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4中国童书榜10部年度**童书之一★《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之一★《两根弦的小提琴》入选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5“年度十大童书”复评50强★《龟背上的花纹》获“201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附赠金牌主播专业配乐朗读音频,扫书中二维码即可聆听 每个读过“周末与米兰聊天”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这套书,都会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都会将自己放在更大的环境里放眼世界。是的,只有找到自己文化归属和自信的人才有可能走向远方!这是一套带你自信地开步向前的魅力之书,无法抗拒!书中的中国女孩米兰就好像作者程玮本人,读着西方文学,崇拜西方艺术,但德国人却告诉她中国有那么多珍宝你应该骄傲、珍惜和学习,在欣赏别人家珍宝的时候,应该先对自家的珍宝做一个清点。作者在德国电视二台工作的时候,做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电视片,曾用3年时间和摄制组在西北的戈壁沙漠无数次往返;在德国和英国甚至**次接触到很多中国文物、古籍和孤本(如大英博物馆现在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多的地方)。“周末与米兰聊天”并不是对常识性知识的普及,而是一次深层次的探究和追问,用她的话说,她到德国20多年,做的是中国文化的清点,这套书用了20年来完成,希望中国人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和自信。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我们在《周末与米兰聊天:音乐篇两根弦的小提琴》中却发现音乐也能穿越时空,让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国家的人产生共鸣。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用音乐去诉说内心的感受,中国的传统乐理五声和八音蕴含着五行和儒家思想……我们发现,音乐不是技巧或是学问,而是一种精神,传递着一个民族的风骨和灵魂,令我们在任何境地都能够自信地表达。 本书简介: “周末与米兰聊天”从一个在德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女孩米兰的视角出发,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仔细清点着故乡的珍宝,这让米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归属,确立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正如她所说:“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非常富有。”本系列包括《周末与米兰聊天:文字篇龟背上的花纹》《周末与米兰聊天:音乐篇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学业篇神奇的魔杖》《周末与米兰聊天:书画篇塔楼里的珍宝》《周末与米兰聊天:家园篇赛里斯的传说》5本,故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文字轻快优美、新鲜生动,辅以大量的实物图片,令读者打开视野,游走在中西文化间,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重新认识自己。 《周末与米兰聊天:音乐篇两根弦的小提琴》:德国周六的傍晚,爱丽丝邀请米兰到她的花园,静等一个乐音随风飘来……循着悠扬的琴声,米兰认识了来德国深造的中国女孩吟秋,她手中二胡的诉说将米兰带回到9000多年前,从贾湖骨笛到曾侯乙编钟,再到高山流水遇知音……每一个音符都是人们情感的外化表露,从远古到现在,米兰和吟秋相遇、相知…… 作者简介: 程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在西柏林国际电视中心培训毕业。1992年定居德国汉堡,从事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为德国电视二台制片人。中篇小说《来自异国的孩子》、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发卡》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电视剧作《秋白之死》获1987年飞天奖最佳编剧奖,电影《豆蔻年华》获金鸡奖及政府奖。自2008年以来,出版有“程玮至真小说散文”(8部)。2009年在德国ISKOPRESS出版德文版短篇小说集《白色的塔》。2011年系列小说《周末与爱丽丝聊天》被列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并选入2011年最受读者喜爱的50部作品之一。其中《米兰的秘密花园》获2011年冰心儿童图书奖。2014年出版的《周末与米兰聊天》系列,再次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其中的《两根弦的小提琴》入选为2014年最受读者喜爱的50部作品之一;《龟背上的花纹》获201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赛里斯的传说》入选2014中国童书榜年度优秀童书、年度最佳童书。翻译出版《小王子》《大盗贼》《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完整版)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神秘的琴声1 第二章悠远的音乐21 第三章拉二胡的白衣少女45 第四章妈妈老师的音乐课63 第五章小树林里的高山流水85 第六章这个女孩叫吟秋107 第七章唱歌的星星123 第八章三个成语典故149 第九章路边的广告171 第十章两根弦的小提琴183 倾听你的内心(代后记)199 程玮是一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她的文字在气质上更贴近儿童文学,而不是成人的回忆和感觉。——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成长就是意味着建立外在世界和内在自身的良好关系,程玮是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作家,她在云卷云舒般的聊天中,引领孩子去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引领细腻、温婉、智慧、大气!感谢爱丽丝和米兰,感谢在东西方交织的时空中跟我们优雅而深刻地聊天的程玮!当儿童书市里充斥着平庸之作时,程玮的作品所表现的胜境使我们恢复了对儿童书籍应有的敬意和信念!——谈凤霞(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新鲜的生动的文字加上写实精美的照片,人文常识因而变得生动、活泛、立体起来,也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正确看待家园内外的人与事、是与非。