 跳下去就有路 会师在山顶前言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智商高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往往只是中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拖拉”,其主要表现是,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拖拉的成因,与家庭教育有关。通常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时期,由于父母包办的事情过多,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父母都替孩子想到了,一些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替他们做了,任何事情都不敢放手让孩子参与,于是孩子自身应当具备的能力并未被培养出来,这就为拖拉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经过若干次的努力仍然达不到父母期望的目标,从而放弃目标,放弃的次数越多,自我否定就越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做好一件事的动力。 拖拉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凡事不要求完美,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对少年儿童心智成长是极其有害的。首先,学习上拖拉,不仅成绩不突出,而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智商高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往往只是中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拖拉”,其主要表现是,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拖拉的成因,与家庭教育有关。通常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时期,由于父母包办的事情过多,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父母都替孩子想到了,一些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替他们做了,任何事情都不敢放手让孩子参与,于是孩子自身应当具备的能力并未被培养出来,这就为拖拉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经过若干次的努力仍然达不到父母期望的目标,从而放弃目标,放弃的次数越多,自我否定就越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做好一件事的动力。 拖拉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凡事不要求完美,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对少年儿童心智成长是极其有害的。首先,学习上拖拉,不仅成绩不突出,而且导致孩子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次,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可能因为经常性不守时或不能及时完成伙伴交代的某件事,引起伙伴的不信任,使孩子失去自信,对未来的人生产生阴影。 父母若想引导孩子改掉拖拉的习惯,有两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种是父母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完成,在孩子实现计划之后,可适当提高难度再进行下一个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身上拖拉的毛病就会自然消失。 另一种是从思想上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内在力量,进而改掉拖拉的习惯。有句话说得好—“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从内部打开是生命”。改变孩子的心结不能只靠外部力量,有时稍微改变策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愿此书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突变的力量!魔鬼式训练 陶小宝还没到家,唐老师就将陶小宝参加夏令营一事在电话里告诉了陶妈。陶妈听了很兴奋,随即把唐老师夸赞了一番:“唐老师教导有方,感谢唐老师对陶小宝的教育……” 唐老师趁陶妈喘气的工夫,抓住说话的机会告诉陶妈:“这一段时间一定要对陶小宝严格要求,让他脚踏实地,改掉拖拉的坏习惯。” “好!好!好!一定!一定!”陶妈十分激动,唐老师说什么,她都满口答应。 放下电话,陶妈顾不上做饭,风风火火坐到电脑前查找怎样让孩子脚踏实地、怎样改变孩子拖拉的方法。