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吃的书,却不是纯粹的吃书,更不是实用菜谱。它是风格独特、结构独到的一册另类散文集,是属于诗人冯杰“一个人的吃”。里面无国宴豪华大餐,皆民间平常食事。 作者写的不是食单,是记忆里的亲情,文化残存的余脉。有世相细节,味蕾记忆,有亲情人事,童言妙语。形式上文图并茂,内容上趣味盎然。讲的是日常琐事、俎上文字,又是历史痕迹、晚风残月。字里弥漫文字的味道,穿行着口味,还有心味。 作者笔下“与食俱进”,腕底锦绣文章,琐碎里透出雅致,是一堆言外之意且妙趣横生的“文字的零食儿”。他提供了一种露珠藏海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快感。读完掩卷,方知还是充满世俗情怀、弥漫人间悲悯的一部“烹饪家书”。 作者简介: 冯杰,1964年生于中国烹饪之乡河南长垣。获过台湾《联合报》散文奖、《中国时报》散文奖、梁实秋散文奖,宗教文学奖。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一个人的私家菜》《田园书》。 七岁时会炸油馍,十七岁时会做鸡蛋捞面,二十七岁相当于灶台助理,三十七岁能独立蒸馍,四十七岁开始夸夸其说食说画说食画。 目录: 序言〓北中原的圣手书生(孙荪)/001 天干 甲鹌鹑记/006 乙白老虎汤/010 吧嗒杏/012 扁食/014 簸箕柳/016 薄荷语录/018 丙吃过大盘荆芥/022 菜蟒/025 插/027序言〓北中原的圣手书生(孙荪)/001 天干 甲鹌鹑记/006 乙白老虎汤/010 吧嗒杏/012 扁食/014 簸箕柳/016 薄荷语录/018 丙吃过大盘荆芥/022 菜蟒/025 插/027 馇食/029 丁瓞/032 冬瓜房子/035 打凉粉/037 地黄记/039 多余的筷语/041 多抽出一根筷子/042 戊翻烧饼/046 方甘蔗/048 犯/052 己耿饼/056 瓜忌/058 葛花就是紫藤?豆科/060 关公脸是什么脸/062 根的归宿/064 杠子馍记/067 庚黄瓜菜都凉了/070 好面/073 化学变化一种?变蛋/076 糊涂/078 槐花碎/080 红薯的处理方法/082 红薯必须晒干/084 狐狸头瓜的称呼/086 喝讫/089 辛荆芥文稿/094 蕨的避让/096 韭花散瓣/098 焦叶不是蕉叶/100 金针可度/102 鸡脯食饼/104 壬苦瓜和尚和苦瓜的脸庞/108 磕子迷路/110 款待你以月光/112 癸老鳖靠河沿/116 烙饼裹大葱/118 烙饼志/121 凉拌柳絮/126 鲤吃一尺/128 辣椒是穷人的馋/130 辣椒面糊/132 辣之三?度日秘笈/134 地支 子面托/140 面灯盏/142 杧果皮/144 杧果异事/146 抿豌豆/148 木槿的矛盾/151 眉豆有限的延伸/154 闷蔓菁/156 毛蛋里的叫声/158 丑藕如果没有,那就上莲菜/162 寅瓢/166 配方?和尚之意/168 琵琶怎么能吃呢/170 爬杈猴/173 卯茄子的腿/176 秦椒/178 辰肉馅包牛/180 热豆腐/182 “二十五节气”和苏东坡的咳嗽/184 巳石榴的骨头/186 扫帚苗/188 三尺长/190 烧鸡架子/192 柿子的别名就叫涩/194 蔬菜的脾气/196 柿子蒂的小细节/198 食堂菜/201 沙土炒花生仁儿/203 午听我姥爷说宋朝的面/206 土著的鱼们/208 套肠/212 剃头逸事/214 铁器一般?花生饼/217 未无赖的莲蓬/220 窝窝/222 碗要扣起来才对/224 申西瓜翠衣是什么衣/226 咸菜谱/228 小磨油/231 西红柿捞面和称谓/234 馅说/237 虚谷案头的菜蔬/238 虚的一种?