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大序》是一篇极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古代经学史和文学史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毛诗大序》参与到后世文化重建的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 郑伟编著的这本《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儒学文论进程与士大夫心灵变迁》在厘清汉代诗经学基本问题与经世致用旨趣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了魏晋六朝的文人身份观念与汉代诗教之间的对抗性效应、唐宋文化变革论视野下孔颖达诗经学的范式意义、宋代儒学文论与“诗经宋学”的独特气质、郑樵诗经学与明代七子派诗学的乐教文化底蕴、清初“诗史”论域中的“温柔敦厚”,以及朴学影响下的儒学文论的知识生产方式等问题。最后,重点考察了现代文学观念、现代诗经学观念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等问题与现代个人崛起、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及现代知识制度等方面的联系。 目录: 序 引言诗学研究如何见出文化的意味 第一章汉代诗经学渊源述论 第一节乐教与诗教的更替 第二节先秦诗说与诗经汉学解释学形态的成立 一、春秋赋诗通义 二、诸子解诗思路序 引言诗学研究如何见出文化的意味 第一章汉代诗经学渊源述论 第一节乐教与诗教的更替 第二节先秦诗说与诗经汉学解释学形态的成立 一、春秋赋诗通义 二、诸子解诗思路 三、诗经汉学的解释学形态 第三节汉代政治文化与诗学问题序 引言 诗学研究如何见出文化的意味 第一章 汉代诗经学渊源述论 第一节 乐教与诗教的更替 第二节 先秦诗说与诗经汉学解释学形态的成立 一、春秋赋诗通义 二、诸子解诗思路序 引言 诗学研究如何见出文化的意味 第一章 汉代诗经学渊源述论 第一节 乐教与诗教的更替 第二节 先秦诗说与诗经汉学解释学形态的成立 一、春秋赋诗通义 二、诸子解诗思路 三、诗经汉学的解释学形态 第三节 汉代政治文化与诗学问题 第二章 《毛诗大序》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毛诗大序》的成书时代 第二节 《毛诗大序》疏解 第三节 《毛诗大序》的诗学问题 一、诗的“情志”与“情性” 二、诗史正变说 三、六义比兴论 第四节 《毛诗大序》的话语结构及影响 第三章 魏晋六朝:影响的焦虑 第一节 人的觉醒及其困境 第二节 《诗》的传统与“影响的焦虑” 第三节 “吟咏情性”的诗学本体论 第四节 “通变”——诗学传统进入当下的路径 一、《易》的“复变之道” 二、刘勰的《诗经》观本于诗经汉学精神 三、刘勰对儒家诗教的转换与修正 第四章 唐五代:念述汉学 自作一经 第一节 《毛诗正义》对毛诗学的论赞之功 一、“诗”与“乐”及其关系 二、从“诗志诗情”到“诗心”“诗意” 三、运用哲学思维弥合毛诗学的话语缝隙 第二节 《毛诗正义》的诗学观念及范式意义 一、救世·时政·民本 二、诗愤·直谏·赋法 三、易象·兴象 第三节 经世致用的唐代文学文化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雅之道 第五节 晚唐五代讽喻诗学的新观念 一、唐五代诗格“以禅喻诗”的两种取向 二、“物象流类”说与讽喻诗的新观念 第五章 宋元:诗文道流学贵自得 第一节 “明体达用”的宋学精神 第二节 诗文道流诚意境界 一、朱熹“文从道中流出”何谓 二、“文从道中流出”也是宋儒的共同理想,以及如何“从道中流出” 三、儒家文艺观的重构与转换 第三节 诗经新义固自得之 一、学以自得为贵 二、诗经宋学的语境维度 三、诗经宋学之新义 第四节 个案研究:欧阳修、郑樵、朱熹 一、欧阳修诗学 二、郑樵诗经学思想特质及贡献 三、“论性而不论气,则收拾不尽”——朱熹“淫诗”说的价值诉求 第六章 明代:诗学文字教的颓势 第一节 乐教精神在诗学领域的回归 一、乐教文化的复兴 二、观《乐记》论乐声处,便识得诗法 三、明中期复古诗学的价值 第二节 心学精神向晚明文论话语的转换 一、阳明心学与七子派诗学的共谋 二、左派王学与心学文论精神 三、晚明心学文论的历史意义 第七章 清代:欲求诗教之本源 第一节 经世潮流中的诗史观念 一、清初经世文学思潮 二、诗史观念的深化 三、诗史论域中的“温柔敦厚” 第二节 盛世美学的政治效应 一、诗之正变与温柔敦厚 二、技术性的文学理论 第三节 变风复盛 一、词史 二、诗心 三、经济之文 第八章 清末民初:想象现代回望传统 第一节 现代文艺新观念 一、经世与空谈:儒学文论的困境 二、现代文艺观念的发生模式 第三节 整理国故——诗经学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 一、“古史辨”派的诗经学研究 二、罗根泽与古代文论研究新理念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