——张贵勇(《中国教育报》记者) 第二章悠远的音乐 米兰回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看到米兰进门,妈妈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虽然他们这一带的治安很好,但米兰每次晚上出去,妈妈都会很担心。她也说不清担心什么。反正,米兰不回家,她就一直在客厅看电视等着,再晚都不睡觉。所以,这让米兰每次进门时都有一种惭愧的感觉。“你终于回来啦!你去爱丽丝那里干了什么呢?”妈妈坐着没动,假装很随意地问一句。“我在她家花园看见小鹿了。”米兰说,“那小鹿一点都不怕人。它喜欢吃掉在地上的苹果。”妈妈鼻子哼了声,好像有点不相信。“城市森林那里的鹿很多,到了秋天,公鹿和公鹿在马路上打架,见了汽车也不让。上次还造成交通堵塞了。一只小鹿有什么稀罕的!”“我们还烧烤来着,烤的是蘑菇。”米兰说。妈妈靠近米兰,用鼻子闻了闻,米兰的头发里果然有一股烟味。“蘑菇也能烤着吃?”她有点半信半疑。“能。很好吃。下回我教你。”妈妈不作声。“而且,我们还听人拉二胡来着。”米兰说。“爱丽丝还认识其他中国人?”妈妈很惊奇,“我还是第一次听你说呢。”看来,她现在已经彻底相信米兰去了爱丽丝家。“不,爱丽丝不认识其他中国人。我们也没见到拉二胡的那个人。我们只是远远地听着二胡声。那人好像是在城市森林里拉二胡。”米兰很遗憾天已经黑了,要不然,她真想到城市森林去找一找。“在中国公园里有人拉二胡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在这里的城市森林里有人拉二胡,这就很特别了。”妈妈自言自语,“在这样夏天的黄昏,一定是个想家的中国人吧!”米兰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是的,我也猜想是一个中国人,他很想家。我听出来了。连我都跟着想家了。”“你的家在这里。有什么好想的?”“不,好像是更远的一个家。那个家,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所以心里更难受。”米兰轻声说。妈妈也沉默了一会儿:“记得我刚来德国的时候,也特别想家。有的时候不想跟别人说话,也不想干别的事,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有时候,也听一听带来的中国音乐。所以,一个人能演奏一种乐器,能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福气。说到这里,我得提醒你一句,米兰,你的小提琴还是不能荒废了。以后,你一定会觉得没有白学。”妈妈什么时候都不忘记给米兰励志。这种精神有的时候让米兰佩服得说不出话来。就像有经验的船夫绕开一个暗礁一样,米兰赶紧绕开励志的话题:“妈妈,上次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说,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那我们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二胡的呢?”妈妈警惕地看着米兰,开玩笑地问:“怎么,现在你又想考我音乐知识了?”前一阵米兰天天考妈妈的语文知识,妈妈有点被考害怕了。“不是。我只是有兴趣知道嘛!”米兰说,“你不愿意回答也没关系,我自己上网去查。”妈妈一把拉住米兰,有点得意地说:“这个不用查,我知道得很清楚,分分钟就可以告诉你。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是中国弓弦类中流行最广的乐器。你记住了,凡是带‘胡’字的东西,多半都不是汉人的东西。”“是这样吗?!”米兰很惊喜,她想了想,说:“胡萝卜、胡椒粉,原先都不是中国的东西?”“你听明白了,胡人是当时的汉族人对其他民族的总称。这些带‘胡’字的东西都是从别的民族传来的。根据记载,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弓弦乐器出现得比较晚。算起来,二胡也就一千多年的历史吧。二胡是在公元618年到907年这段时间传到中国的。这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想一想,什么朝代?”妈妈随时不忘考一考米兰中国历史。米兰想了想:“唐朝?”“对了!”妈妈满意地点点头,“胡琴就是那时候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传入的乐器。胡琴最早叫奚琴,唐朝传进来以后就叫胡琴。二胡是胡琴中的一种。还有京胡、高胡、板胡什么的。”“那么,中国有没有像莫扎特、帕格尼尼这样有名的音乐家呢?”米兰好奇地问。“我最反对别人作这样的比较了。”妈妈说,“莫扎特、帕格尼尼就是莫扎特、帕格尼尼,别拿中国人跟他们比。上次回国,听旅游广告说,苏州是东方的威尼斯。我的天,这两个地方能比吗?苏州建城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以前威尼斯在哪里?那会儿威尼斯还是一片海滩呢。怎么就说苏州是东方的威尼斯了呢?说威尼斯是西方的苏州还差不多。”“我同意。以后我们管威尼斯就叫西方的苏州。不过,可惜知道苏州的人比知道威尼斯的人少。”米兰觉得妈妈说得也挺有道理。妈妈想了想,认真地说:“我们可以这么说,威尼斯是西方的苏州。苏州在中国的南方,到那里的人们往往会把它跟威尼斯联想在一起。”她自己笑起来,“绕了个圈子,又回到原地了。”“现在,我们还回到原先的主题吧。那么,谁是中国最有名的二胡音乐家呢?”米兰紧追不放。妈妈回答说:“我们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二胡音乐家是刘天华和阿炳。”“刘天华我不认识。不过这个阿炳我知道。上次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人演奏了他的《二泉映月》。可是我没想到,二胡听起来那么古老,却还算不上中国最古老的乐器。”米兰赶紧接着问,“那么,妈妈你说,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呢?”米兰从听甲骨文的故事起就养成了习惯,凡事都要追到源头。这下又把妈妈考住了。“我说你这人怎么总喜欢追根究底呢?什么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我还真不知道。但是,也许,如果让我说的话,应该是埙吧?”“什么叫熏?”米兰好奇地问,“烟熏的熏?”“什么烟熏的熏!你以为是烧烤呢?这个埙是土字旁,右边加个员。”“这个字根本没理由这么读。”米兰强词夺理,“应该读员。”“钻牛角尖!”妈妈在她头上轻轻拍了一下,“埙,是古人用泥土烧成的一种乐器。我去年去柏林出差,在那里听过一场中国来的音乐家举办的埙的音乐会。太好听了。听介绍说埙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我估计埙很可能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估计?”米兰挤了挤眼睛,“你以前说过的,估计、应该、可能,都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哦。”妈妈愣了一下,叹口气说:“好吧,那我们就上网查吧!”网络是妈妈的救星。真不知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妈妈们是怎么对付孩子的问题的。母女俩一起去上网。妈妈错了。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不是埙,是骨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