她还拿出记事本,抄写了一系列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查找的过程中,陶妈突然发现,孩子的拖拉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这让她不由得联想起了陶小宝的成长过程。 从前,陶妈觉得陶小宝年纪小,所以她帮忙包办的事情太多,以至于许多事情因为她已经替他做了,陶小宝自然不会着急,反觉得他做不好的事情,妈妈就会帮他做,*终形成了对什么事都不上心的习惯。 后来,这个习惯就像陶小宝身上的痣一样,随着身体长大而渐渐长大。现在想将这个习惯去掉,就得为他做个外科“手术”,对此,陶妈心里总算有了一点眉目。 查完资料,陶妈拿手机给陶爸打电话,告诉了陶小宝入选夏令营的事,以及如何帮儿子改掉拖拉习惯的方法,陶爸听了很高兴,两人商量着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要取消不必要的应酬,陪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叮咚。”陶妈与陶爸还在通话中,门铃就 响了。 陶妈挂掉电话,打开门,看着陶小宝身子迈过门槛的瞬间,陶妈开始实施预订计划。她让陶小宝脱了鞋子放整齐,再也不能东一只西一只地随便摆放;书包要放到固定地方,写作业时不能像摆地摊一样,呼啦一下将所有书倒在桌上,写哪个科目,就把哪个科目的书本和作业本拿出来,做完一科再做另一科。 陶小宝对妈妈定的这些新“规矩”有点不适应,数学课本刚一打开,他就被里面的一串数字带到了“迷糊国”:“妈,我还是先写语文作业吧!” “不行,不能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放弃,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你一直以来的毛病。”陶妈劝阻儿子,“这一段时间,你必须改掉拖拉的坏习惯,不然怎么能参加夏令营并代表实验小学队比赛呢!” “妈,你知道了?” “当然!” “代表实验小学队”几个字像定心丸一样将陶小宝老实地按在桌子前,他开始认真地做数学作业。其实,在这期间,他有三次想去喝水,两次想上厕所,一次想趴到窗前看外面的街景。可每次都被妈妈坚定的目光盯住,没好意思动。 好不容易把数学作业做完,陶小宝拔腿就往厨房跑。却又被妈妈一把拽回来:“儿子,你看看你这题写的,1、3、7全像1,0、6、8写的都是0,难怪你数学成绩总上不去。这也太潦草了。重写!” “妈,我又渴又饿,没心思写呀!”陶小宝一脸可怜相,就像饿了几辈子似的。他的样子让陶妈动了恻隐之心,但她想到他还有那么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严肃地说:“数学作业不写好,决不让你出这个屋子。”陶妈说着一把拿起作业本,把陶小宝刚做过的那页纸撕掉了。那声音让陶小宝的心“咯噔”了一下。 “快,儿子,你肯定行!” 陶小宝接过数学作业本,重新写起来。每写一个字,陶妈都盯着他,他写不好,她就擦掉。他俩用了整整40分钟才将数学作业工工整整地完成。 从小长这么大,陶小宝**次这样认真写作业。本以为数学作业写完,他就可以看电视了,谁知下班回来的陶爸也拿着一张改掉拖拉习惯的单子,让他一条一条训练。 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喝完水杯子要放到固定地方,一件事没做完坚决不能做另一件事。在完成这些事的过程中,陶爸陶妈在一旁监督,谁都不插手。 距离夏令营开营还有一周的时间,陶爸陶妈一反常态,他们没有让陶小宝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是让他扫地、刷碗、收拾房间。陶小宝硬着头皮拿起笤帚,在地面上划拉几下,便一把将笤帚扔在一边。陶爸迅速捡起笤帚,告诉儿子扫地要从一面扫向另一面,墙角旮旯都要扫到。他说:“细节决定成败。你太不注意细节了。” 陶小宝刷碗时,拿着碗在自来水下面一冲,上面的泡沫还没冲掉,就将碗向橱柜塞去。 “儿子,你做事太不认真了,干什么都糊弄,每道题都要丢几分,以至于你的成绩上不去。这个碗要重刷!” 一直到睡觉前,陶小宝的一言一行都被陶爸和陶妈监督着,甚至睡觉前,他俩也跟在儿子后面,眼看着他将拖鞋整齐地摆放在床头,并把换下的衣服叠好,才松了一口气回到自己的房间。 陶爸陶妈一边走一边说:“养了十年的坏习惯,想改掉,没有几个月是很难的,这可真是持久战啊!” 看到陶爸陶妈回到自己的房间,陶小宝“噗通”一声倒在床上,他感觉被爸爸和妈妈抛进了十八层地狱。 陶小宝日记 全班50名学生,我常排在30名以后,被选中参加夏令营,与俄罗斯小朋友比赛,真是一件让人高兴又担忧的事。 爸爸和妈妈也为此高兴。今天,邻居叫妈妈打麻将,她推辞了;爸爸的同学搞聚会,他也没去。他俩像对待婴儿一样盯着我。他们的训练计划无非都是幼儿园孩子应该学的。我觉得把时间浪费在这里真是没用。可是爸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突然觉得这话有道理。 想想班里的蒋多多,每回作业都是工工整整地完成,从没有看见她的作业本上有潦草的地方,她的数学总能得一百分。记得上次她检查我的作业时,嫌我计算不准,让我重做。我说:“不就差一点。”她一下就急了,大声吼道:“9.9和99只差一点,可是二者差多少?”她的话让我震惊。从今天起,我要重新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我要睡觉了,但愿明天,我不会反感爸爸和妈妈的“魔鬼式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