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


作者:张雨     整理日期:2015-03-24 20:25:37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张雨编著的《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本书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作者简介:
  张雨,男,1981年生,汉族,甘肃定西人。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比兴的双重内涵
  第一节比兴与社会批评话语的形成
  一比兴的意义转换模式
  二比兴与美刺
  三比兴与讽谏
  第二节比兴与诗歌之美的形成
  一兴——诗情的发生
  二方法的自觉
  三诗后效应——诗歌的蕴藉性
  四从诗歌意境到人生境界——生命诗学的形成·
  第二章“十七年”时期的比兴研究
  第一节“美刺”、“讽谏”的文化语境
  一“理”的统一与“礼”的规范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言
  第一章 比兴的双重内涵
   第一节 比兴与社会批评话语的形成
  一 比兴的意义转换模式
  二 比兴与美刺
  三 比兴与讽谏
   第二节 比兴与诗歌之美的形成
  一 兴——诗情的发生
  二 方法的自觉
  三 诗后效应——诗歌的蕴藉性
  四 从诗歌意境到人生境界——生命诗学的形成·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比兴研究
   第一节 “美刺”、“讽谏”的文化语境
  一 “理”的统一与“礼”的规范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节 “鸟兽草木”的诗歌景观
  一 从“鸟兽草木”到“草木”“禽兽”
  二 艾青的“鸟兽草木”
  三 郭沫若与《百花齐放》
   第三节 审美比兴的消逝
  一 比兴与民歌改造
  二 蕴藉表达的危险
  三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
  四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人性
  第三章 朦胧诗与比兴研究
   第一节 最后的“诗谏”
  一 “诗谏”的发生——悼贤臣、清君侧
  二 “诗谏”的高潮——“一切政策必须落实”
  三 “诗谏”的尾声——控诉官僚主义
   第二节 告别“谏者”
  一 个人英雄的出现
  二 从“相信”到“怀疑”
   第三节 告别“温柔敦厚”——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
  一 “温柔敦厚”的当代景观
  二 告别“温柔敦厚”
  三 比兴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第三代诗歌与比兴研究
   第一节 无“志”可言——第三代的诗歌处境
  一 “天狗”的解救之道
  二 绝望的“天狗”
  三 绝路而返——第三代诗人的诞生
   第二节 “去意存象”与“靠近能指”
  一 去意存象
  二 靠近能指
   第三节 告别远方
  一 远方的“声音”
  二 告别远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本:每一个今天都是年轻的 下一本:多多,爸爸一直在这儿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的作者是张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