丝瓜瓤/240 戏台上的北中原佳肴/242 酉洋柿/246 芫荽,臭虫的嫌疑/248 夜食/250 盐事三帖/253 由吁到芋/256 院里飘满海带/258 忆苦饭/260 以香计时/263 戌灶火/266 脂油/269 脂油渣/271 蒸馒头的酵母/273 中秋节吃啥好/275 亥必须来凉拌风趣而去风干格调(跋)冯杰/280 “小品文畫,精彩萬分,時有餘甘。” ——臺灣罗青(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诗人) 我癖梁實秋的雅舍。我癖林語堂的雜文。我癖沈從文張愛玲。我癖汪曾祺的小說。我癖吳魯芹張曉風的散文。最近,我癖馮杰的散文。 冯杰的散文都是詩,別開生面,「心是詩的呀!」出手就詩了。這與人品有關,有福生有這份心,真好。 ——臺灣管管(诗人,戏剧家) 一揮參化育,眾卉出精神,無複池中物,驚為天上人。 ——美國王鼎鈞(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 冯杰的图和文我在联副上常看到,也曾剪贴,他到底有中原文化的“底蕴”(这两字是大陆常用语,见借用一下),所以他的见识与台湾人不同,他的画基本上是齐白石,不在乎粗与细,有很有趣的文字便可观了。 ——臺灣何怀硕(著名评论家,台湾大学教授)“小品文畫,精彩萬分,時有餘甘。” ——臺灣罗青(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诗人) 我癖梁實秋的雅舍。我癖林語堂的雜文。我癖沈從文張愛玲。我癖汪曾祺的小說。我癖吳魯芹張曉風的散文。最近,我癖馮杰的散文。 冯杰的散文都是詩,別開生面,「心是詩的呀!」出手就詩了。這與人品有關,有福生有這份心,真好。 ——臺灣管管(诗人,戏剧家) 一揮參化育,眾卉出精神,無複池中物,驚為天上人。 ——美國王鼎鈞(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 冯杰的图和文我在联副上常看到,也曾剪贴,他到底有中原文化的“底蕴”(这两字是大陆常用语,见借用一下),所以他的见识与台湾人不同,他的画基本上是齐白石,不在乎粗与细,有很有趣的文字便可观了。 ——臺灣何怀硕(著名评论家,台湾大学教授) 冯杰之书,谈起所熟稔之私房菜,有乡野风味,闲闲道来,引人入胜,所附之插图,亦甚有意思,能与其文相映发。读其文,赏其图,不禁想起苦茶庵及杏子坞老民。 ——臺灣沈秋雄(著名诗評家,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他和臺灣詩人楚戈一樣,能寫能畫,水墨雅致脫俗,妙筆生花。 ——臺灣應鳳凰(著名文藝評論家,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詩情畫意,觸處成趣,且清新俊逸,足以破悶提神。 ——臺灣杜忠誥(著名美術理論家,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鑒定委員) 以素樸典雅的散文寫作受矚目的馮傑,文畫合一,文學涵養與想像沛然,難免惆惘又不乏諧趣,是詩化的鄉村散帖。 ——臺灣陳彥明《中國時報》 那一刻,我終於理解馮傑的思念,願那或許早已消逝的美好時光,留在紙上,你想念時,永遠可以回憶。 ——臺灣陳健瑜(印刻出版社) 读之风味十足,令人玩味无穷。 ——臺灣林章湖(著名画家,台湾国立艺术大学教授) 馮傑詩畫文三位一體,瓜果綿瓞,充滿鄉土野趣,也照見了一個口語活潑,光燦燦的人世。 ——臺灣张瑞芬(评论家台湾逢甲大学)) 这是冯杰的大手笔所在,他把一切看似俗琐之事物,写出常人难以言说的深度和雅致。 ——臺灣张辉诚(作家,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