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选择最初的历史瞬间……历史是活生生的“在”,热闹与喧腾,灰尘与阳光,黑暗与光明,都与你相关。如果没有这一相关性,你又是谁呢?梁庄、家人,从出生起就看到的天空、大地,你所读的每一本书,所感受到的每一种情感和思考都是你的“在”。如果一个人在此地没有“在”的感觉,那么,这风景、历史就与你无关,你也无法从这里的时间和空间得到真正的拯救。 ——梁鸿 《历史与我的瞬间》是知名学者、作家梁鸿的最新随笔集。既延续其在《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两书中悲悯大地的思索,又独具一份直见性灵的优美天成。该书分“归来与离去”“文学在树上的自由”“我们曾历经的沧桑”三辑。在梁庄和都市之间,归来、离去、重返;在书斋和乡野间,游走求索;读书论世,与大师也与自己相遇。你是谁?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归来与离去之间,你该如何存在? 作者简介: 197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访问学者。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 《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 《出梁庄记》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好书”、“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新浪网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等。 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197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访问学者。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 《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 《出梁庄记》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好书”、“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新浪网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等。 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导言]此刻 Ⅰ.归来与离去 我们吴镇.………….3 家的地理.………….15 归来与离去.………….23 历史与我的几个瞬间.………….51 书斋与行走.………….65 艰难的“重返”………….75 Ⅱ.文学在树上的自由 恶毒马尔克斯.………….111 白痴、疯子与先知.………….117 铁皮鼓、黑暗军规与纯粹精神.………….121[导言]此刻 Ⅰ.归来与离去 我们吴镇.………….3 家的地理.………….15 归来与离去.………….23 历史与我的几个瞬间.………….51 书斋与行走.………….65 艰难的“重返”………….75 Ⅱ.文学在树上的自由 恶毒马尔克斯.………….111 白痴、疯子与先知.………….117 铁皮鼓、黑暗军规与纯粹精神.………….121 俄罗斯的大地与文学.………….127 文学在树上的自由.………….131 与大师的瞬间相遇.………….137“轻”与“重”………….141 韩剧中的日常生活.………….145 Ⅲ.我们曾历经的沧桑 秋天的阅读.………….153 世俗主义时代的“狂人”们.………….159 我们曾历经的沧桑.………….167 阎连科:我与父辈.………….171 百感交集的旅程.………….175 “煦”之痛.………….179 性感的纯真.………….189 花街的“耶路撒冷”………….199 中国生活,中国故事.………….209 土地的黄昏.………….235 个体乌托邦的追求与困境.………….247 声、色、气、味.………….257 恢复对“中国”的爱.………….267 前言[导言]此刻 此刻,阳光穿过乌云,照在满是灰尘的窗玻璃上,又斜映在书桌上。从外面隐约传来压抑的车流声,极具穿透力的工地敲打声,高亢而杂乱的对话声。我背对着室内,阳光之下那飘浮着的灰尘让人心烦意乱,虽每天打扫,灰尘仍然铺天盖地,落在每一件物品上,一切都黯淡且眉目不清。但是,当凝视并倾听这一切时,仍有莫名的踏实的愉悦感从神经末梢传导入心脏中央。是的,这是你自己的日夜。与爱国、民族和那些宏大的词语都无关,而与你自己相关。或许,重要的不是你爱不爱国,而是你无法选择,最终才生成某种类似于“爱”的历史感。 这是一种颇具先验性的愉悦感,或者,悲怆感?你无法选择最初的历史瞬间……历史是活生生的“在”,热闹与喧腾,灰尘与阳光,黑暗与光明,都与你相关。如果没有这一相[导言]此刻 此刻,阳光穿过乌云,照在满是灰尘的窗玻璃上,又斜映在书桌上。从外面隐约传来压抑的车流声,极具穿透力的工地敲打声,高亢而杂乱的对话声。我背对着室内,阳光之下那飘浮着的灰尘让人心烦意乱,虽每天打扫,灰尘仍然铺天盖地,落在每一件物品上,一切都黯淡且眉目不清。但是,当凝视并倾听这一切时,仍有莫名的踏实的愉悦感从神经末梢传导入心脏中央。是的,这是你自己的日夜。与爱国、民族和那些宏大的词语都无关,而与你自己相关。或许,重要的不是你爱不爱国,而是你无法选择,最终才生成某种类似于“爱”的历史感。 这是一种颇具先验性的愉悦感,或者,悲怆感?你无法选择最初的历史瞬间……历史是活生生的“在”,热闹与喧腾,灰尘与阳光,黑暗与光明,都与你相关。如果没有这一相关性,你又是谁呢?梁庄、家人,从出生起就看到的天空、大地,你所读的每一本书、所感受到的每一种情感和思考都是你的“在”。如果一个人在此地没有“在”的感觉,那么,这风景、历史就与你无关,你也无法从这里的时间和空间得到真正的拯救。 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之四》中这样写道: 玫瑰飘香和紫杉扶疏的时令经历的时间一样短长。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从时间得到拯救,因为历史是无始无终的瞬间的一种型式,所以,当一个冬天的下午天色晦暗的时候,在一座僻静的教堂里历史就是现在和英格兰。 我想,艾略特想说的是历史、时间和“我”的关系。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从时间中得到拯救;一个没有历史的人,也无法从有限的人生中得到救赎。 时间并非只是线性的存在,它具有并置性和空间性。历史并非只是过去,人并非只生活在现在,而是活在传统的河流之中。你的一滴眼泪、一个动作或一次天盖地,落在每一件物品上,一切都黯淡且眉目不清。但是,当凝视并倾听这一切时,仍有莫名的踏实的愉悦感从神经末梢传导入心脏中央。是的,这是你自己的日夜。与爱国、民族和那些宏大的词语都无关,而与你自己相关。或许,重要的不是你爱不爱国,而是你无法选择,最终才生成某种类似于“爱”的历史感。 这是一种颇具先验性的愉悦感,或者,悲怆感?你无法选择最初的历史瞬间……历史是活生生的“在”,热闹与喧腾,灰尘与阳光,黑暗与光明,都与你相关。如果没有这一相关性,你又是谁呢?梁庄、家人,从出生起就看到的天空、大地,你所读的每一本书、所感受到的每一种情感和思考都是你的“在”。如果一个人在此地没有“在”的感觉,那么,这风景、历史就与你无关,你也无法从这里的时间和空间得到真正的拯救。 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之四》中这样写道: 玫瑰飘香和紫杉扶疏的时令经历的时间一样短长。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从时间得到拯救,因为历史是无始无终的瞬间的一种型式,所以,当一个冬天的下午天色晦暗的时候,在一座僻静的教堂里历史就是现在和英格兰。 我想,艾略特想说的是历史、时间和“我”的关系。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从时间中得到拯救;一个没有历史的人,也无法从有限的人生中得到救赎。 时间并非只是线性的存在,它具有并置性和空间性。历史并非只是过去,人并非只生活在现在,而是活在传统的河流之中。你的一滴眼泪、一个动作或一次阅读,所蕴含的都有你的过去与未来。所以,现在即过去,未来即历史。 这样,无论生于哪一年代,身处哪一时空,都是一样的,因为历史赋予我们了一个个瞬间。能够对这瞬间所包含的形式及与世界产生的关联进行思考,我们就汇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