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 《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 “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 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 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 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 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秀读物。 三十多年来,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目录: 第一卷波罗蜜 夏日小春 心灵的护岸 佛手玉润 吃饭皇帝大 宫本武藏观斗鸡 亲族 芒花季节 人在江湖 丛林的迷思 真心相待 秋月难得 空白笔记簿 龙眼与凤眼 盛夏的凤凰花第一卷 波罗蜜 夏日小春 心灵的护岸 佛手玉润 吃饭皇帝大 宫本武藏观斗鸡 亲族 芒花季节 人在江湖 丛林的迷思 真心相待 秋月难得 空白笔记簿 龙眼与凤眼 盛夏的凤凰花 学打球 改名换姓 金片子 认识许多大师的人 黄昏?微温?冬雪的早晨 可与不可之间 林妈妈水饺 失恋之必要 第二卷 曼陀罗 理想的庄园 一只毛虫的圆满 墨与金 布施,是菩萨净土 原来的那一页 心的蒙太奇 觉悟战士 开悟鞋垫 为佛教、为众生 放生?护生?环保 常民与常心 观音法门 走向生命的大美清玄先生著作致庆: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星云大师林先生的书不用我的推荐也一定会非常好销的。 ——南怀瑾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 ——余秋雨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于丹 林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菩提十书》是林老师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我郑重推荐给所有的朋友。 ——张德芬林清玄出版过一百多本书,曾创造连续3年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林清玄说:“我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我的散文都围绕这个主题,但是我深知人生的不完美,所以才不断努力。有人说我的文章酸腐或苍白,我不会太介意,我知道我自己的创作是饱满的,无论情感还是行文。”几十年来,林清玄笔耕不辍,仍然坚持每天早晨写3000字,每月给年轻人演讲,是值得学习的文化楷模。 ——《新京报》林清玄坦言:“从人生底层出发最后成功的人,他们有五种共同的特质、共同的特色。这些特色就是穷人的宝藏。它们分别是:每一餐都吃得下、每一晚都睡得着、随时笑得出来、处处无家处处家、不害怕生命的转弯。”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林清玄的文学高峰。 ——《南方日报》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林清玄不仅是一位作家,他的境遇也比较特殊,对生活和生命有着独特的体会、感悟。 ——《北京青年报》现在的林清玄,写作、读书、与家人散步、教孩子泡茶,偶尔出来演讲,他是一个称职的讲演者,轻松,幽默,一些道理放在他自己人生的小故事里面,总会给人带去启发。 ——《成都日报》现在的人们有时太过于急躁,只顾追求眼前的名利,其实仔细想一想,同样的时间,与其读浅薄的书,不如花时间在一些有内涵的书上,林清玄的书值得一读。 ——《燕赵晚报》林清玄的文字清新自然,有着较多的普通人的浪漫情怀在里面。平易中得到感动和感染。他能把自己对美学的认知和佛教哲学相结合,然后在散文创作中游刃有余地发挥。借助禅宗的顿悟、空灵,阐述人生的价值,开掘生命的意义。 ——《甘肃日报》从容正是林清玄所始终秉持的人生态度。他有一种观点:人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为了追求自身的价值,不得不去过一种匆忙的生活,然而当你的生活完全被紧急的事物所占据,那你的人生就没有了价值。 ——《上海青年报》我曾经在我的文章里,写过一首童年时唱的日本歌谣,歌词已经忘记了,大意是: 黄昏时红蜻蜓飞来飞去 我的姐姐十五岁时就嫁出去了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 这篇文章后来收到《拈花菩提》中,出版过了很久,突然接到一封从日本名古屋寄来的邮简,是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里面附了一首歌和一张卡片。 歌正是我写的《红蜻蜓》: 彩霞绚烂满天 红蜻蜓正艳 自在林间飞舞罢 又停枝头间 保姆身世本凄凉 十五嫁他乡 春耕夏耘无消息 愿她平安无恙 卡片是以青山为背景,前景是开满红花的村间小路,一位少女背着婴儿漫步在小路上。 收到这封邮简,我才惊觉到记忆是多么不可依赖,我一向自以为记忆力一等,没想到却把一首悠远动人的童歌,记成前面那样俗气的句子。 童年的时候,我的母亲喜欢唱歌,常教我们她在小时候学到的童谣,这些童谣原是日语,母亲把它译成台语教我们唱,在这方面,我的母亲似乎有一些文学的才华,可惜没有得到开发。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还有读《文艺春秋》的嗜好,后来由于母亲太操劳了,《文艺春秋》又很昂贵,就停阅了。我当时偶尔会去翻看那非常厚重的《文艺春秋》,在三十年前的乡下,我们对日本的情感既纠葛又复杂,但当时我就对日本人每个月能出版一本这么厚的文学杂志而有一点敬佩之情。 中国的文艺春秋,到底在哪里呢? 由《红蜻蜓》想到这些琐事,实在令人心酸。 来自名古屋这封未署名的邮简,使我怅然良久,我很感谢这位细心的读者,想写封信向他道谢,竟不知要寄往何方,心情像雨后的红蜻蜓,在空中飞来飞去。 在我写作菩提系列的几年来,类似这样值得感谢的读者很多,有时会有细心的读者来信指正我书中的错误,有的读者写信来与我讨论生活的观点,有的读者写信向我倾诉生命的感怀,有的读者告诉我,他们在情感与困苦中心里的彷徨……,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我总是以一种敬谨而感恩的心情捧读来函,就像读着老朋友的来信^ 我把读者当成是我的朋友,我也相信读者是把我当成朋友的,有的读者寄全家福的照片给我,也有读者寄结婚照给我做纪念,甚至有读者结婚时,找我去当证婚人;有读者请我为他刚往生的长辈写纪念文;有读者请我为他新开的餐厅命名、写请帖。每年七月的毕业季节,许多读者不约而同寄毕业照给我做纪念;每年的教师节,许多从未谋面的读者寄卡片给我;每年的新年,很多人寄卡片给我贺年。我收到这些珍贵的信件、卡片、照片时,心里总感到泫然而有水意,我何德何能有这么多好朋友关心我、祝福我?也想到在这广大的人间,有许许多多的人,我们没有见过面,却能互相关怀、思念、祝福,有着崇高纯净的友谊,若不是在遥远的前世,我们曾有过善缘,哪里能有这样的情谊? 忆念的心永存,感谢的心永存,人间的情缘与祝愿也会永存的吧! 菩提系列写到现在正好十本,是我从前刚开始写作《紫色菩提》时完全没有想到的,若从佛法不可说、不可思议的观点看来,这十本菩提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只是一个学佛的人沿着生活的轨迹前进,信手记录生命体验的一些笔记而已,它比起浩如瀚海的佛经,实是沧海中的一粟,比起法师大德那些庄严而深刘的佛学著作,则有如飞舞在花间的蝴蝶,只是随意吸取生活与佛学的花蜜罢了。 因此我最感恩的是读者,他们的支持、鼓励与关爱,乃使得我在挫折与困顿的思想生活中,有勇气提出一点小小的心情。 时常有人问起菩提系列写作的缘起,也有人推测我写这一系列的动机与目的,其实,菩提系列可以说是很自然诞生的。 记得多年前,我时常到寺庙里去做早晚课、诵经、拜谶,看到许多寺庙的角落里都会堆着一些所谓的“善书”,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发心印赠的,由于纸张和印刷都很粗劣,字体未曾编排,经典没有拣择,根本没有人爱看,甚至连去取阅的欲念都没有,以至于大部分的善书都是尘灰满布,几年都没有人去动过。有一次还看见寺庙里正在把善书焚毁,问起寺里的师父,说是已经放了几年,又不能随意毁弃,只好烧了。 我心中非常的感慨,像佛经这么好的智慧,古代的大德往往要步行千里,到寺庙的藏经阁才有缘得见,理应是现代人都乐于亲近才是,竟要遭到尘灰与焚毁的命运,是不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人喜欢佛法、亲近佛法呢? 菩提系列的第一本《紫色菩提》便是在这种心情下开始写作的。 在那个时候,佛教文章要刊登都是不容易的,虽然有许多佛教的杂志,但是都偏重于佛经的再解释,很少登载生活的东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把《紫色菩提》的稿件交给大同公司的刊物《大同半月刊》,以及天主教办的《益世杂志》发表。真的没想到刊出后大受欢迎,报纸杂志纷纷邀稿,才写成早期的几本菩提。 我现在每次想到,菩提系列一开始是刊登在天主教团,由神父修女办的杂志,就不禁莞尔。 在结集成书的时候,幸得九歌出版社的蔡文甫先生支持,才得以顺利出书,记得当时蔡先生也稍有疑虑,问我说:“写这些佛教的文章会有人看吗?”由于我们有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他才为我出版了菩提系列,书出版以后的热烈情况,实在大出蔡先生和我的意料,后来甚至被中国时报选为三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菩提系列出到第三集的时候,出版社的朋友常开玩笑的对我说:“菩提的热潮很快就会过了,成龙、蓝波的电影顶多也拍到续集,菩提可以支持多久呢?” 事实证明,菩提是一个永远开发不尽的题材,只是我开始时就预计写十本,才在这时候以“有情”作结,那是因为“十”正好是一个满数,对我自己而言,是一个阶段的完成。
|